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专业化背景下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发展的探析
对专业化背景下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发展的探析
陈宇鹏 贾少华
摘要:专业社会工作在国家的强势建构下遇到了结构性张力,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同样遇到了结构性张力问题,出现了专业性的先天性不足和学科的日益边缘化等问题,专业教育须给予必要和及时的回应。专业教育只有通过主动性的嵌入,解决专业教育中的专业价值观、专业实践和专业就业三个维度的问题:通过由浅到深的嵌入,解决学校、政府和社会三方合作问题,从而适应我国职业化和专业化背景下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结构性张力;教育回应
作者简介:陈宇鹏,吉林白山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社会工作:贾少华,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1)29-0015-02
一、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等四所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弱势群体出现,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情况的要求。培养掌握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具备专业价值理念的专门人才成为社会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我国不同层次的高校相继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或者相近专业,据统计,我国目前本科层次社会专业高校数量为200余个,专科层次社会工作或者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数量为40余个,2009年全国又有首批33所高校开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自此,我国建立了比较全面的社会工作教育体系。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社会工作教育先于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这里指的社会工作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而不是传统的行政性的、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个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遇到了很多的阻力和困难,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价值观、课程体系建构、师资力量、实习就业等各个方面。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任务,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同年,国家人事部发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对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并给予了极大的鼓舞,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毕业生持有社会工作资格证书进入到社区、福利机构、社会机构当中工作。但是,在专业社会工作教育系统中层级较低的社会工作专业及相关专业来说,仍然面临着种种困难,尤其对于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来说,面临的苦难和挑战尤为突出。在职业化、专业化背景下,要积极对我国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困境和问题加以分析,并积极作出的回应。
二、强势建构与结构性张力——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的困境分析
针对我国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的困境和问题,许多学者和专业教师从教学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是还是难以有效解决专业教育的现实问题。因此,单从教学层面难以有效分析造成我国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困境的原因,应该跳出专业教育层面,从社会工作层面和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层面加以分析。中国已经进入快速社会转型期,在获得显著的经济发展效果的同时也遇到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作为应对策略中国政府决定大力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并表示出强势建构的特点,中国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实际上是将其“嵌入”中国既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之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结构性张力,包括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推动者的价值追求的协调性问题,社会工作实施体系的结构性关系一现有的社会政策实施系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承担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的目标、效能与其评价体系之间的一致性问题。因此,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着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样的困难和挑战。可以说,政府大力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教育的过程也是专业社会工作强制建构的过程,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地受到了结构性张力的影响,其中对于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影响更为深刻。专业教育和发展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很多专业教师从课程设置、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分析并提出建议,本文尝试主要围绕专业教育三个维度,(fanwen.oyaya.net)即专业价值观维度、专业实践维度和专业就业维度展开分析。
(一)专业价值观一模糊或缺失
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培养岗位来看,学生毕业后可到政府部门、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福利机构与社会团体等部门工作,主要是培养社区社会工作者。从社会工作来看,专业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是专业社会工作教育的核心,社会工作者都是在一定价值观基础上开展的工作的,因此探讨专业价值观就尤为重要。但矛盾的是,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命名来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突出了管理功能,那么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否需要与社会工作专业同样的价值观?调查一些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发现专业价值观模糊(或者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或者其他专业),甚至缺失。没有形成专业该有的专业价值观。价值观的模糊或者缺失直接影响到专业教育中的专业培养目标的选择、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一系列问题。
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专业价值模糊或缺失受到了结构性张力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者承担者本土社会工作。本土社会工作对帮助成员及组织成员的基本看法是集体主义和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的,这种助人活动被看作国家或集体的一种智能或责任,同时也被认为是党和政府关心群众的具体表现,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助人者与受助者是上对下的关系,等级性的组织是提供服务的组织框架。在这种管理逻辑优先的“价值观”指引下国家对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设置之时就已经对其专业性质和“价值观”赋予了浓厚的行政色彩和官本位思想。结构性张力影响的另外一个方面是,20世纪90年代教育产业化和高校专业盲目扩张的影响,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还没有搞清楚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的情况下,专业开设学校数量迅速增加。
(二)专业实践一缺少认同
社会工作的基本品格式实务的,它要面对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专业品质要求课程设置和课程开展要围绕实务展开,同样,实践也符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国外发达国家本科社会工作专业规定实践课程要超过800小时才能毕业,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实践、实习难以开展。政府机构、社区、福利机构不愿接受高职院校的学生实习,认为学生实习是一种累赘和负担,在他们看来,专业学生只能做一些文字处理、打扫卫生、接待等简单的工作,解决不了复杂的工作,学生对本土性的社会工作缺少经验,专业社会工作技能难以派上用场,社区工作人员多忙于上级的检查工作缺少时间给予学生实习有效督导。结果是学生难以达到专业实习的目的,社区等单位对学生专业缺少认同。而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的社会服务机构(NGO),愿意接纳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实习,对于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认可度低,认为该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和教育层次不够。
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专业实践缺少专业认同受到了结构性张力的影响。中国的快速转型以及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刚刚开始,致体制 《对专业化背景下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发展的探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9371.html
