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走向职业化or走向专业化?
“校长职业化”是个假概念
“校长职业化”一词在学理上讲不通。“化”是指转化的过程和结果,例如社会的现代化是指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即现代化是指“变为现代”。而校长已经是一种被明确界定的职业类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中小学校长被列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具体描述为:中小学校长是在中学、小学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加拿大的《职业分类词典》将校长职业描述为:校长,通过部门负责人和监督人员,对某一公立、私立或商业学校的教师、职员和辅助工作人员的活动,给予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既然校长已经是一种职业,没必要再“化”为一种职业,“校长职业化”一词尽管乍听起来颇有冲击力,但它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假概念”。通过检索可以发现,“职业化”一词在外文文献中并不存在,这是一个国人编造出来的、会引起误导的概念。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校长专业化”,“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是国际上通行的一个概念,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大家如果再想一想我们讲“教师专业化”而不讲“教师职业化”,就更明白我的观点了。
“职业”和“专业”有什么不同?
从社会分工与职业分类的角度看,“职业”是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分工,是谋生的工作;专业是指经过专门训练和教育,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专门职业。专业高于职业,专业更强调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精神,而职业只是一种谋生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会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已经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也成为衡量职业成熟性的重要指标,校长职业也不例外。某种职业要成为专业必须符合专业的标准,国外有学者提出专业的六条标准:有长期的专业训练;明确的知识体系;系统的伦理规范;专业上自主性,也就是自主权;服务重于报酬;专业资格。从一般性职业到专业性职业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同职业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根据专业发展程度的不同,社会职业一般可分为三类:专业性职业,如医生、律师、会计师等;半(准)专业性职业,如护士、图书管理员等;非专业性职业,如售货员、操作机器的工人等。从校长的职业现状看,校长职业还没有达到专业性职业的水准,尚处于准专业阶段。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动态过程。
校长专业化的两层含义
从职业群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就是指校长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的过程。亦即在整个职业层面上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详而言之,校长专业化就是向下述目标前进的过程:1.校长都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2.有完善的知识体系作为校长从业的依据;3.建立起系统的伦理规范以约束校长的管理行为;4.有明确的校长从业标准和要求;5.进入校长行业有严格的资格限制;6.校长具有专业上的自主性;7.校长拥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地位;8.已经建立起校长自己的专业组织并且发展成熟。
从校长个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也被称作“校长专业发展”。是指校长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内在专业结构指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国外有学者提出专业发展有五个阶段: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型阶段。也有学者从职业角色的角度,把专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角色确认阶段、适应阶段、成熟阶段、高原期阶段、发挥骨干作用阶段。不同的校长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校长应自我主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校长培训机构应该为校长的职业生涯设计和个人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从我国校长的职业现状来看,与国际公认的专业化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甚至我们校长的专业化程度要比教师低,因为教师上岗要经过几年的专门训练,而校长却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因此,我们眼下的问题是通过校长培训,提高百万中小学校长的素质。校长专业化要求校长培训专业化,以往的校长培训在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师资队伍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变。
校长专业化要靠制度来保障
我们应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研究校长管理制度的建设问题。校长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应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要求建立健全校长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促进校长专业化。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应建立起校长职责制度、资格制度、聘任制度、培训制度、考核与监督制度、职务晋升制度、薪酬制度以及相关的保障制度,而不是一般地按照教师管理制度来管理校长,这会有利于促使校长形成自己的专业角色意识,激发校长的职业热情与责任感,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实行校长职级制是必要的,这样校长的职位可以与目前普遍存在的行政级别现象脱钩。把校长作为一种行政职务其弊端是明显的,从对一些试行校长职级制的地方调查来看,其优点却是显见的:一是充分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增强了校长的责任感;二是增强了校长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意识;三是建立了比较公正地评价校长的标准和机制;四是促进了校长的合理流动和校级领导班子的优化。当然,实施校长职级制,科学合理地确定级别,评定标准和评定程序的公正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很难收到预期效果,搞不好甚至会适得其反。另外,中国地区差异甚大,校长职级制如何因地制宜,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10日第5版 《校长走向职业化or走向专业化?(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9519.html
“校长职业化”一词在学理上讲不通。“化”是指转化的过程和结果,例如社会的现代化是指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即现代化是指“变为现代”。而校长已经是一种被明确界定的职业类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中小学校长被列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具体描述为:中小学校长是在中学、小学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加拿大的《职业分类词典》将校长职业描述为:校长,通过部门负责人和监督人员,对某一公立、私立或商业学校的教师、职员和辅助工作人员的活动,给予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既然校长已经是一种职业,没必要再“化”为一种职业,“校长职业化”一词尽管乍听起来颇有冲击力,但它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假概念”。通过检索可以发现,“职业化”一词在外文文献中并不存在,这是一个国人编造出来的、会引起误导的概念。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校长专业化”,“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是国际上通行的一个概念,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大家如果再想一想我们讲“教师专业化”而不讲“教师职业化”,就更明白我的观点了。
“职业”和“专业”有什么不同?
