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全委(扩大)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运行质量和效益。平定、银武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平西铁路、750千伏超高压输供电工程即将开工,将为我们建设甘肃东部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全省能源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商贸、旅游、肉牛等特色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具备了一定规模,发展势头强劲。今年,各级换届圆满结束,人心思进的干事劲头十足,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为我们推进新跨越提供了强大动力。从制约的因素看,一方面,国家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增长过快的趋势,对新开项目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严格要求,这对于我们投资拉动型地区争取项目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另一方面,我们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工业总量小,大项目少,特别是项目前期工作滞后;产业聚集程度较低,链条短,辐射带动作用不突出;财政支出压力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支持能力弱;因企业改制、土地征用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增多,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部门职责不清,职能发挥不充分,一些干部在谋划发展、工作落实上缺乏创造性、主动性,思想不够解放,有效推动工作手段少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着力研究解决。
今年是加快建设小康崆峒、和谐崆峒的关键之年,抓好今年的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要认真贯彻市区党代会和人代会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当好排头兵,工作创一流”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为方向,以建设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为目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大做强工业、民营、劳务三大经济,突显商贸、旅游、肉牛、果菜四大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特色产业开发,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大力开展“抓落实,求突破,塑形象”年活动,全力建设10大项目,实施10项惠民工程,抓好6项重点工作,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构建小康崆峒、和谐崆峒奠定坚实的基础。
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GDP增长12,达到52亿元;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达到3.5亿元;农业增加值增长7,达到5.25亿元;辖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达到30.8亿元,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达到16.7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0.9,达到1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达到21.58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2左右;地方财政收入保持10的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86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达到266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毫不动摇地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1、以实施十大项目为重点,在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上求突破、创一流
今年项目建设的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初步确定了118个重点项目,投资规模达到47个亿,特别是人代会确定的平西铁路、平定高速、泾水北调、崆峒古镇·问道驿站、醋酸、电厂二期、环保石灰生产线、集中供热、泾河流域绿色农业示范区、土地整理等10大重点项目,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也是今年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要逐项目细化措施,全力以赴抓到位。总的要求是,积极跑上去,争回来一批项目,主动走出去,引进来一批项目,切实沉下去,建起来一批项目。保证重点有突破,在建有形象,前期有进展,力争在项目建设上迈出大的步伐。一是集中精力抓进度。对平定高速、安口—马峪口公路改造、北大路等重大项目,要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取得积极进展。对崆峒古镇·问道驿站一期、广成山庄、崆峒水库除险加固等续建项目,要加强调度,加快建设进程,确保在“十·一”前全面建成。对年内新开的30万吨节能环保石灰生产线、城区集中供热、国家级泾河流域绿色农业示范区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要精心组织,落实项目用地和建设资金,确保年内建成,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亿元。二是积极争取抓前期。敏锐把握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弄清项目渠道,明确争什么项目,抓什么项目,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特别是对煤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要超前谋划,大胆引进,做到一手抓项目库充实,一手抓项目争取,确保醋酸、二甲醚、兔里坪水库、土地整理和矿区塌陷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加强调度抓落实。继续推行项目建设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对今年续建、新开和重点前期项目,逐个进行研究,提出方案,靠实责任,明确时限。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包抓领导既要在争资金、跑项目上下功夫,又要在搞服务、抓督查、解难题上出实招,列入计划的项目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对动手迟、进展慢、达不到要求的,要追究责任,确保今年项目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2、以扩张总量为重点,在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上求突破、创一流
