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备考:从“国家宏观调控”看政治备考之道
2011年高考政治备考:从“国家宏观调控”看政治备考之道
作者简介:罗丈明,特级教师,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市教育学会政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国家级培训骨干教师。长期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高考成绩突出。先后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高校招生》《考试》《新高考》《上海教育>《福建教育》等报刊发表100多篇论文或经验总结,主编或与人编写教学用书6本,有20多篇论文在全国和省市论文评选中获奖。
福建罗文明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考点,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和焦点。在2010年高考中,全国文综I卷25题、广东卷第26题、福建卷39题、山东卷第20题、上海政治卷第37题、北京卷第32题、陕西卷第15题、四川卷第26题等试题都直接涉及到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其他以国家宏观调控时政材料为背景的试题更多。事实上,在近几年高考中,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试题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联系当前实际,可以预测在2011年高考中,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试题仍然会有突出的表现。那么,在复习国家宏观调控时怎样才能做到科学高效备考呢?
一、国家宏观调控知识在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角度分析
第一种情况: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例1(2007年高考文综宁夏卷15)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
A.是以政府强制为后盾的
B.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C.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D.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例2(2010年高考山东卷20)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9年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增长”的经济目标。这表明宏观调控
①比市场调节更有优越性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③能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④是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参考答案:1.C2.B
第二种情况: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即运用材料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迁移教材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有以下儿种:
角度一:材料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哪些手段
例3(2010年高考上海卷32)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长期以来。这些地区的发展得到国家大力支持。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决定对新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对新疆困难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是此次政策之一。运用经济常识回答:这一政策运用了宏观调控的哪个手段?该政策的实施对新疆困难地区的企业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5分)
【答案要点】财政政策手段。(1分)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助于解决新疆困难地区企业的资金问题;(1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收入;(1分)提高企业自身扩人生产规模、提升投术水平的实力和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发展。(2分)
【分析】回答此种角度的问题,关键是熟悉教材,并能对目标材料进行分层,然后抓住每一层的中心思想,将之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具体内容进行对照,即可找到答案。组织答案时最好使用归纳法,即哪些材料体现了宏观调控的哪些手段。
角度二:以辨析题的形式考查有关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
例4:(1999年全国高考卷37)辨析题:有人认为,我国现阶段企业,政府扣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厂长不找市长找市场,市长不管厂长管市场”。
【答案要点】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求得生存和发展,强调厂长找市场正反映了这一必然趋势。②单纯的市场调节存在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因此,市长应当管市场,即政府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应直接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改革都需要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因此,厂长只找市场不找市长,市长只管市场不管厂长是不对的。
【分析】此题通过企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对“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以及二者辩证关系的理解。此题是一道正误型的辨析题,题中的观点不是完全正确的,也不是完全错误的。在解答这类辨析题时,要先断句分层,看题目中含有哪几层观点,其中哪层观点是正确的,哪层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的直接答出原因,错误的先把它改正过来并答出原因,最后还要进行简单总结。因此,解答观点正误混杂型辨析题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分层次、答原因、要总结。
角度三:直接回答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意义或作用
例7:(2005年文理综合辽宁卷第44题)(14分)近些年来,在国内需求的拉动之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对钢铁业投资过热的现象。而我国钢铁工业对海外原材料依赖较大,能源消耗高。2004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调控钢铁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我国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原因及政府对钢铁工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根据价格等市场信号自主决策。对钢铁需求的大幅度增加,促使众多企业投资钢铁工业。(3分)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带后性的缺陷。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现象就是市场调节缺陷的表现。因而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解决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现象。(4分)③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钢铁投资过热既不利于钢铁工业本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4分)④由于钢铁工业原材料依赖进口,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国家对钢铁工业的过度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分)
【分析】解答主观题,我们要阅读材料,了解时事背景,但更要注意试题的设问要求。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国家在经济领域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首先要根据材料说明国家采取的措施属于什么手段,其次要根据材料说明其意义或作用。回答为什么可以借鉴的公式为:为什么=原因+意义+针对的问题。回答为什么的表述:①它是……的客观要求,是由……决定的;②它有利于……有助于……能够促进……能够推动、带来、刺激……
角度四:材料中的政府怎样进行国家宏观调控
例8(2007年高考文综 《2011年高考政治备考:从“国家宏观调控”看政治备考之道》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9045.html
作者简介:罗丈明,特级教师,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市教育学会政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国家级培训骨干教师。长期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高考成绩突出。先后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高校招生》《考试》《新高考》《上海教育>《福建教育》等报刊发表100多篇论文或经验总结,主编或与人编写教学用书6本,有20多篇论文在全国和省市论文评选中获奖。
福建罗文明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考点,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和焦点。在2010年高考中,全国文综I卷25题、广东卷第26题、福建卷39题、山东卷第20题、上海政治卷第37题、北京卷第32题、陕西卷第15题、四川卷第26题等试题都直接涉及到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其他以国家宏观调控时政材料为背景的试题更多。事实上,在近几年高考中,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试题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联系当前实际,可以预测在2011年高考中,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试题仍然会有突出的表现。那么,在复习国家宏观调控时怎样才能做到科学高效备考呢?
