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你的教育对象
——特级教师丁榕访谈编者按
为了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广大教师中树立崇高的师德风范,本报《基础教育(教师)》专刊开辟“走近名师”栏目,将陆续推出对中小学著名教师的采访,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教育教学经验和生活近况,敬请读者关注。
丁榕,北京市特级教师。曾任北京四中初中、高中班主任、教导主任。获得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现任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德育教研室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如果说“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情感基础,那么“了解”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之源。“爱”是了解的根基,“了解”是“爱”的升华。——丁榕
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记:丁老师,你是著名的全国优秀班主任,能否请你谈谈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最深的体会和感受?
丁:我从事教育工作40年,当了28年班主任,带的班并不多,比较长的是带了一个9年班,那是在一所部队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带到初中。去年这个班庆祝毕业30年,也是我教龄40年,后来因为“非典”没有搞成。到四中后我共带了四个班。现在好几个班的学生都在筹划,要给我过60大寿,从网上能看到他们在筹备。
多年班主任工作最深的体会,是我要求自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相信自己做每件事情一定能成功。我原来是学美术的,在北京艺术学院附中(现在是中国音乐学院)读书。那年周总理到我们学校去了,说现在中小学特别需要音乐、美术教师。我们那时都积极响应,放弃了学画去当老师。走上工作岗位时妈妈对我说:“你不能做青松,就做一棵大树;你不能做大树,就做一棵小树;你不能做小树,就做一丛灌木;你不能做灌木,就做一棵小草。总之不管做什么,决定你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是做一个最好的你。”她说这是“七七事变”爆发,她准备离开北平去参加抗日工作时,我外公给她在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的话。我外公是美术学院教授,妈妈美院毕业当教师。外公说,画画儿是咱们家祖传,当老师也是咱们家祖传。他还特地给我书写了“百年树人”几个字,挂在我家正面墙上。“文革”中这幅字丢了,在1983年我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时,外公特意又给我重写了一张。之后不久他就去世了。
如果说在多年班主任生涯中我做了一点工作,那就是一个“爱”。我得到了那么多爱,当了老师,觉得应该把这些爱给学生。学生再拿这些爱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老师就是一个爱的传递者、传播者。在传播爱的时候,你又收获了爱,你得到的爱就会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喜欢这个工作。因为热爱这个事业,就比较投入。
班主任工作中我要求自己:不重复别人的路,也不重复自己的路。我生活在艺术世家,艺术是要不断创新,教育也一样。28年班主任,28个新年晚会,每个都不能重样,要不断创新。有一件事情提醒了我:我在班会上面讲不要犯自由主义,有学生在下面捂耳朵。后来学生跟我说,“老师,您讲那一套都没什么用,耽误我们时间。您觉得您很先进,其实您很落后。”当然学生是跟我不错,才这么直率。我听了这话特别受刺激,也特别受启发。我一直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从没觉得我“落后”。是学生逼着你去思考,去创新。后来我就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不是研究我们对学生要求什么,而是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每个孩子都有潜能,要开发这些潜能。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够好,但喜欢画画儿,我一看他画得不错,就跟他说,你不要在其他功课上费太多精力了,就学美术吧。每天中午吃过饭,我让他到我办公室来,画上40分钟。后来他考上了工艺美术学院。
老师不能只懂得说“不许”
记:每年都有许多年轻人要走上教师岗位,走上班主任岗位,你想给他们什么忠告?
丁:我想告诉他们:你要给学生知识,你必须比他们更有知识;你要学生有道德,你必须自己先有高尚的道德;你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你必须自己有创新思维。
一个毕业多年已40多岁的学生来看我,他的话让我很有感触。他说,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有那么多的“不许”:上课不许说话,下课不许打架,墙上不许乱画……反正我们最喜欢干什么,学校、老师准保就不许我们干什么。他问我,“丁老师,你说是不是教育就等于‘不许’啊?”当学生时觉得老师真伟大,夜深了,人静了,老师还在灯下批改作业、备课。“当时总想知道,老师亮着灯是在准备什么呢?后来我们知道了,原来老师晚上想的都是明天不许我们干什么!于是对老师的感情就越来越浅了。”他说,这么多“不许”都没有教育我,真正教育我的,是一位老师“许”我做的一件事。
因为他上课爱淘气,爸爸给了他一张电影票,说,你如果一个星期上课不淘气,我就让你星期六下午看电影去。整整一星期,他约束自己老老实实听课,每天都在心里数着日子,因为那是他最想看的一部电影。好不容易熬到星期六第四节下课了,老师却说,“今天下午咱们学雷锋,刨树坑。”他心里想,这下一个星期的努力全泡汤了。但还是忍不住去找老师,吞吞吐吐地说出了电影票的事。出乎意料老师说:“我许你去。老师知道你又想学雷锋刨树坑,又想看电影。这样吧,大家吃午饭时你挖树坑,下午大家挖树坑时你看电影,看完了再回来接着挖。”这个学生说,老师这一个“许”字,让我永远不忘。
先了解学生,再教育学生
记:丁老师,当了这么多年班主任,你觉得现在班主任工作或者说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了解你的教育对象》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9474.html
为了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广大教师中树立崇高的师德风范,本报《基础教育(教师)》专刊开辟“走近名师”栏目,将陆续推出对中小学著名教师的采访,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教育教学经验和生活近况,敬请读者关注。
丁榕,北京市特级教师。曾任北京四中初中、高中班主任、教导主任。获得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现任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德育教研室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如果说“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情感基础,那么“了解”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之源。“爱”是了解的根基,“了解”是“爱”的升华。——丁榕
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记:丁老师,你是著名的全国优秀班主任,能否请你谈谈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最深的体会和感受?
