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命题常考考点:解读“民生问题”
政治高考命题常考考点:解读“民生问题”
景耀勇 甘肃省兰州市兰化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重民生,实现“两个同步”,从而达到民富围强、国民共富是“十二五”的主旋律。围绕“民生问题”将是今后几年政治高考命题的一个持续性热点问题,其中涉及的知识将成为高考的常考考点。
【关键词解读】
1.“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指百姓的意思。而在《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
2.“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吃穿住行用等问题,其中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福。从“民生”的内容上讲,它表现在由低到高递进的三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汁状态的底线,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状况、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等。第二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问题,其具体内容包括:促进充分就业,进行基本的职业培训,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等。第三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属于较高层面上的民生问题,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
【经济生活解读】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十二五”规划一系列重民生,实现“两个同步”,从而达到民富国强、国民共富的制度措施,目的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合理控制商品房价格,增加经济适用房数量,加快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真正体现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因此,市场经济的运行必然同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是体现劳动人民主人翁地位的市场经济,在社会产品分配上体现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政治生活解读】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着力改善民生,完善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制度措施,体现了党和政府“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执政施政理念。
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原则,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执行者。“十二五”处处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体现了政府完善社会管理,切实履行各项职能,服务人们的宗旨和工作准则。
3.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注民生,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本要求,也是最大的亮点,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生活与哲学解读】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改善民生任务是基于现阶段在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疗、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涉及到千家万户百姓的利益,是老百姓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生动体现。
2.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完善创业和就业的政策机制,促进教育的优先发展,提高医疗保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覆盖面更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3.正确价值观的最高标准是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做出改善民生的决策,是在我国建设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遵循并利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结果。坚持以人为本,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主力军,党和政府关注老百姓“吃的安全点、看病便宜点、住房价格低点、学费少一点……”看似普通的小事,但却关乎着民富国强的大事,是高瞻远瞩,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来处理问题的具体体现。
《政治高考命题常考考点:解读“民生问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8829.html
景耀勇 甘肃省兰州市兰化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重民生,实现“两个同步”,从而达到民富围强、国民共富是“十二五”的主旋律。围绕“民生问题”将是今后几年政治高考命题的一个持续性热点问题,其中涉及的知识将成为高考的常考考点。
【关键词解读】
1.“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指百姓的意思。而在《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
2.“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吃穿住行用等问题,其中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福。从“民生”的内容上讲,它表现在由低到高递进的三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汁状态的底线,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状况、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等。第二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问题,其具体内容包括:促进充分就业,进行基本的职业培训,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等。第三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属于较高层面上的民生问题,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
【经济生活解读】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十二五”规划一系列重民生,实现“两个同步”,从而达到民富国强、国民共富的制度措施,目的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合理控制商品房价格,增加经济适用房数量,加快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真正体现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因此,市场经济的运行必然同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是体现劳动人民主人翁地位的市场经济,在社会产品分配上体现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政治生活解读】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着力改善民生,完善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制度措施,体现了党和政府“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执政施政理念。
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原则,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执行者。“十二五”处处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体现了政府完善社会管理,切实履行各项职能,服务人们的宗旨和工作准则。
3.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注民生,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本要求,也是最大的亮点,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生活与哲学解读】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改善民生任务是基于现阶段在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疗、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涉及到千家万户百姓的利益,是老百姓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生动体现。
2.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完善创业和就业的政策机制,促进教育的优先发展,提高医疗保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覆盖面更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3.正确价值观的最高标准是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做出改善民生的决策,是在我国建设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遵循并利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结果。坚持以人为本,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主力军,党和政府关注老百姓“吃的安全点、看病便宜点、住房价格低点、学费少一点……”看似普通的小事,但却关乎着民富国强的大事,是高瞻远瞩,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来处理问题的具体体现。
《政治高考命题常考考点:解读“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