对“家长签名”的看法我借用一句话表达: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管这一行为是合理的方面居多,还是其负面效应居多,它总是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方面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我校很早就实行了“家长签名”这一做法,每天让孩子们将要完成的作业或活动记在家校联系本上,由家长在检查、督促后签上自己的姓名。因这一做法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效果也就非常明显。我校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极少有不做作业的现象,长期不做作业的更是少之又少。因而从结果上看,“家长签名”的确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家长签名”的确存在着弊端。至于是哪些弊端,许多老师都已作过详尽的论述,在此我就不作过多赘述,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两点看法。
一、家校通气,让“家长签名”温情化。
有的老师认为:把学生的每一次测试给家长签名是给家长施加压力,是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不利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我则认为:有这种想法的老师是歪曲了这一行为的本意,并没能合理地利用好“家长签名”这一做法。
我常布置孩子们将单元测试卷带回家让其父母签名,叫他们与父母共同分析每一题的错误原因,并记录在纠错集上。在这之前,我曾在家长会上对每位家长说:“我可能会让您的孩子将测试卷带回去让您签名。但我想让各位家长知道,这决不是我向您和您的孩子施加压力,给您惩罚孩子的机会;而是想让您有机会,与您的孩子一起去分析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寻找错误原因,使他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更大的进步。希望各位家长能与我的想法保持一致,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让您的孩子茁壮成长。”
有了这番前言,当我将试卷发下,并让学生将错误原因记录在纠错集上时,得到许多家长的支持,甚至有家长激动地在纠错集上写下:老师,我觉得这种方法太好了,谢谢您的这一番苦心!这样家校通气、行动一致后,让“家长签名”就不再是一种惩罚学生的手段了,而是给了孩子们带着问题向家长请教的机会,给了他们共同分析、共同发现的交流机会。这是架在家、校间的一座温情的彩桥。
二、养成习惯,让“家长签名”悄然隐退。
有的老师说:每天都让家长签名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是对孩子自尊的一种伤害。我承认这种做法的起因的确有“对孩子不太信任”这一缘由。然而这种不信任的因由并不是来自教师的无端猜测,而是有一定的事实作为判断依据的。我原来在乡镇学校时,曾遇到过一位学生,我每天都满怀希望地叮咛他一定要将作业认真完成。但第二天早上却总是失望地发现他的作业仍然没做,究其原因或许有很多,但其自控能力差,父母又不在身边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
当认真作业还没有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时,当主动分析、寻找错误原因还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时,一切的信任对他们而言都是不起作用的。这时无端的信任加上教师行为的软弱将滋生孩子的懒惰思想,最终积重难返。于是学生作业让家长检查签名不失为一种在短期内的好方法。当孩子们已渐渐将认真做作业、主动分析养成自觉习惯时,我们可以在观察一个阶段后,对部分认真做作业的孩子不再实行“家长签名”,并以这些学生的优异表现来促动另一部分孩子,最终让“家长签名”退出历史的舞台。这时教师信任的作用将发挥到极致,孩子们会认真地去做好这些事,更大程度地激发起他们的自觉能动性。而此时家长签名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该悄然隐退了。
尊重孩子的自尊,使“家长签名”温情化,并选择合适时机让它悄然隐退,这样的“家长签名”并不让人生厌!
《
家长签名温情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