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职普”沟通模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构建“职普”沟通模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杨洁
摘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步入较为成熟的轨道,但与国外成熟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互相沟通的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应通过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课程结构、完善学制体系等模式来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关键词:“职普”沟通;政策依据;措施
作者简介:杨洁(1968-),女,浙江临海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1-0023-04
从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所职业大学——南京金陵职业大学诞生,到200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2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908所,比上年增加41所,成人高等学校413所.比上年减少31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40所,高职(专科)院校1168所。可以说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普通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国家队”,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事实证明,一个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适当接轨。但是从目前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来看,普通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职业教育的渠道是畅通的,而由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到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与沟通还不是太顺畅。
一、国外“职普”沟通的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有较长的历史,各国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尽管各国在具体实施上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不同程度上或不同方式上相互沟通与衔接,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共同为社会培养不同类型的高级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沟通与衔接,一方面是为了发挥国家教育体系的总体效益和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人才成长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同时也是为了让社会成员实际拥有教育民主权利。
一般说来.普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衔接和沟通的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一是普通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单向沟通,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不相衔接。在这种模式下,普通中等教育能分别进入高一层次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不相衔接,以阿富汗模式为代表:二是普通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单向沟通,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在这种模式下,普通中等教育能分别进入高一层次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而且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但不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沟通,以泰国模式为代表;三是普通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体系双向沟通.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这三种模式概括了当前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实际上也体现了两个教育体系衔接和沟通的发展过程。在第三种模式下,普通中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都分别能进高等教育,高中毕业生可以升人普通大学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同样有升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普通大学的机会。因此.这种既实现自身衔接又做到双向沟通的模式为多数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因为它在运作中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并体现出较高的总体效益。一方面,就每个社会成员来说,在每个学习转接口都存在重新选择的可能,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缺陷;另一方面,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内部层次间(专科、本科等)和类型间(证书、文凭等)的衔接,可以优化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因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性学习以及职业实践经验的积累尤其有利于此类人才的成长。因此,这种模式被包括我国台湾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采用。
以台湾的高等教育体系为例,台湾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职普沟通的立交桥”体系,其结构方框图如图一。由图一可以看出台湾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规格、层层衔接贯通的比较完备的体系.涵盖三层级六种类型学校,三个层次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六种类型的学校包括专科学校分为二年制的专科学校和五年制的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分为大学部(本科),与研究所(硕士、博士),大学部包含二年制、四年制的本科,修业期满成绩合格均授予学士学位,研究所设有硕士班、博士班,修业期满成绩合格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构成了一贯而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台湾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出口清楚、上下左右畅通,是一种上下合流、中间分流的模式。它既可以纵向衔接,也可以横向贯通。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于普通高等教育并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列的教育体系,只是培养的目标不同,且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之间开辟多条通道相衔接,可以相互交流.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在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两条不同的高速公路上奔驰的选择。
二、我国“职普”衔接与沟通的政策依据
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百分之九提高到百分之十五左右。”虽然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完成,到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单靠现有的普通高校难以完成.它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有“补偿型”的扩张,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高质量、现实的人才资源.也有利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初期,把它定位于专科层次,没有本科。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我国又规定高职专科不能升人普通高等学校就读本科.这样的政策无疑使既有愿望又有能力的高职专科毕业生在全日制学校里继续读本科的愿望无法实现。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高等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国际上看,自20世纪中叶开始,经济全球化及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职业种类、职业内容乃至职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了就业的不稳定性。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提出了终身教 《构建“职普”沟通模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8480.html
杨洁
摘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步入较为成熟的轨道,但与国外成熟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互相沟通的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应通过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课程结构、完善学制体系等模式来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关键词:“职普”沟通;政策依据;措施
作者简介:杨洁(1968-),女,浙江临海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1-0023-04
从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所职业大学——南京金陵职业大学诞生,到200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2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908所,比上年增加41所,成人高等学校413所.比上年减少31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40所,高职(专科)院校1168所。可以说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普通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国家队”,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事实证明,一个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适当接轨。但是从目前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来看,普通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职业教育的渠道是畅通的,而由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到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与沟通还不是太顺畅。
一、国外“职普”沟通的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有较长的历史,各国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尽管各国在具体实施上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不同程度上或不同方式上相互沟通与衔接,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共同为社会培养不同类型的高级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沟通与衔接,一方面是为了发挥国家教育体系的总体效益和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人才成长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同时也是为了让社会成员实际拥有教育民主权利。
一般说来.普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衔接和沟通的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一是普通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单向沟通,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不相衔接。在这种模式下,普通中等教育能分别进入高一层次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不相衔接,以阿富汗模式为代表:二是普通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单向沟通,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在这种模式下,普通中等教育能分别进入高一层次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而且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但不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沟通,以泰国模式为代表;三是普通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体系双向沟通.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这三种模式概括了当前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实际上也体现了两个教育体系衔接和沟通的发展过程。在第三种模式下,普通中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都分别能进高等教育,高中毕业生可以升人普通大学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同样有升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普通大学的机会。因此.这种既实现自身衔接又做到双向沟通的模式为多数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因为它在运作中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并体现出较高的总体效益。一方面,就每个社会成员来说,在每个学习转接口都存在重新选择的可能,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缺陷;另一方面,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内部层次间(专科、本科等)和类型间(证书、文凭等)的衔接,可以优化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因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性学习以及职业实践经验的积累尤其有利于此类人才的成长。因此,这种模式被包括我国台湾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采用。
以台湾的高等教育体系为例,台湾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职普沟通的立交桥”体系,其结构方框图如图一。由图一可以看出台湾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规格、层层衔接贯通的比较完备的体系.涵盖三层级六种类型学校,三个层次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六种类型的学校包括专科学校分为二年制的专科学校和五年制的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分为大学部(本科),与研究所(硕士、博士),大学部包含二年制、四年制的本科,修业期满成绩合格均授予学士学位,研究所设有硕士班、博士班,修业期满成绩合格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构成了一贯而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台湾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出口清楚、上下左右畅通,是一种上下合流、中间分流的模式。它既可以纵向衔接,也可以横向贯通。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于普通高等教育并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列的教育体系,只是培养的目标不同,且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之间开辟多条通道相衔接,可以相互交流.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在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两条不同的高速公路上奔驰的选择。
二、我国“职普”衔接与沟通的政策依据
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百分之九提高到百分之十五左右。”虽然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完成,到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单靠现有的普通高校难以完成.它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有“补偿型”的扩张,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高质量、现实的人才资源.也有利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初期,把它定位于专科层次,没有本科。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我国又规定高职专科不能升人普通高等学校就读本科.这样的政策无疑使既有愿望又有能力的高职专科毕业生在全日制学校里继续读本科的愿望无法实现。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高等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国际上看,自20世纪中叶开始,经济全球化及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职业种类、职业内容乃至职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了就业的不稳定性。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提出了终身教 《构建“职普”沟通模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