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 领导讲话 >> 乡镇农村 >> 正文

*县以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纪实



        规划为龙头让农民唱主角以产业作支撑
山东省*县立足实际,创新思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老路,以规划为龙头,打造一流人居环境;以实施“农民培训”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型农民;以发展富民产业为支撑,建设新乡村,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产富民”的新农村建设新路,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德政工程、发展工程、民心工程。位于沂蒙山腹地的*县是一个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的县,近两年来,该县紧扣第一要务,创新发展理念,着力“实施七个强力推进,实现七个全面提升”,招大商、引大项目,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该县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8年初,县委书记尹长友就提出:奔小康,农村是基础,农民是大头。现在,*县已经进入了“以城带乡、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新阶段,今后县委要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以新的执政理念全面提升“三农”工作,着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让最广大的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为实现这一转变,*县正式提出了“新乡村建设工程”的工作思路,并排出了20个专题调研课题,抽调专门干部,对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对策。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县委又多次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制订“新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经过多次讨论审议,五易其稿,去年5月,我县出台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新乡村建设工程”的意见》。《意见》以“健全组织、促进发展,整治环境、塑造文明,加强教育、提高素质”为主要内容,统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与之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相吻合。
  “实现新跨越,不单单是经济数字的增长,更多是一个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县委书记尹长友坦言:“坚持农民为主体,进行分类指导,建立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初衷。”
认识的超前性,决策的科学性,全新的发展理念点燃了农民前所未有的热情,引领着*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科学规划催生新乡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是龙头。只有抓好规划,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农村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针对*县农村山区多、平原少的实际,*县在规划中按照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规划思路,根据“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标准,村落建设做到以乡镇为中心,县乡公路为轴线,充分考虑区位、地形、生态、耕地、环境等因素,综合规划山、水、田、路、村落、住宅及乡镇企业的布设,高标准、高起点地绘制蓝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县以小城镇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工程为载体,全面提升城乡道路、供水、绿化、交通等建设的整体水平,打造优良的人居环境,让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过上了有品位、讲情调的宽裕生活。我县从整治农村环境入手,以农户庭院为依托,通过建设户用沼气池,配套进行改厕、改圈、改厨、改院,积极组织农民适地造绿,在村庄周围、村路两旁、庭院内外植树种草,大力推进生态绿化建设,从根本上改善长期以来农村街院卫生差的状况。同时,按照“六通”“八建”的标准,加快实现村村通路、讯、自来水、科普、有线电视、客车,建立村级监控室、图书室、卫生室、治安室、调解室、计生服务室、农技室和政务公开宣传栏,创造出“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环境。跻身全省文明村的朱田镇宁家沟村。披檐、粉墙黛瓦,青山绿水间,别具一格的山区小康楼分外扯眼。村民孙玉忠说:“以前,村外垃圾堆包围,村里生活污水沟萦绕。现在,煮饭用沼气,喝上自来水,厕所水冲式,俺们的居住环境哪儿比城市差!”
  如今,在*县农村,从平原到山区,新农村建设渐次推进,渐入佳境。目前,全县农村建沼气池1239个,硬化村庄街道1500多公里,绿化道路和庭院37万平方米,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车。
注重实效农民唱主角
  彰显农民的创新精神,让农民的主体意识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有这样一组镜头:
  5月21日上午,探沂镇柴卜庄村村委正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今年村里如何进一步搞好街道绿化。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村民纷纷争着发言。村民代表罗宝胜高兴地说,“现在村里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会叫我们这些村民代表参加一下,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也都非常珍惜当家作主的机会,积极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
  其实,柴卜庄村只是我县实行民主管理,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一个缩影。如今,在我县乡村,小到街道整治,大到农民生活楼建设的集资,所有和农民相关的规划、决策都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来决定。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


