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积极推进法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制。市局积极与市编办协调,增编xx人,使市法律援助中心人员达到xx名;各区、县(市)法律援助中心也配备了x名以上专职人员。目前,全市共有专职法律援助工作人员xx名,其中具有律师执业证的xx人;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专职律师已达xxxx。
三是保证条件,落实场所。市局先后投资xx余万元建成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市法律援助中心办事大厅,全市各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点办公场所总面积已达2000平方米,微机30台(市法援中心9台),电话机29部(市法援中心5部)。现代化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有效保证了法律援助的高效运转。
四是保证服务,落实职能。除开展好日常法律援助外,市法律援助中心还义务为xx企业担任常年法律顾问。仅2004年上半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就接待来访咨询xxx人次,指派法律援助案件xx件,咨询xx人次,解答外地咨询xx人次,完成市政法委指派法律援助案件x件,解答人大政协议案x件。
五是保证领导,落实责任。局领导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领导,实行了由局长亲自部署,分管局长直接领导,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管理机制,为确保法律援助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二)整体推进,重心下移。为了让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能够通过法律援助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关爱和服务的温暖,我们坚持以服务于民为根本,在法律援助的舆论宣传、网络建设和功能发挥上予以全面推进,开展了以法律援助进社会、进社区、进家庭、进监(狱)(劳教)所、进信访为主要内容的“五进”活动。
一是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法律援助进社会。2003年9月1日,我们以《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主题为“维护公平与正义——法律援助在xx”的大型宣传活动。活动在市中心设主会场1个,在区、县(市)设分会场12个,在乡镇、街道设宣传点近百个,全面向社会宣传法律援助常识。同时,还积极与xx电视台、xx电视台、xx人民广播电台、xx日报等多家宣传媒体联合制作电视专题片、新闻片,组织策划新闻系列报道,开通电台直播热线解答群众法律难题,多角度、多样式、多层次地介绍和宣传xx法律援助事业的开展情况以及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申请程序和申请方法等。
二是以普及工作网络建设为突破点,全面推进法律援助进社区。在法律援助网络建设上,xx市形成了纵横互补的法律援助网络格局。横向网络包括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信访办、军分区、大专院校设立的20个法律援助联络部以及各县、区(市)在本地区设立的7-11个联络部。纵向网络包括在全市113个街道、137个乡镇、1933个村和1277个社区建立的13个法律援助中心、24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和3026个法律援助工作点。为了强化网络结构功能,我们还根据xx城市体制改革的实际,按照统一挂牌,统一标识,统一职责、统一规范,统一宣传的“五统一”服务标准加强了各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各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已接待咨询五万余人次,协助办理法律援助申请39件。
三是以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实际困难为根本点,重点推进法律援助进家庭。为了使法律援助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百姓,2004年6月起,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法律援助进家庭活动。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名单,全市各法律援助工作中心、站、点分头将《无钱诉讼何处求,法律援助解心愁》的公开信送往9.6万个城镇低保护、农村特困户,逐一向他们介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有关情况和申请程序,并公布全市14个法律援助中心的联系电话。法律援助进家庭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仅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且还检验了援助工作网络功能,快速、高效地把法律援助带进了千家万户。
四是以促进罪犯和劳教人员改造为着眼点,大力推进法律援助进监(狱)(劳教)所。结合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和劳教办特色的发展目标,市法律援助中心率先在东北地区创建了法律援助进监所工作机制,在xx市属家监狱和劳教所里分别建立法律援助,为罪犯和劳教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帮助他们维护和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进监所,不仅及时解决了罪犯和劳教人员对法律服务的渴求与监所人民警察法律专业知识相对匮乏的矛盾,而且还通过法律援助人员协助监所开展法律宣传、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等活动,提高了罪犯、劳教人员的学法用法积极性,促进了监管改造秩序的稳定。
五是以引导依法有序上访为出发点,深入推进法律援助进信访。为落实省信访办与省司法厅《关于法律援助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将法律援助带入信访,在市、区两级信访办内全部建立法律援助联络部,指派法律援助律师常驻信访办,并组织全市1500名专职律师轮流值班接访。截至2004年6月底,全市已有394名律师参加轮流值班接访,接待咨询3200余人次,受理案件13件。法律援助进信访,不仅及时为一些上访群众解答了涉法问题,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了越级上访和无序上访事件的发生,而且还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予以了及时指派,正确引导上访群众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有效缓解了信访压力。