陈宇鹏 贾少华
摘要:专业社会工作在国家的强势建构下遇到了结构性张力,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同样遇到了结构性张力问题,出现了专业性的先天性不足和学科的日益边缘化等问题,专业教育须给予必要和及时的回应。专业教育只有通过主动性的嵌入,解决专业教育中的专业价值观、专业实践和专业就业三个维度的问题:通过由浅到深的嵌入,解决学校、政府和社会三方合作问题,从而适应我国职业化和专业化背景下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结构性张力;教育回应
作者简介:陈宇鹏,吉林白山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社会工作:贾少华,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1)29-0015-02
一、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等四所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弱势群体出现,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情况的要求。培养掌握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具备专业价值理念的专门人才成为社会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我国不同层次的高校相继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或者相近专业,据统计,我国目前本科层次社会专业高校数量为200余个,专科层次社会工作或者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数量为40余个,2009年全国又有首批33所高校开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自此,我国建立了比较全面的社会工作教育体系。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社会工作教育先于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这里指的社会工作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而不是传统的行政性的、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个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遇到了很多的阻力和困难,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价值观、课程体系建构、师资力量、实习就业等各个方面。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任务,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同年,国家人事部发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对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并给予了极大的鼓舞,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毕业生持有社会工作资格证书进入到社区、福利机构、社会机构当中工作。但是,在专业社会工作教育系统中层级较低的社会工作专业及相关专业来说,仍然面临着种种困难,尤其对于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来说,面临的苦难和挑战尤为突出。在职业化、专业化背景下,要积极对我国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困境和问题加以分析,并积极作出的回应。
二、强势建构与结构性张力——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的困境分析
针对我国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的困境和问题,许多学者和专业教师从教学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是还是难以有效解决专业教育的现实问题。因此,单从教学层面难以有效分析造成我国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困境的原因,应该跳出专业教育层面,从社会工作层面和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层面加以分析。中国已经进入快速社会转型期,在获得显著的经济发展效果的同时也遇到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作为应对策略中国政府决定大力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并表示出强势建构的特点,中国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实际上是将其“嵌入”中国既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之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结构性张力,包括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推动者的价值追求的协调性问题,社会工作实施体系的结构性关系一现有的社会政策实施系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承担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的目标、效能与其评价体系之间的一致性问题。因此,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着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样的困难和挑战。可以说,政府大力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教育的过程也是专业社会工作强制建构的过程,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地受到了结构性张力的影响,其中对于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影响更为深刻。专业教育和发展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很多专业教师从课程设置、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分析并提出建议,本文尝试主要围绕专业教育三个维度,(fanwen.oyaya.net)即专业价值观维度、专业实践维度和专业就业维度展开分析。
(一)专业价值观一模糊或缺失
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培养岗位来看,学生毕业后可到政府部门、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福利机构与社会团体等部门工作,主要是培养社区社会工作者。从社会工作来看,专业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是专业社会工作教育的核心,社会工作者都是在一定价值观基础上开展的工作的,因此探讨专业价值观就尤为重要。但矛盾的是,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命名来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突出了管理功能,那么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否需要与社会工作专业同样的价值观?调查一些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发现专业价值观模糊(或者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或者其他专业),甚至缺失。没有形成专业该有的专业价值观。价值观的模糊或者缺失直接影响到专业教育中的专业培养目标的选择、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一系列问题。
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专业价值模糊或缺失受到了结构性张力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者承担者本土社会工作。本土社会工作对帮助成员及组织成员的基本看法是集体主义和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的,这种助人活动被看作国家或集体的一种智能或责任,同时也被认为是党和政府关心群众的具体表现,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助人者与受助者是上对下的关系,等级性的组织是提供服务的组织框架。在这种管理逻辑优先的“价值观”指引下国家对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设置之时就已经对其专业性质和“价值观”赋予了浓厚的行政色彩和官本位思想。结构性张力影响的另外一个方面是,20世纪90年代教育产业化和高校专业盲目扩张的影响,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还没有搞清楚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的情况下,专业开设学校数量迅速增加。
(二)专业实践一缺少认同
社会工作的基本品格式实务的,它要面对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专业品质要求课程设置和课程开展要围绕实务展开,同样,实践也符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国外发达国家本科社会工作专业规定实践课程要超过800小时才能毕业,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实践、实习难以开展。政府机构、社区、福利机构不愿接受高职院校的学生实习,认为学生实习是一种累赘和负担,在他们看来,专业学生只能做一些文字处理、打扫卫生、接待等简单的工作,解决不了复杂的工作,学生对本土性的社会工作缺少经验,专业社会工作技能难以派上用场,社区工作人员多忙于上级的检查工作缺少时间给予学生实习有效督导。结果是学生难以达到专业实习的目的,社区等单位对学生专业缺少认同。而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的社会服务机构(NGO),愿意接纳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实习,对于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认可度低,认为该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和教育层次不够。
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专业实践缺少专业认同受到了结构性张力的影响。中国的快速转型以及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刚刚开始,致体制 《对专业化背景下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发展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