        的主体。*县新农村建设总的工作原则是“政府引导,农户为主,社会参与”,通过完善“一事一议”和村民自治机制的民主管理方式,调动农民建设自己的家园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尊重群众的意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规划引导、稳步分批推进,使农民产生改变自己环境、增加自己收入的强烈迫切的愿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建设目标和标准,做到分类指导、因村制宜,不搞一刀切和行政命令,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不将新农村建设搞成“形象工程”。
 只有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坚强有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才能带出一个小康村,富裕一方百姓。为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县按照建设“双强”党支部的标准,培养、选拔和使用具有改革开放头脑、市场经济意识、真抓实干精神的各种农村能人,使之成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在新农村建设中,*县通过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实行“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把“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角”作为准则,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要按程序召开不同范围会议,听取群众意见,让村民说话,让集体决策,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品牌培训打造新农民
  5月2日,*县职业中专实训基地中,40多名学生正在认真地练习电焊操作。校长赵连运告诉笔者:“我们除了开设机电一体化、电子等专业,还急社会所需开设礼仪、焊接等短期专业培训班。这个焊接班就是应苏州和上海合作单位需要刚刚开办的,一个月后这40名学生就会去工作,月工资1500元。”
  据了解,像职业中专一样,现在,我县已经有67家职业学校成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摇篮。其中,作为*县职业教育的龙头——青岛理工大学蒙山职业学院就是由该县与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华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培养农村经济建设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据了解,该院是山东省第一家在县级成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置道路与桥梁、民用建筑、工程机械、计算机、外语等本科专业,今年下半年就将面向全省招生。
“新房子不等于新农村,新衣服不等于新农民。”县委一班人认识到,只有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激发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培育造就新型农民,才是治本之策。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深谙此中道理的县委书记尹长友提出,“改变农村面貌,关键要提高农民素质,而提高农民素质,重在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为此,我县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全县65%以上的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目前全县民营业户达29100户,其中民营企业6450户,从业人员26.5万人;新注册个体工商户1100户;新增私营企业150家,全县民营经济完成生产总值196.8亿。此外,该县还有在外务工人员14万人,有128家劳务合作用工单位,年劳务收入10亿元。
  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一代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我县充分发掘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闵子骞的“孝”文化、颜真卿的“忠”文化和王雅亮的“廉”文化,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农民群众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同时,注重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村庄、精神文明示范一条街、“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和“四在农家”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革除陋习,创造安定祥和、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南张庄乡武家汇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形成“一条龙”服务体系,把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修建村里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引导农民把钱投入到农业生产和上工业项目上。目前,全县十星级文明户达到8万户,90以上的村建起文化大院,青壮年农民培训率达到90以上。
产业支撑农民变老板
  在我县农村,蓬勃兴起的农村工业化令人刮目相看:农民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按月在企业领取工资;以一项主业为主的加工小区成方连片,厂房鳞次栉比,机器轰鸣;与此相对接的一个个“农业车间”内,欢声笑语,新型农民正在收获新的希望……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县,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时时涌动着盎然春意。日新月异的变化来自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与实干。县委书记尹长友高兴地说:“工业化已成为全县农村新的发展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生机和活力。”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富民产业。近年来*县根据各乡镇地理区位、资源环境、经济基础和已经形成的区域经济特点,将18个乡镇划分为“四片区”的主体功能区,对各功能区的产业进行规划布局,以明确各区域发展重点,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聚集,加快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形成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以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凸显小城镇的规模效应,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在推进工业化中优化农业结构,用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新思路,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县”,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环节,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经济效益。*县中植油脂有限公司就是该县通过科学论证,择优选定的“龙头”型花生加工企业和对口生产基地。该公司通过经济合同下连基地农户,上连国内外市场,既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又做到了以销定产,也把农民、科研、推广和市场连在一起,从而达到了优花生卖优价、优价促高效的目的。在中植油脂有限公司带动下,*县优质花生开发规模已达到30万亩,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优质花生产业化开发格局。目前,和中植油脂有限公司一样,全县有10多家农业加工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辐射和牵引15万农户参与结构调整,形成了打造县域农业发展新优势的高平台。正因为这种正在普遍形成的工业与农业良性互动关系,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也进入了一个新层次。全县已经形成了以板栗、核桃、瓜菜、丰产林四个“十万亩生产基地”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瓜菜面积达到30万亩,板栗25万亩,丰产林30万亩,金银花25万亩,种植烤烟4万亩,核桃10万亩,建设了25万亩中药材基地。
  如何提高农民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主动性,让农民尽快走向富裕奔小康?*县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从组建新经济组织入手,着力提高农民自主创业能力。该县结合各乡镇的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积极扶持和发展产业协会等新经济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新经济组织的服务带动功能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产销联营,技术互助,信息共享的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100家,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176个,带动农户7.14万户走上致富路。
  “你发展我铺路,你创业我服务”,*县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鼓励农民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放开投资领域,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手续,为农民自主创业拓辟绿色通道。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扶持挖掘民营资本的巨大潜能,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在农村工业化发展大潮的推动下,我县广大农民的创业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大批思想活跃、善于创新、勇于拼搏的农民脱颖而出,涌现出一批“大老板”、“农业工人”。新桥镇东朱汪村农民王洪勇投资办起甲醛厂,成为拥有30名工人的个体小老板,年收入近百万元。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又通过招商引资,使该村民营企业由17家发展到117家。他说,村里有“本事”的农民都成了小老板,还没有创办自己企业的农民则在本村打工,月收入也在千元以上,上千人的大村找不到一个“真农民”了!
  *县探索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说明,要开展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是龙头。*县将“新乡村建设工程”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统一起来,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绘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蓝图,从而使“新乡村建设工程”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因此,制订一个融合传统观念和科学理念,既讲现代化,又讲地方特色的科学规划,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保证。二是尊重农民意愿。*县看准一点:农民是主体,建设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事,必须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可以说,紧紧依靠农民群众,确保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地位,这是新农村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三是坚持典型带动。在普遍动员、全面展开的基础上,*县着力抓好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示范作用强的100个示范村庄,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措施、创新方法,确保全县“新乡村建设工程”梯次推进、稳妥进行。四是构建产业支撑。*县农村地理条件、生产条件各有不同,但着力点一致——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促农增收。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

《*县以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纪实》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824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乡镇农村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