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前一阶段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正式启动实施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致富工程。刚才,广信同志通报了前一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心恩同志宣读了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致富工程的《实施方案》,希望同志们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如何统筹做好城乡就业,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是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切入点,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时期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去年月,爱军和心恩同志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专程赴福建、四川进行学习考察回来后,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推动这项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发展。一是全面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市和市(县)区两级都成立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都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二是集中开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普查工作,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牵头,用两个月时间普查万户、调查农村劳动力人,普查率,基本掌握了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农民收入情况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三是认真开展了重点企业用工情况和培训机构培训能力情况调查,掌握了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存在的主要矛盾;四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去年培训学员人,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并实现就业人。
可以说,通过前一阶段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为下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全省来看,这项工作我们抓得也是比较超前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市这项工作的水平与福建、四川等省的先进市比,无论是组织发动程度,还是转移规模效果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各市(县)区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做到自觉主动、扎实有效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是要站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我们经常讲,要想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而要减少农民,就必须积极开拓农民增收新渠道,开阔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实践证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好新形势下“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比例,才能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的非农业收入,走出一条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
二是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意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难点在农村,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也在农村。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同时还要看到,振兴老工业基地也不只是振兴工业和城市,还包括振兴农业和农村。因此,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民市民化的实际步骤,也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必然要求。
三是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改变目前城乡差距过大、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的状况,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支持城市、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局面。而要实现以农促工、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搞好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因此,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重视并切实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通过统筹抓好城乡就业工作,推动农民持续增收,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完善措施,积极推进,努力开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新局面
经过前一阶段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普查了解到,目前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任务仍然相当繁重,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较大。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
一是要切实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要抓紧构建技能培训体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我市现有可从事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培训机构有个,对这些培训机构要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确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基地,纳入管理范畴,使其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需要。市第一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第二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中专、市委党校、工青妇所属培训机构等都已被确定为培训基地。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在乡镇建设培训基地,弥补现有培训能力的不足。根据需要,市里将按照因地制宜、因人所求、因厂所需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促进就业、方便农民、方便企业等因素,分步在乡镇建立个服装缝制、建筑等市场急需人员的培训基地。同时,还要依托企业建设培训基地。对于用工需求量大、专业化程度和能力要求较高的工种,要依托企业建立培训基地。
《在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8461.html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前一阶段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正式启动实施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致富工程。刚才,广信同志通报了前一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心恩同志宣读了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致富工程的《实施方案》,希望同志们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如何统筹做好城乡就业,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是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切入点,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时期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去年月,爱军和心恩同志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专程赴福建、四川进行学习考察回来后,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推动这项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发展。一是全面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市和市(县)区两级都成立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都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二是集中开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普查工作,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牵头,用两个月时间普查万户、调查农村劳动力人,普查率,基本掌握了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农民收入情况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三是认真开展了重点企业用工情况和培训机构培训能力情况调查,掌握了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存在的主要矛盾;四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去年培训学员人,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并实现就业人。
可以说,通过前一阶段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为下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全省来看,这项工作我们抓得也是比较超前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市这项工作的水平与福建、四川等省的先进市比,无论是组织发动程度,还是转移规模效果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各市(县)区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做到自觉主动、扎实有效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是要站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我们经常讲,要想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而要减少农民,就必须积极开拓农民增收新渠道,开阔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实践证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好新形势下“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比例,才能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的非农业收入,走出一条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
二是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意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难点在农村,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也在农村。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同时还要看到,振兴老工业基地也不只是振兴工业和城市,还包括振兴农业和农村。因此,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民市民化的实际步骤,也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必然要求。
三是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改变目前城乡差距过大、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的状况,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支持城市、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局面。而要实现以农促工、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搞好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因此,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重视并切实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通过统筹抓好城乡就业工作,推动农民持续增收,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完善措施,积极推进,努力开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新局面
经过前一阶段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普查了解到,目前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任务仍然相当繁重,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较大。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
现已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有人,占,尚有名剩余劳动力没有转移,占普查劳动力总数的。此外,还有较大数量的季节性剩余劳动力。二是劳动力自身条件较差。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占。无技能的人员占,有技能的也绝大部分是初级工,而且年龄偏大。三是思想观念陈旧。许多农民守田为安、故土难离、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等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四是已转移的劳动力多数缺少一技之长,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型劳动,就业稳定性较差,存在再转移就业的问题。为了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在全局工作中进一步突出出来,切实做好这方面工作,我们决定在全市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致富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推动和实施,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构建转移就业载体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就地转移、异地输出、返乡创业”的新路子,以转移就业促调整、促增收、促发展。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切实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要抓紧构建技能培训体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我市现有可从事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培训机构有个,对这些培训机构要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确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基地,纳入管理范畴,使其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需要。市第一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第二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中专、市委党校、工青妇所属培训机构等都已被确定为培训基地。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在乡镇建设培训基地,弥补现有培训能力的不足。根据需要,市里将按照因地制宜、因人所求、因厂所需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促进就业、方便农民、方便企业等因素,分步在乡镇建立个服装缝制、建筑等市场急需人员的培训基地。同时,还要依托企业建设培训基地。对于用工需求量大、专业化程度和能力要求较高的工种,要依托企业建立培训基地。
《在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