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持壮大民营经济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调研报告
三、制约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五大因素
(一)发展环境依然欠优
一是由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受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在政策制定和发展领域方面都存在等待观望的现象,不敢大胆探索和突破,从而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全方位发展。二是在全社会尚未完全形成全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少数地方和少数职能部门把民营企业当“唐僧肉”,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吃、拿、卡、要”,且有新的表现。少数社会成员“仇富”心理比较严重。三是办事难、效率低。行政代理服务中心所作的实行零环节办证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和服务“一条龙”的承诺没有完全落实。
(二)融资渠道不畅
**辖区内现有金融机构八家(含邮政储蓄),其中商业性金融机构5家。二00三年,全县金融机构总存款达159185万元,而各项贷款总额仅76969万元,存贷比为2.1:1。从贷款增量来看,到二00三年末,全县商业性金融机构共新增贷款1204万元,而主要是农业贷款。从银行资金供给能力看,近几年存款增长较快,辖内商业银行资金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几年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相对萎缩与众多中小企业的强烈资金需求形成尖锐矛盾,银行作为企业资金供应的主渠道已呈现梗阻,严重制约了全县民营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导致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贷款担保落实难。按新的贷款办法,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基层金融机构只能发放担保贷款。但民营中小企业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我县虽已成立了担保组织,但因其筹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二是银行授权授信集中,基层银行功能退化。近年来,各银行加大了对基层行的控制,上收了大额贷款的审批权,实行集中管理。不仅影响了贷款发放的灵活性,同时,也延长了贷款的审批时间,影响企业贷款需求的时效。三是惜贷现象严重。近几年来,商业银行过分强调贷款的安全性,实行贷款第一责任人风险管理,并将收贷收息与职工工资、奖金等挂钩,甚至推行“贷款终身追究制”,使一些信贷员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惜贷心理。四是抵押贷款手续复杂,费用高。目前,银行对企业主要发放风险较小的抵押、担保贷款,但企业一般仅有房屋、设备等作为抵押品,不仅需要对抵押品进行评估、公证、登记等,手续极为复杂,且收费高,而且在企业真正不能归还贷款时,银行也很难进行处理。五是企业诚信度不高,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现象,如信用观念淡薄、虚假财务信息和逃废银行债务等,从而形成银行“惧贷”。六是法院执法力度不够,金融债权保全难以落实。七是企业科技含量低,对银行缺乏吸引力。
(三)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协调机制作保证。这其中包括社会的总体协调、所有制类型间的协调和行业协调等方面。我县民营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起步较晚,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说尚未起步。一是民间协会普遍没有建立。民营经济来自民间,民间协会作用十分重要。据资料统计,全县90%以上的乡镇和行业,没有建立民间的行业协会或行业公会,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不同体制经济间不能有效协调。二是个体私营经济协会陷于迷惘。成立于80年代的个体私营经济协会,面对迅猛发展的民营经济,显得无所适从,根本不能起到协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
(四)企业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抽样调查表明,我县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还任重道远。在调查的20人中,第一学历为大专的仅1人,第二学历达到大专的也只有6人;在这20人中,没有1人受过系统的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在这20人中,近5年来只有8人参加过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企业管理者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尤其是对公司制度的运作机制比较陌生。
四、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对策
(一)进一步改善政府服务
一是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软环境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的决定》,强化政府行政代理服务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的职责,在引导、协调、服务上加大力度,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县委“八破除”、“八强化”的思路,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狠抓落实。三是继续实施一个县领导、一个县直部门、一家金融机构帮扶一家民营企业的“四个一”工程。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始终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努力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个个营造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工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不断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改革老企业,培育新企业,大力发展工业企业;与基础设施相结合,加快交通、能源、电力、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发展步伐;与实施农业产业化建设相结合,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发展服务贸易相结合,激活市场,刺激需求,大力发展商贸经济。五是抓住国家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的机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争取在农副产品加工和关键作用资源开发方面上一批新项目,创一至二个名优品牌,发挥名优品牌效应。
