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基于入学与就业的视角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得知.尽管2009年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月薪增长幅度较大.但和普通高校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见下图:
至此,从“入学”和“就业”视角分析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后不难发现:制度性的安排与程序设计使得作为技术性高等教育的高职相对于学术性高等教育的普通高校而言先天处于劣势:貌似公平合理的程序化的入学招生制度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幸的种子——许多不想接受职业教育的普高生们去了高职院校.而希望继续进高职深造的职高毕业生们则提前走上了社会:较高的学费标准使处于社会低层的学生家庭负担较重.影响到了社会公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中等教育阶段普职比(要求1:1)的政策设计与现行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冲突;就业低迷、就业质量不高的现实又进一步降低了高职对考生及其家长们的吸引力。总而言之,在我国实现高职可持续发展要走的道路十分漫长。
二、应对措施
针对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遵循历史与现实的逻辑.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求解决。
(一)制度设计:提高地位是关键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不同群体因所占有的财富、权利等不同而导致所处地位不同的一种社会状态。在中国社会,经济分层(或财产分层)、权利分层和职业分层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指标。从经济分层角度来看.作为同为承担高等教育的主体——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无论是在经费投入还是资源占有方面均处于劣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权力结构中,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和发生在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后.以干部或官员级别分层作为全社会分层的基础与主线,并由此派生出全社会的分层体系,作为这一体系中的一部分.高等学校也被赋予了相应的行政级别,其中普通本科院校为正厅级.有的甚至是副部级,而高职院校一般为副厅级。从职业分层来看.1999年对我国职业声望值的一项调查发现(总分为100分).得分在60分以下的职业共20个.以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职业为主……。这里说的蓝领,主要指饭店厨师、宾馆服务员、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人等.而这些正是职业教育面向的主要职业。从社会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的学历教育仍然是用人制度的主导因素。虽然政府再三提醒社会不要把上大学看成是发展事业前途的唯一出路,但是在用人制度方面,没有大学学历,甚至没有研究生学历,事业前途都是不宽阔的,社会地位也随之受影响。
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高职的社会地位,不是喊几句口号、发几个红头文件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从制度层面上采取实质性的措施:一是要从资金投入、资源配给上予以高职合理待遇,努力提高其经济基础,改变目前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存量小、占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比重偏低的现状。以2005年为例.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的8.11%,.2006年下降为7.95%。从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来看.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是5940.77元,高职高专是2959.08元,前者是后者的2倍。而事实上,由于职业教育的“昂贵性”,培养一名高职生所需的费用要远远大于培养一名普通本科生。据发展中国家对教育成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职教育的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成本的2.64倍;二是要从制度层面上解除高职教育只能是专科的禁锢,让符合本科高职标准的高职院校“升本”乃至举办研究生教育,②从而构建起纵向衔接、横向互通的学术性高等教育与技术性高等教育体系,改变目前高职事实上终结性教育的特质,使高职从单一的就业功能向包括升学功能在内的功能多元化转变。尤其是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高职“升本”不仅可以暂时缓解就业压力,而且未来具有同等学历的富有特色的高职本科毕业生应该更具竞争优势:三是需要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地位。对国家公益性岗位实行指标配额制,使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有保障。比如在公务员录用、事业单位招考等方面,除了部分确需学术性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其余岗位应一视同仁,甚至部分技术技能型岗位要优先录用高职毕业生。
(二)招生选拔:方式内涵要改变
现行的高考制度是精英教育时代的产物,是普通教育一统天下,职业教育严重缺失时期的衍生品。在我国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这一制度的局限性已经非常明显。因而有必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使之更加契合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不久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根据这一规定,各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江苏省将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和高职院校注册入学制度。自明年起率先从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开始试点.实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学习制度。此举可望为高职院校带来比较充足的生源的同时,可能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正如著名学者南京大学龚放教授所言:“如果什么成绩都不看,谁都可以去读,可能会降低人们对高职院校的信任度,这样在人们的心理上.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也许会影响高职院校的吸引力。”因此,事关重大的招生改革应渐进前行逐步推进。具体举措为:在考试安排上,实行学术性高等教育与技术性高等教育分别命题、分开考试的“双轨制”考试制度。考虑到过渡的平稳性,对学术性高等教育(普通高校)招生.可以保持现有的招考方式;对技术性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可以实行每年两次招考,其中一次可以与普通高校招生同步进行,另一次可以放在冬季招生、春季入学,以便切实改变目前“一考定终身”的单一考试制度:在考核内容上,技术性高等学校的招生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重视职业能力性向测试和技术技能考核:在招生对象上,技术性高等院校要以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及其同等学历者为主,尤其要关注已经工作但又需“充电”的社会青年.甚至包括对高职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