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构建原则
内容选择的依据,具有课程标准的特征。因此,可以认为CBE模式的课程标准就是DUCAM表,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各具有特色,均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相比较而言,德国基于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更显著的体现了工作过程导向、任务导向和行动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系统化地构建了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其职业能力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宽范,更加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对我国当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基于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为目标,以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为课程模式,以行动导向学习为教学实施原则而开发的内容、活动、进程与评价等的总和”。其课程标准的建立应遵循层次性与职业性的基本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类型,也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层次,其目标是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工作导向课程是实现高职教育功能目标的一种模式,是为完成预定培养目标而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工作导向课程目标总体上必须服从于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具有高等教育的层次属性,其课程标准是建立在高等教育范畴内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标准。显然,课程的层次属性决定了课程标准的层次性。
(二)职业性原则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过程性知识获得职业能力,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其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必然是一种映射关系。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置基础是职业和工作分析,设置方法是利用教学论对职业能力进行归纳和转换。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所培养的职业能力,按横向结构可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按纵向结构可分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仅仅是指学生职业技能,而且还包括学生如何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的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显然,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一种以能力本位为价值取向的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属性,它决定了课程标准的职业性。
无论是工作导向课程的层次属性和类型属性还是其价值取向,均要求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同时具有层次性与职业性。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层次性体现了课程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等方面要求,而其职业性则体现了课程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等方面要求;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构成了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层次性和职业性原则既体现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本质、内容、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又充分反映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价值取向。
三、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具体原则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以建构学生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为目标取向的课程,其课程标准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应遵循普适性、发展性、包容性、系统性和与社会性等具体原则,以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
(一)普适性原则
普适性原则是指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是为教与学而设计的一般性标准。首先,课程标准“是对我们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为所有学生设立了符合其自身条件的基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非个别或少数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其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能够完成特定职业岗位的工作。因此,高职教育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应是基本要求和合格性标准,而不是最高要求和选拔性标准:即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必须具有普适性,是课程实施后大多数学生智能水平的真实反映。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对课程提出的动态要求。一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依赖性很强,它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职业工作的内涵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必将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变化:二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在关注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能力,终身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三是高职教育课程的对象差异性很大,个性需求多样化,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应在一般性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职业能力不同的发展要求。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普适性原则是发展性原则的基础,而发展性原则又是普适性原则的升华,是高职教育课程生命力的基础。
(三)包容性原则
包容性原则是指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应包容且高于职业能力标准。职业能力标准是从事某个工作岗位的最低能力要求,是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基础,不能将课程标准等同于职业能力标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完整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从行动到知识的规律,“以入门和概念性知识为起点,关联性知识为基础,详细和功能性知识为目标,构建螺旋上升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它不仅要求掌握完成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还要求能够对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以便于更好地完成工作。所以,“只有按照高于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去确定课程标准,职业教育才能获得相对独立性,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四)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应服从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目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在职业分析基础上,归纳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行动能力,并以此为依据通过教学论方法构建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集合。它是一个经过整体化职业分析得到的一个课程系统,它更加关注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系统化结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作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子集.承载着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任务,其课程目标服从于课程体系的目标。但是,每一门课程要求不一定完全对应于某一职业岗位工作要求,而整个课程体系却完全能够满足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以及价值观要求。因此,在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时应从课程系统的角度出发,处理好各课程标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关系,使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集合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标准体系,体现其整体性和系统性。
( 《试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构建原则(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9503.html
综上所述,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各具有特色,均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相比较而言,德国基于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更显著的体现了工作过程导向、任务导向和行动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系统化地构建了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其职业能力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宽范,更加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对我国当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基于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为目标,以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为课程模式,以行动导向学习为教学实施原则而开发的内容、活动、进程与评价等的总和”。其课程标准的建立应遵循层次性与职业性的基本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类型,也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层次,其目标是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工作导向课程是实现高职教育功能目标的一种模式,是为完成预定培养目标而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工作导向课程目标总体上必须服从于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具有高等教育的层次属性,其课程标准是建立在高等教育范畴内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标准。显然,课程的层次属性决定了课程标准的层次性。
(二)职业性原则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过程性知识获得职业能力,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其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必然是一种映射关系。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置基础是职业和工作分析,设置方法是利用教学论对职业能力进行归纳和转换。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所培养的职业能力,按横向结构可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按纵向结构可分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仅仅是指学生职业技能,而且还包括学生如何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的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显然,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一种以能力本位为价值取向的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属性,它决定了课程标准的职业性。
无论是工作导向课程的层次属性和类型属性还是其价值取向,均要求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同时具有层次性与职业性。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层次性体现了课程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等方面要求,而其职业性则体现了课程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等方面要求;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构成了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层次性和职业性原则既体现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本质、内容、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又充分反映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价值取向。
三、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具体原则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以建构学生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为目标取向的课程,其课程标准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应遵循普适性、发展性、包容性、系统性和与社会性等具体原则,以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
(一)普适性原则
普适性原则是指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是为教与学而设计的一般性标准。首先,课程标准“是对我们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为所有学生设立了符合其自身条件的基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非个别或少数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其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能够完成特定职业岗位的工作。因此,高职教育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应是基本要求和合格性标准,而不是最高要求和选拔性标准:即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必须具有普适性,是课程实施后大多数学生智能水平的真实反映。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对课程提出的动态要求。一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依赖性很强,它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职业工作的内涵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必将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变化:二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在关注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能力,终身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三是高职教育课程的对象差异性很大,个性需求多样化,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应在一般性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职业能力不同的发展要求。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普适性原则是发展性原则的基础,而发展性原则又是普适性原则的升华,是高职教育课程生命力的基础。
(三)包容性原则
包容性原则是指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应包容且高于职业能力标准。职业能力标准是从事某个工作岗位的最低能力要求,是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基础,不能将课程标准等同于职业能力标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完整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从行动到知识的规律,“以入门和概念性知识为起点,关联性知识为基础,详细和功能性知识为目标,构建螺旋上升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它不仅要求掌握完成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还要求能够对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以便于更好地完成工作。所以,“只有按照高于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去确定课程标准,职业教育才能获得相对独立性,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四)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应服从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目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在职业分析基础上,归纳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行动能力,并以此为依据通过教学论方法构建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集合。它是一个经过整体化职业分析得到的一个课程系统,它更加关注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系统化结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作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子集.承载着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任务,其课程目标服从于课程体系的目标。但是,每一门课程要求不一定完全对应于某一职业岗位工作要求,而整个课程体系却完全能够满足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以及价值观要求。因此,在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时应从课程系统的角度出发,处理好各课程标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关系,使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集合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标准体系,体现其整体性和系统性。
( 《试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构建原则(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