(三)创新理念,优化服务。做好法律援助,法律是保障,服务是根本。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在坚持法律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积极倡导主动热情、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通过强化“五个意识”,有效提高了服务水平,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开展法律援助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稳定,服务xx,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从大局着眼,从小事入手,以“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水”为基本要求,热情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得到了当事人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是强化管理意识。为使法律援助工作能够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我们从强化管理、细化制度和量化考核三方面加强工作指导。先后建立25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服务行为;建立法律援助专职律师档案、全市经济困难人员档案等六类档案,使法律援助工作做到底数清楚,情况明确,援助及时,服务到位;坚持实行援助案件指派轮换制,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案件分配均衡,使全市每一个律师都能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三是强化创新意识。从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出发,近年来,我们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创新了八项工作机制,即:网络管理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律师委派机制、诚信服务机制、结案归档机制、报告反馈机制、监督制约机制、首办跟踪机制、浮动激励机制和业务培训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四是强化奉献意识。全市广大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坚持以“团结敬业,诚信自律,热情高效,创新夺优”为目标,为xx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目前,全市各法律援助中心、站、点已接待当事人56291人次,受理指派案件4536件。在法律援助专职人员少,工作任务大的情况下,广大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表现出了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强烈的奉献意识。
五是强化责任意识。为了提高法律援助质量,我们在法律援助中心设立了接待审查、业务指导和综合保障三个部门,用以督导工作,提高效能。同时,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还与11名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签订了岗位责任状,把工作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保证在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的基础上,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衔接,相互配合。
法律援助制度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像天平一端的砝码,托起了另一端法律公正的一切份量,从体制上弥补了有偿法律服务体制难以克服的司法程序不公正的缺陷。推动法律援助事业不断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司法行政机关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我们将继续努力,开拓创新,积极为xx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为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把xx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做得更大、更强、更有实效。
《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积极推进法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9234.html
三是保证条件,落实场所。市局先后投资xx余万元建成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市法律援助中心办事大厅,全市各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点办公场所总面积已达2000平方米,微机30台(市法援中心9台),电话机29部(市法援中心5部)。现代化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有效保证了法律援助的高效运转。
四是保证服务,落实职能。除开展好日常法律援助外,市法律援助中心还义务为xx企业担任常年法律顾问。仅2004年上半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就接待来访咨询xxx人次,指派法律援助案件xx件,咨询xx人次,解答外地咨询xx人次,完成市政法委指派法律援助案件x件,解答人大政协议案x件。
五是保证领导,落实责任。局领导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领导,实行了由局长亲自部署,分管局长直接领导,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管理机制,为确保法律援助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二)整体推进,重心下移。为了让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能够通过法律援助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关爱和服务的温暖,我们坚持以服务于民为根本,在法律援助的舆论宣传、网络建设和功能发挥上予以全面推进,开展了以法律援助进社会、进社区、进家庭、进监(狱)(劳教)所、进信访为主要内容的“五进”活动。
一是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法律援助进社会。2003年9月1日,我们以《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主题为“维护公平与正义——法律援助在xx”的大型宣传活动。活动在市中心设主会场1个,在区、县(市)设分会场12个,在乡镇、街道设宣传点近百个,全面向社会宣传法律援助常识。同时,还积极与xx电视台、xx电视台、xx人民广播电台、xx日报等多家宣传媒体联合制作电视专题片、新闻片,组织策划新闻系列报道,开通电台直播热线解答群众法律难题,多角度、多样式、多层次地介绍和宣传xx法律援助事业的开展情况以及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申请程序和申请方法等。
二是以普及工作网络建设为突破点,全面推进法律援助进社区。在法律援助网络建设上,xx市形成了纵横互补的法律援助网络格局。横向网络包括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信访办、军分区、大专院校设立的20个法律援助联络部以及各县、区(市)在本地区设立的7-11个联络部。纵向网络包括在全市113个街道、137个乡镇、1933个村和1277个社区建立的13个法律援助中心、24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和3026个法律援助工作点。为了强化网络结构功能,我们还根据xx城市体制改革的实际,按照统一挂牌,统一标识,统一职责、统一规范,统一宣传的“五统一”服务标准加强了各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各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已接待咨询五万余人次,协助办理法律援助申请39件。