( 《关于扶持壮大民营经济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调研报告(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8688.html
(一)发展环境依然欠优
一是由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受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在政策制定和发展领域方面都存在等待观望的现象,不敢大胆探索和突破,从而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全方位发展。二是在全社会尚未完全形成全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少数地方和少数职能部门把民营企业当“唐僧肉”,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吃、拿、卡、要”,且有新的表现。少数社会成员“仇富”心理比较严重。三是办事难、效率低。行政代理服务中心所作的实行零环节办证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和服务“一条龙”的承诺没有完全落实。
(二)融资渠道不畅
**辖区内现有金融机构八家(含邮政储蓄),其中商业性金融机构5家。二00三年,全县金融机构总存款达159185万元,而各项贷款总额仅76969万元,存贷比为2.1:1。从贷款增量来看,到二00三年末,全县商业性金融机构共新增贷款1204万元,而主要是农业贷款。从银行资金供给能力看,近几年存款增长较快,辖内商业银行资金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几年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相对萎缩与众多中小企业的强烈资金需求形成尖锐矛盾,银行作为企业资金供应的主渠道已呈现梗阻,严重制约了全县民营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导致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贷款担保落实难。按新的贷款办法,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基层金融机构只能发放担保贷款。但民营中小企业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我县虽已成立了担保组织,但因其筹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二是银行授权授信集中,基层银行功能退化。近年来,各银行加大了对基层行的控制,上收了大额贷款的审批权,实行集中管理。不仅影响了贷款发放的灵活性,同时,也延长了贷款的审批时间,影响企业贷款需求的时效。三是惜贷现象严重。近几年来,商业银行过分强调贷款的安全性,实行贷款第一责任人风险管理,并将收贷收息与职工工资、奖金等挂钩,甚至推行“贷款终身追究制”,使一些信贷员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惜贷心理。四是抵押贷款手续复杂,费用高。目前,银行对企业主要发放风险较小的抵押、担保贷款,但企业一般仅有房屋、设备等作为抵押品,不仅需要对抵押品进行评估、公证、登记等,手续极为复杂,且收费高,而且在企业真正不能归还贷款时,银行也很难进行处理。五是企业诚信度不高,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现象,如信用观念淡薄、虚假财务信息和逃废银行债务等,从而形成银行“惧贷”。六是法院执法力度不够,金融债权保全难以落实。七是企业科技含量低,对银行缺乏吸引力。
(三)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协调机制作保证。这其中包括社会的总体协调、所有制类型间的协调和行业协调等方面。我县民营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起步较晚,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说尚未起步。一是民间协会普遍没有建立。民营经济来自民间,民间协会作用十分重要。据资料统计,全县90%以上的乡镇和行业,没有建立民间的行业协会或行业公会,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不同体制经济间不能有效协调。二是个体私营经济协会陷于迷惘。成立于80年代的个体私营经济协会,面对迅猛发展的民营经济,显得无所适从,根本不能起到协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
(四)企业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抽样调查表明,我县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还任重道远。在调查的20人中,第一学历为大专的仅1人,第二学历达到大专的也只有6人;在这20人中,没有1人受过系统的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在这20人中,近5年来只有8人参加过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企业管理者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尤其是对公司制度的运作机制比较陌生。
四、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对策
(一)进一步改善政府服务
一是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软环境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的决定》,强化政府行政代理服务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的职责,在引导、协调、服务上加大力度,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县委“八破除”、“八强化”的思路,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狠抓落实。三是继续实施一个县领导、一个县直部门、一家金融机构帮扶一家民营企业的“四个一”工程。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始终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努力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个个营造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工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不断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改革老企业,培育新企业,大力发展工业企业;与基础设施相结合,加快交通、能源、电力、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发展步伐;与实施农业产业化建设相结合,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发展服务贸易相结合,激活市场,刺激需求,大力发展商贸经济。五是抓住国家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的机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争取在农副产品加工和关键作用资源开发方面上一批新项目,创一至二个名优品牌,发挥名优品牌效应。
( 《关于扶持壮大民营经济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调研报告(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