按照“项目栽桩、招商扩量、产品创优、技改增效”的思路,加快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实现工业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跨越。一是在项目建办上重高新、讲实效。抓好宝马纸业卫生纸生产线配套改造、副食厂迁建、福利制革厂二层贴膜革和兽药GMP生产线等15个重点工业项目,确保完成投资1.35亿元。积极论证新上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扩大覆盖面,提高附加值,重点抓好3万吨玉米淀粉、10万吨饲料、牛肉食品深加工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招商,尽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农”字型企业集群。二是在园区建设上重招商、讲效益。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增强园区发展实力。把重点放在配套设施、完善机制、招商引资、扩张总量上,年内完成东一路,开工建设西一路和35千伏变电站。充分发挥园区工贸开发总公司职能作用,多方招商引资,确保新入园项目5个以上。在项目引进上,突出高新、环保、节能,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业进入,真正形成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相互关联,协作配套,优势明显的区域性工业增长极。三是在产品开发上重品牌、讲附加。深入推进质量兴区、品牌兴企活动,大力开发新产品,进一步扩大“陇上明珠”、“雅虎”、“景兴”、“雪竹”等品牌知名度,力争再培育1个省级名牌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全年实现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7.9亿元。狠抓节能降耗,确保全区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四是在发展民营经济上重服务、讲质量。积极为民营企业搭建服务对接平台和产业对接平台,引导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改变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鼓励兴办“工”字型经济实体,提高民营经济质量,年内新发展民营企业60户以上,使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50%。
3、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在新农村建设上求突破、创一流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小康村、培育小康人、营造小康风,突出“抓点、扩面、造村、育人”四个重点,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精品点,顺应市场要求,彰显富民内涵,努力使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一是抓点扩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全区农民人均养殖1头牛、发展1亩果菜、种植1亩草和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四个一”的目标,围绕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重点抓好312线和北大路两条果菜带,高标准建设油坊、史家沟、赵堡、高堡等10个优质水果基地,建成新李、八里、土桥、甘沟等10个无公害蔬菜示范点,形成八里至油坊绿色蔬菜生产区。南北二塬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每个乡镇至少培育1-2个产业结构调整典型。全区新增优质水果面积1.6万亩,春播蔬菜6万亩。加大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和商标注册保护工作,年内完成无公害蔬菜认证1万亩,累计达到4万亩。抓好史家沟、清街、天门3个示范园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造村育人,提升农村整体形象。按照“基础先行、产业配套、住宅同步”的思路,坚持示范带动,整体推进。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北大路、白西路、张高路3条通乡油路93公里,铺油改造长观、马莲、西火等村道30公里,力争实现村村通等级路目标。积极实施泾水北调安全饮水一期工程,建成颉河水厂,解决1万人饮水问题,使农村60以上的人口达到安全饮水标准。完成退耕还林1.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二要加快新村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和群众主导相结合、改造与扩建相结合、整治与新建相结合,完成村庄规划86个,每个乡镇至少新建1个新村示范点、改造1个旧村庄,建成新村示范点和旧村庄改造40个,新建小康屋示范户1028户。以312沿线为重点,突出“三清五改”,集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辐射带动其他村,使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要加快新型农民培育。以青年农民培训和阳光培训工程为载体,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年内培训农民技术人员2000人以上。创造条件,鼓励、吸引外出务工致富能人回乡创业,带富一方。积极发展以肉牛、蔬菜、果品协会为重点的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上连市场、下接农户的纽带作用,切实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各乡镇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转变职能的重点,全方位扶持和引导。三是扶贫开发,促进农民稳步增收。重点实施好三里、柴寺等5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切实改善贫困乡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确保1300人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培育、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依托市场和中介组织,在开辟劳务基地、打造劳务品牌、树立劳务形象、扩大组织输出上实现新突破。年内完成劳务输转8万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3.5亿元。
4、以强化功能配套为重点,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求突破、创一流
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效应。重点“建设五大项目、实施四十工程、抓好五个城镇、解决一个问题”,完成投资7亿元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48。着力抓好城区集中供热、管道燃气、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污水处理和廉租房建设五大项目,切实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住宅产业开发,建设新城花园、景海嘉园等10个住宅小区,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3.6平方米;完成胜利桥纸厂路、临泾路、三里塬一号路等10条背街小巷改造;建成南门苑、宝塔路、东甘沟路等10座水厕;建成北极路、胜利桥、果园路等6处便民市场和汽配城、电子产品、花鸟鱼虫、蔬菜批发4个专业市场,改善广大市民生活环境。四十里铺、崆峒、草峰、白庙、大寨5个中心小城镇按照“提质扩容,做精做细,突出特色”的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围绕5个中心小城镇,规划建设好吴岳、寨子街、安家、高寨、东九等22个中心村,增强城镇辐射带动功能。着力研究解决“城中村”问题,今年市上把我区柳湖村、泾滩村列为开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试点,要求在改造“城中村”、农民转居民、失地保障方面创出经验。民政、社保、土地等相关部门和柳湖乡要高度重视,尽快拿出试点方案,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加大城区南北面山绿化,加强城市日常管理和清扫保洁,美化城乡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5、以提升产业开发层次为重点,在壮大特色经济上求突破、创一流
