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我校开展的问题中心的教师学习分为两类:
其一是案例形式的问题中心学习。它首先呈现的是诸如“二期课改”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如模式、策略、方法)体系的内容,然后通过课堂案例来展示、印证,促进教学理念不断转化为教学行为。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具有很大适用性的,能不断促进教师校本学习的方式。
其二是问题为本的学习。它是先提出一个典型的具有探究价值的教学问题,然后针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需要学习和依托现代教育理论.但仅此还不够,我们更多地要求教师研究和创生新的知识或见解,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
反思性学习的策略----实践加反思
我们从教师成长的规律中可以看到,教师的实践经历不会自动生成科学经验,从而促进专业化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反思性学习才会有效地促进自我更新取向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经验也并不能自动成为教师学习和培训的资源。只有实践加反思才会使经验成为教师学习的资源。民乐学校的教师大多已具有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如果不会反思,经验的价值等于零,对于他自己来说等于浪费。教师的经验好比宝库.开启的钥匙就是反思。
反思是联系教师先前的教学经验与今后的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我们向教师推行的反思,不是如清教徒式的冥思苦想,不是脱离行动的纯思辨行为,而是主张反思的结果要能改进或指导他们的教学行为。
强调反思并不是说不必再学习理论了。反思是根本,教育理论为我们教师的反思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反思提供了理论依据,当然也不是代替他们的反思。
近两年来,我们是从这几个方面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反思的:
把自己作为学生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通过同行中的榜样教师来反思(如导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及自己崇拜的教师):
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回顾进行反思(如写教后反思记、阶段教学回顾与自传、课堂教学录像自我分析等):
通过学生的反应(如学生的课堂言行神态、思维状态、学习成绩变化等)反思自己的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技术来反思(通常通过同事教学小组观察课堂教学实况,并通过录像进行微格教学技术分析与诊断);
通过家长对学生发展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如面向社区家长的开放教学、家长、学生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座谈会等)。
反思性学习的保障----校长的引领与支持
校长作为学校运营与发展的负责人有责任在学校中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学习,满足每个教师个体的发展需求,建立学习型学校,保障学校能够按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因此,校长是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负责人,校长要为每个教师提供最恰当的个别化培训方案,校长要指导并参与校本培训的实施过程。同时建立支持性制度和机制,如:
创建反思性教风,致力于营造研究、合作、自由对话的教学氛围,如建立反思性教学论坛、研讨会等。
《让教师学会反思,学会合作(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