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班主任论文 >> 正文

我国中小学班级工作的传统与当代变革


 

一、我国班级工作的传统及其影响

成熟形态的班级组织形式最初出现于西方,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与学的基本单位。随着岁月的推进,其基本功能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最初定位的经济节约功能到个体社会化功能,再到民主国家公民的培养,人们对其功能的认识与开发在不断地丰富着。与世界各国相比,因教育活动结构、教育思想和文化传统的不同,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班级工作一向很有特色,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工作传统,具体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集体主义的班级工作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班级的目标与功能定位基本上是“建设班集体”、“远景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主义”三者的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10年里,受前苏联教育理论、尤其是马卡连柯工学制集体主义班级工作理论的影响,班集体建设一直是我国班级工作的基本目标和重心。按照马卡连柯的理论,集体是人的联合,它形成的基础是“具有社会价值的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进行共同的活动;集体成员之问相互负责的关系;组织起各种自治机构;集体是苏维埃社会的一部分,同一切其他的集体有机地联系着”。①在学校里,班级是社会集体天然的基层组织,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工作方针主要有三点:一是为集体设立一个阶段发展性的远景目标;二是以集体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动机和行为所发生的一些变化为主要标志;三是加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功能。历史证明,班集体的建设逐渐形成了我国班级工作的最大特色,它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责任感等都具有积极的价值。

(二)“金字塔型”的师生、生生关系结构

在师生关系方面,班主任是推动班级工作运行的主要承担者,充当着四个方面的角色: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师;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各任课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教育的协调者与沟通者。相比班主任的“主角”角色,学生在班级工作中基本上是“配角”,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即便是班干部也只是班主任工作的助手而已。虽然在班级发展目标中,学生集体的自治管理和民主管理一直是我国班级工作所致力追求的理想目标,但这种目标几乎一直处在“期待中”,现实中的班级工作的管理主义作风一直是盛行不衰,管理本身由工具、手段变成了目的。

班级中的学生关系也主要是纵向的工具性角色,基本上呈现为千篇一律的三层次结构。②第一层是对整个班级工作负责的角色,即班干部(包括少先队队长、共青团团长);第二层是对班级中的亚群体----小组工作负责的角色,即小组长、小队长;第三层则是对群体分配至个人的工作及群体对个人的期待负责的角色,即小组、小队成员。这种学生角色结构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上述三层次角色结构基本上呈金字塔型。担任“管理角色”(班干部、小组长、小队长)只是群体中的少数成员,而大部分则只是一般的“群众角色”,这与通常的成人工作群体的角色结构完全相同;二是不同角色之间尤其是管理角色同群众角色之间缺乏流动,学生在班级中各自承担的工具性角色基本上数年一贯制。这样两种特征的结合,便产生了我国中小学班级所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学生承担工具性角色的机会严重不均:管理角色长期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大部分学生几乎从未扮演过任何管理角色。于是,两部分学生之间便出现了相当的“社会距离”,以至于在班级这一由未来社会成员组成的群体中也形成了两个相对稳定的“阶层”----“干部阶层”与“群众阶层”,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无疑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专门化与条块化的班级工作职能划分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班级工作的开展由班主任一人负责,任课教师只负责教学,基本上不参与班级管理的工作。其二,班级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集体中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并以班级、少先队和共青团等学生组织为单位开展活动,从而区别于以完成课程计划内的学科的教与学为主要任务的学科教学活动,和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或者其他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课程外的各种社团、小组活动。③这说明,班级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处于独立专门化的地位,其具有独立的价值,但这都造成了在实际工作中割裂了班级

我国中小学班级工作的传统与当代变革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816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班主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