按照“壮大规模、培育基地、完善市场、打造品牌、提高质量”的思路,做大、做特、做优、做活特色产业,突显区域经济优势。在肉牛产业开发上,围绕建设全省绿色畜牧基地,依托世行贷款肉牛产业化等项目,坚持分散养殖和集中育肥相结合,重点发展一批专业村,扶持一批养殖大户,提高优质肉牛比例,使肉牛饲养量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力争突破30万头,奶牛存栏达到6200头。加大肉牛产品深度开发和品牌培育,支持景兴、西开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满负荷生产。大胆引进生化制药、饲料加工、低温肉食品等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壮大肉牛产业集群,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增值率。在旅游产业开发上,围绕建设全省人文生态旅游基地,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步伐,极力打响崆峒旅游品牌,开工建设道教文化一条街,建成崆峒古镇·问道驿站一期、广成山庄、崆峒武术学校等重点工程。加强景区文物保护,实施崆峒山凌空塔维修工程。加快南山生态公园建设步伐,开发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和生活实用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崆峒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片效应,以拍摄影视剧、崆峒山音乐电视宣传片等新的宣传方式,扩大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使崆峒山融入全国精品旅游线路。将有条件的旅游企业、景点纳入崆峒山旅游集团统一管理,实行通票通游,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内力争接待游客1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5亿元。在商贸业发展上,以建设现代化区域性商贸中心为目标,积极培育新世纪商厦、世纪金鼎等一批商流名店,扩大平凉商城、沙港市场等批发市场辐射半径,提升国际家具汇展中心、柳湖建材、东郊蔬菜等专业市场档次。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城乡市场互动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电子配送、连锁经营,健全市场网络体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8亿元。
6、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在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上求突破、创一流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认真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涉法涉诉、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方面的问题及群众要求最迫切、社会最关注的吃水、行路、上学、看病、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千方百计促民富、解民忧、保民安,全力“抓好四项创建、开展五项行动、建好十项惠民工程”,着力构建和谐崆峒。一是抓好四项创建。以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工程,深入开展实用技术进农村活动,提高科技普及率和应用水平。特色文化名区创建以弘扬崆峒文化为主题,鼓励创作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文艺作品,举办2-3次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节庆文化活动。积极开展“三名”工程创建活动,培养和吸收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科技、法律、文化、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创建和谐社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二是开展五项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行动。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确保二女户结扎、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重难点工作取得突破,弘扬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致富信息进万家行动。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民信息之家”,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致富信息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典型,不断拓宽致富视野。双拥共建行动。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认真做好军民共建、优抚安置等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双拥”新格局。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行动。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食品药品“两网”建设,严格公共卫生执法监督,强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监管,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平安崆峒行动。加 《在区委全委(扩大)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8771.html
今年是加快建设小康崆峒、和谐崆峒的关键之年,抓好今年的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要认真贯彻市区党代会和人代会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当好排头兵,工作创一流”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为方向,以建设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为目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大做强工业、民营、劳务三大经济,突显商贸、旅游、肉牛、果菜四大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特色产业开发,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大力开展“抓落实,求突破,塑形象”年活动,全力建设10大项目,实施10项惠民工程,抓好6项重点工作,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构建小康崆峒、和谐崆峒奠定坚实的基础。
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GDP增长12,达到52亿元;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达到3.5亿元;农业增加值增长7,达到5.25亿元;辖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达到30.8亿元,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达到16.7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0.9,达到1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达到21.58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2左右;地方财政收入保持10的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86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达到266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毫不动摇地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1、以实施十大项目为重点,在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上求突破、创一流