三是以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实际困难为根本点,重点推进法律援助进家庭。为了使法律援助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百姓,2004年6月起,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法律援助进家庭活动。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名单,全市各法律援助工作中心、站、点分头将《无钱诉讼何处求,法律援助解心愁》的公开信送往9.6万个城镇低保护、农村特困户,逐一向他们介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有关情况和申请程序,并公布全市14个法律援助中心的联系电话。法律援助进家庭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仅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且还检验了援助工作网络功能,快速、高效地把法律援助带进了千家万户。
四是以促进罪犯和劳教人员改造为着眼点,大力推进法律援助进监(狱)(劳教)所。结合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和劳教办特色的发展目标,市法律援助中心率先在东北地区创建了法律援助进监所工作机制,在xx市属家监狱和劳教所里分别建立法律援助,为罪犯和劳教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帮助他们维护和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进监所,不仅及时解决了罪犯和劳教人员对法律服务的渴求与监所人民警察法律专业知识相对匮乏的矛盾,而且还通过法律援助人员协助监所开展法律宣传、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等活动,提高了罪犯、劳教人员的学法用法积极性,促进了监管改造秩序的稳定。
五是以引导依法有序上访为出发点,深入推进法律援助进信访。为落实省信访办与省司法厅《关于法律援助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将法律援助带入信访,在市、区两级信访办内全部建立法律援助联络部,指派法律援助律师常驻信访办,并组织全市1500名专职律师轮流值班接访。截至2004年6月底,全市已有394名律师参加轮流值班接访,接待咨询3200余人次,受理案件13件。法律援助进信访,不仅及时为一些上访群众解答了涉法问题,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了越级上访和无序上访事件的发生,而且还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予以了及时指派,正确引导上访群众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有效缓解了信访压力。
(三)创新理念,优化服务。做好法律援助,法律是保障,服务是根本。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在坚持法律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积极倡导主动热情、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通过强化“五个意识”,有效提高了服务水平,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开展法律援助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稳定,服务xx,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从大局着眼,从小事入手,以“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水”为基本要求,热情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得到了当事人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是强化管理意识。为使法律援助工作能够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我们从强化管理、细化制度和量化考核三方面加强工作指导。先后建立25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服务行为;建立法律援助专职律师档案、全市经济困难人员档案等六类档案,使法律援助工作做到底数清楚,情况明确,援助及时,服务到位;坚持实行援助案件指派轮换制,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案件分配均衡,使全市每一个律师都能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三是强化创新意识。从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出发,近年来,我们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创新了八项工作机制,即:网络管理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律师委派机制、诚信服务机制、结案归档机制、报告反馈机制、监督制约机制、首办跟踪机制、浮动激励机制和业务培训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四是强化奉献意识。全市广大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坚持以“团结敬业,诚信自律,热情高效,创新夺优”为目标,为xx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目前,全市各法律援助中心、站、点已接待当事人56291人次,受理指派案件4536件。在法律援助专职人员少,工作任务大的情况下,广大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表现出了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强烈的奉献意识。
五是强化责任意识。为了提高法律援助质量,我们在法律援助中心设立了接待审查、业务指导和综合保障三个部门,用以督导工作,提高效能。同时,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还与11名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签订了岗位责任状,把工作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保证在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的基础上,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衔接,相互配合。
法律援助制度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像天平一端的砝码,托起了另一端法律公正的一切份量,从体制上弥补了有偿法律服务体制难以克服的司法程序不公正的缺陷。推动法律援助事业不断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司法行政机关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我们将继续努力,开拓创新,积极为xx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为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把xx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做得更大、更强、更有实效。
《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积极推进法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