丁:我从事教育工作40年,当了28年班主任,带的班并不多,比较长的是带了一个9年班,那是在一所部队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带到初中。去年这个班庆祝毕业30年,也是我教龄40年,后来因为“非典”没有搞成。到四中后我共带了四个班。现在好几个班的学生都在筹划,要给我过60大寿,从网上能看到他们在筹备。
多年班主任工作最深的体会,是我要求自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相信自己做每件事情一定能成功。我原来是学美术的,在北京艺术学院附中(现在是中国音乐学院)读书。那年周总理到我们学校去了,说现在中小学特别需要音乐、美术教师。我们那时都积极响应,放弃了学画去当老师。走上工作岗位时妈妈对我说:“你不能做青松,就做一棵大树;你不能做大树,就做一棵小树;你不能做小树,就做一丛灌木;你不能做灌木,就做一棵小草。总之不管做什么,决定你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是做一个最好的你。”她说这是“七七事变”爆发,她准备离开北平去参加抗日工作时,我外公给她在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的话。我外公是美术学院教授,妈妈美院毕业当教师。外公说,画画儿是咱们家祖传,当老师也是咱们家祖传。他还特地给我书写了“百年树人”几个字,挂在我家正面墙上。“文革”中这幅字丢了,在1983年我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时,外公特意又给我重写了一张。之后不久他就去世了。
如果说在多年班主任生涯中我做了一点工作,那就是一个“爱”。我得到了那么多爱,当了老师,觉得应该把这些爱给学生。学生再拿这些爱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老师就是一个爱的传递者、传播者。在传播爱的时候,你又收获了爱,你得到的爱就会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喜欢这个工作。因为热爱这个事业,就比较投入。
班主任工作中我要求自己:不重复别人的路,也不重复自己的路。我生活在艺术世家,艺术是要不断创新,教育也一样。28年班主任,28个新年晚会,每个都不能重样,要不断创新。有一件事情提醒了我:我在班会上面讲不要犯自由主义,有学生在下面捂耳朵。后来学生跟我说,“老师,您讲那一套都没什么用,耽误我们时间。您觉得您很先进,其实您很落后。”当然学生是跟我不错,才这么直率。我听了这话特别受刺激,也特别受启发。我一直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从没觉得我“落后”。是学生逼着你去思考,去创新。后来我就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不是研究我们对学生要求什么,而是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每个孩子都有潜能,要开发这些潜能。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够好,但喜欢画画儿,我一看他画得不错,就跟他说,你不要在其他功课上费太多精力了,就学美术吧。每天中午吃过饭,我让他到我办公室来,画上40分钟。后来他考上了工艺美术学院。
老师不能只懂得说“不许”
记:每年都有许多年轻人要走上教师岗位,走上班主任岗位,你想给他们什么忠告?
丁:我想告诉他们:你要给学生知识,你必须比他们更有知识;你要学生有道德,你必须自己先有高尚的道德;你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你必须自己有创新思维。
一个毕业多年已40多岁的学生来看我,他的话让我很有感触。他说,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有那么多的“不许”:上课不许说话,下课不许打架,墙上不许乱画……反正我们最喜欢干什么,学校、老师准保就不许我们干什么。他问我,“丁老师,你说是不是教育就等于‘不许’啊?”当学生时觉得老师真伟大,夜深了,人静了,老师还在灯下批改作业、备课。“当时总想知道,老师亮着灯是在准备什么呢?后来我们知道了,原来老师晚上想的都是明天不许我们干什么!于是对老师的感情就越来越浅了。”他说,这么多“不许”都没有教育我,真正教育我的,是一位老师“许”我做的一件事。
因为他上课爱淘气,爸爸给了他一张电影票,说,你如果一个星期上课不淘气,我就让你星期六下午看电影去。整整一星期,他约束自己老老实实听课,每天都在心里数着日子,因为那是他最想看的一部电影。好不容易熬到星期六第四节下课了,老师却说,“今天下午咱们学雷锋,刨树坑。”他心里想,这下一个星期的努力全泡汤了。但还是忍不住去找老师,吞吞吐吐地说出了电影票的事。出乎意料老师说:“我许你去。老师知道你又想学雷锋刨树坑,又想看电影。这样吧,大家吃午饭时你挖树坑,下午大家挖树坑时你看电影,看完了再回来接着挖。”这个学生说,老师这一个“许”字,让我永远不忘。
先了解学生,再教育学生
记:丁老师,当了这么多年班主任,你觉得现在班主任工作或者说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了解你的教育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