今年项目建设的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初步确定了118个重点项目,投资规模达到47个亿,特别是人代会确定的平西铁路、平定高速、泾水北调、崆峒古镇·问道驿站、醋酸、电厂二期、环保石灰生产线、集中供热、泾河流域绿色农业示范区、土地整理等10大重点项目,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也是今年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要逐项目细化措施,全力以赴抓到位。总的要求是,积极跑上去,争回来一批项目,主动走出去,引进来一批项目,切实沉下去,建起来一批项目。保证重点有突破,在建有形象,前期有进展,力争在项目建设上迈出大的步伐。一是集中精力抓进度。对平定高速、安口—马峪口公路改造、北大路等重大项目,要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取得积极进展。对崆峒古镇·问道驿站一期、广成山庄、崆峒水库除险加固等续建项目,要加强调度,加快建设进程,确保在“十·一”前全面建成。对年内新开的30万吨节能环保石灰生产线、城区集中供热、国家级泾河流域绿色农业示范区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要精心组织,落实项目用地和建设资金,确保年内建成,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亿元。二是积极争取抓前期。敏锐把握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弄清项目渠道,明确争什么项目,抓什么项目,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特别是对煤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要超前谋划,大胆引进,做到一手抓项目库充实,一手抓项目争取,确保醋酸、二甲醚、兔里坪水库、土地整理和矿区塌陷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加强调度抓落实。继续推行项目建设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对今年续建、新开和重点前期项目,逐个进行研究,提出方案,靠实责任,明确时限。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包抓领导既要在争资金、跑项目上下功夫,又要在搞服务、抓督查、解难题上出实招,列入计划的项目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对动手迟、进展慢、达不到要求的,要追究责任,确保今年项目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2、以扩张总量为重点,在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上求突破、创一流
按照“项目栽桩、招商扩量、产品创优、技改增效”的思路,加快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实现工业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跨越。一是在项目建办上重高新、讲实效。抓好宝马纸业卫生纸生产线配套改造、副食厂迁建、福利制革厂二层贴膜革和兽药GMP生产线等15个重点工业项目,确保完成投资1.35亿元。积极论证新上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扩大覆盖面,提高附加值,重点抓好3万吨玉米淀粉、10万吨饲料、牛肉食品深加工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招商,尽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农”字型企业集群。二是在园区建设上重招商、讲效益。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增强园区发展实力。把重点放在配套设施、完善机制、招商引资、扩张总量上,年内完成东一路,开工建设西一路和35千伏变电站。充分发挥园区工贸开发总公司职能作用,多方招商引资,确保新入园项目5个以上。在项目引进上,突出高新、环保、节能,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业进入,真正形成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相互关联,协作配套,优势明显的区域性工业增长极。三是在产品开发上重品牌、讲附加。深入推进质量兴区、品牌兴企活动,大力开发新产品,进一步扩大“陇上明珠”、“雅虎”、“景兴”、“雪竹”等品牌知名度,力争再培育1个省级名牌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全年实现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7.9亿元。狠抓节能降耗,确保全区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四是在发展民营经济上重服务、讲质量。积极为民营企业搭建服务对接平台和产业对接平台,引导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改变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鼓励兴办“工”字型经济实体,提高民营经济质量,年内新发展民营企业60户以上,使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50%。
3、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在新农村建设上求突破、创一流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小康村、培育小康人、营造小康风,突出“抓点、扩面、造村、育人”四个重点,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精品点,顺应市场要求,彰显富民内涵,努力使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一是抓点扩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全区农民人均养殖1头牛、发展1亩果菜、种植1亩草和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四个一”的目标,围绕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重点抓好312线和北大路两条果菜带,高标准建设油坊、史家沟、赵堡、高堡等10个优质水果基地,建成新李、八里、土桥、甘沟等10个无公害蔬菜示范点,形成八里至油坊绿色蔬菜生产区。南北二塬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每个乡镇至少培育1-2个产业结构调整典型。全区新增优质水果面积1.6万亩,春播蔬菜6万亩。加大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和商标注册保护工作,年内完成无公害蔬菜认证1万亩,累计达到4万亩。抓好史家沟、清街、天门3个示范园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造村育人,提升农村整体形象。按照“基础先行、产业配套、住宅同步”的思路,坚持示范带动,整体推进。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北大路、白西路、张高路3条通乡油路93公里,铺油改造长观、马莲、西火等村道30公里,力争实现村村通等级路目标。积极实施泾水北调安全饮水一期工程,建成颉河水厂,解决1万人饮水问题,使农村60以上的人口达到安全饮水标准。完成退耕还林1.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二要加快新村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和群众主导相结合、改造与扩建相结合、整治与新建相结合,完成村庄规划86个,每个乡镇至少新建1个新村示范点、改造1个旧村庄,建成新村示范点和旧村庄改造40个,新建小康屋示范户1028户。以312沿线为重点,突出“三清五改”,集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辐射带动其他村,使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要加快新型农民培育。以青年农民培训和阳光培训工程为载体,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年内培训农民技术人员2000人以上。创造条件,鼓励、吸引外出务工致富能人回乡创业,带富一方。积极发展以肉牛、蔬菜、果品协会为重点的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上连市场、下接农户的纽带作用,切实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各乡镇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转变职能的重点,全方位扶持和引导。三是扶贫开发,促进农民稳步增收。重点实施好三里、柴寺等5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切实改善贫困乡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确保1300人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培育、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依托市场和中介组织,在开辟劳务基地、打造劳务品牌、树立劳务形象、扩大组织输出上实现新突破。年内完成劳务输转8万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3.5亿元。