一、国家宏观调控知识在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角度分析
第一种情况: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例1(2007年高考文综宁夏卷15)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
A.是以政府强制为后盾的
B.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C.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D.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例2(2010年高考山东卷20)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9年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增长”的经济目标。这表明宏观调控
①比市场调节更有优越性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③能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④是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参考答案:1.C2.B
第二种情况: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即运用材料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迁移教材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有以下儿种:
角度一:材料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哪些手段
例3(2010年高考上海卷32)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长期以来。这些地区的发展得到国家大力支持。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决定对新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对新疆困难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是此次政策之一。运用经济常识回答:这一政策运用了宏观调控的哪个手段?该政策的实施对新疆困难地区的企业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5分)
【答案要点】财政政策手段。(1分)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助于解决新疆困难地区企业的资金问题;(1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收入;(1分)提高企业自身扩人生产规模、提升投术水平的实力和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发展。(2分)
【分析】回答此种角度的问题,关键是熟悉教材,并能对目标材料进行分层,然后抓住每一层的中心思想,将之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具体内容进行对照,即可找到答案。组织答案时最好使用归纳法,即哪些材料体现了宏观调控的哪些手段。
角度二:以辨析题的形式考查有关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
例4:(1999年全国高考卷37)辨析题:有人认为,我国现阶段企业,政府扣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厂长不找市长找市场,市长不管厂长管市场”。
【答案要点】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求得生存和发展,强调厂长找市场正反映了这一必然趋势。②单纯的市场调节存在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因此,市长应当管市场,即政府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应直接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改革都需要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因此,厂长只找市场不找市长,市长只管市场不管厂长是不对的。
【分析】此题通过企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对“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以及二者辩证关系的理解。此题是一道正误型的辨析题,题中的观点不是完全正确的,也不是完全错误的。在解答这类辨析题时,要先断句分层,看题目中含有哪几层观点,其中哪层观点是正确的,哪层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的直接答出原因,错误的先把它改正过来并答出原因,最后还要进行简单总结。因此,解答观点正误混杂型辨析题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分层次、答原因、要总结。
角度三:直接回答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意义或作用
例7:(2005年文理综合辽宁卷第44题)(14分)近些年来,在国内需求的拉动之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对钢铁业投资过热的现象。而我国钢铁工业对海外原材料依赖较大,能源消耗高。2004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调控钢铁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我国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原因及政府对钢铁工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根据价格等市场信号自主决策。对钢铁需求的大幅度增加,促使众多企业投资钢铁工业。(3分)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带后性的缺陷。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现象就是市场调节缺陷的表现。因而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解决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现象。(4分)③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钢铁投资过热既不利于钢铁工业本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4分)④由于钢铁工业原材料依赖进口,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国家对钢铁工业的过度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分)
【分析】解答主观题,我们要阅读材料,了解时事背景,但更要注意试题的设问要求。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国家在经济领域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首先要根据材料说明国家采取的措施属于什么手段,其次要根据材料说明其意义或作用。回答为什么可以借鉴的公式为:为什么=原因+意义+针对的问题。回答为什么的表述:①它是……的客观要求,是由……决定的;②它有利于……有助于……能够促进……能够推动、带来、刺激……
角度四:材料中的政府怎样进行国家宏观调控
例8(2007年高考文综 《2011年高考政治备考:从“国家宏观调控”看政治备考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