4、以强化功能配套为重点,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求突破、创一流
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效应。重点“建设五大项目、实施四十工程、抓好五个城镇、解决一个问题”,完成投资7亿元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48。着力抓好城区集中供热、管道燃气、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污水处理和廉租房建设五大项目,切实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住宅产业开发,建设新城花园、景海嘉园等10个住宅小区,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3.6平方米;完成胜利桥纸厂路、临泾路、三里塬一号路等10条背街小巷改造;建成南门苑、宝塔路、东甘沟路等10座水厕;建成北极路、胜利桥、果园路等6处便民市场和汽配城、电子产品、花鸟鱼虫、蔬菜批发4个专业市场,改善广大市民生活环境。四十里铺、崆峒、草峰、白庙、大寨5个中心小城镇按照“提质扩容,做精做细,突出特色”的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围绕5个中心小城镇,规划建设好吴岳、寨子街、安家、高寨、东九等22个中心村,增强城镇辐射带动功能。着力研究解决“城中村”问题,今年市上把我区柳湖村、泾滩村列为开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试点,要求在改造“城中村”、农民转居民、失地保障方面创出经验。民政、社保、土地等相关部门和柳湖乡要高度重视,尽快拿出试点方案,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加大城区南北面山绿化,加强城市日常管理和清扫保洁,美化城乡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5、以提升产业开发层次为重点,在壮大特色经济上求突破、创一流
按照“壮大规模、培育基地、完善市场、打造品牌、提高质量”的思路,做大、做特、做优、做活特色产业,突显区域经济优势。在肉牛产业开发上,围绕建设全省绿色畜牧基地,依托世行贷款肉牛产业化等项目,坚持分散养殖和集中育肥相结合,重点发展一批专业村,扶持一批养殖大户,提高优质肉牛比例,使肉牛饲养量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力争突破30万头,奶牛存栏达到6200头。加大肉牛产品深度开发和品牌培育,支持景兴、西开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满负荷生产。大胆引进生化制药、饲料加工、低温肉食品等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壮大肉牛产业集群,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增值率。在旅游产业开发上,围绕建设全省人文生态旅游基地,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步伐,极力打响崆峒旅游品牌,开工建设道教文化一条街,建成崆峒古镇·问道驿站一期、广成山庄、崆峒武术学校等重点工程。加强景区文物保护,实施崆峒山凌空塔维修工程。加快南山生态公园建设步伐,开发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和生活实用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崆峒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片效应,以拍摄影视剧、崆峒山音乐电视宣传片等新的宣传方式,扩大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使崆峒山融入全国精品旅游线路。将有条件的旅游企业、景点纳入崆峒山旅游集团统一管理,实行通票通游,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内力争接待游客1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5亿元。在商贸业发展上,以建设现代化区域性商贸中心为目标,积极培育新世纪商厦、世纪金鼎等一批商流名店,扩大平凉商城、沙港市场等批发市场辐射半径,提升国际家具汇展中心、柳湖建材、东郊蔬菜等专业市场档次。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城乡市场互动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电子配送、连锁经营,健全市场网络体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8亿元。
6、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在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上求突破、创一流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认真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涉法涉诉、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方面的问题及群众要求最迫切、社会最关注的吃水、行路、上学、看病、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千方百计促民富、解民忧、保民安,全力“抓好四项创建、开展五项行动、建好十项惠民工程”,着力构建和谐崆峒。一是抓好四项创建。以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工程,深入开展实用技术进农村活动,提高科技普及率和应用水平。特色文化名区创建以弘扬崆峒文化为主题,鼓励创作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文艺作品,举办2-3次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节庆文化活动。积极开展“三名”工程创建活动,培养和吸收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科技、法律、文化、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创建和谐社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二是开展五项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行动。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确保二女户结扎、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重难点工作取得突破,弘扬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致富信息进万家行动。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民信息之家”,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致富信息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典型,不断拓宽致富视野。双拥共建行动。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认真做好军民共建、优抚安置等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双拥”新格局。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行动。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食品药品“两网”建设,严格公共卫生执法监督,强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监管,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平安崆峒行动。加 《在区委全委(扩大)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