从社会分工与职业分类的角度看,“职业”是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分工,是谋生的工作;专业是指经过专门训练和教育,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专门职业。专业高于职业,专业更强调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精神,而职业只是一种谋生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会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已经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也成为衡量职业成熟性的重要指标,校长职业也不例外。某种职业要成为专业必须符合专业的标准,国外有学者提出专业的六条标准:有长期的专业训练;明确的知识体系;系统的伦理规范;专业上自主性,也就是自主权;服务重于报酬;专业资格。从一般性职业到专业性职业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同职业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根据专业发展程度的不同,社会职业一般可分为三类:专业性职业,如医生、律师、会计师等;半(准)专业性职业,如护士、图书管理员等;非专业性职业,如售货员、操作机器的工人等。从校长的职业现状看,校长职业还没有达到专业性职业的水准,尚处于准专业阶段。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动态过程。
校长专业化的两层含义
从职业群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就是指校长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的过程。亦即在整个职业层面上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详而言之,校长专业化就是向下述目标前进的过程:1.校长都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2.有完善的知识体系作为校长从业的依据;3.建立起系统的伦理规范以约束校长的管理行为;4.有明确的校长从业标准和要求;5.进入校长行业有严格的资格限制;6.校长具有专业上的自主性;7.校长拥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地位;8.已经建立起校长自己的专业组织并且发展成熟。
从校长个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也被称作“校长专业发展”。是指校长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内在专业结构指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国外有学者提出专业发展有五个阶段: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型阶段。也有学者从职业角色的角度,把专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角色确认阶段、适应阶段、成熟阶段、高原期阶段、发挥骨干作用阶段。不同的校长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校长应自我主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校长培训机构应该为校长的职业生涯设计和个人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从我国校长的职业现状来看,与国际公认的专业化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甚至我们校长的专业化程度要比教师低,因为教师上岗要经过几年的专门训练,而校长却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因此,我们眼下的问题是通过校长培训,提高百万中小学校长的素质。校长专业化要求校长培训专业化,以往的校长培训在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师资队伍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变。
校长专业化要靠制度来保障
我们应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研究校长管理制度的建设问题。校长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应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要求建立健全校长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促进校长专业化。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应建立起校长职责制度、资格制度、聘任制度、培训制度、考核与监督制度、职务晋升制度、薪酬制度以及相关的保障制度,而不是一般地按照教师管理制度来管理校长,这会有利于促使校长形成自己的专业角色意识,激发校长的职业热情与责任感,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实行校长职级制是必要的,这样校长的职位可以与目前普遍存在的行政级别现象脱钩。把校长作为一种行政职务其弊端是明显的,从对一些试行校长职级制的地方调查来看,其优点却是显见的:一是充分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增强了校长的责任感;二是增强了校长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意识;三是建立了比较公正地评价校长的标准和机制;四是促进了校长的合理流动和校级领导班子的优化。当然,实施校长职级制,科学合理地确定级别,评定标准和评定程序的公正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很难收到预期效果,搞不好甚至会适得其反。另外,中国地区差异甚大,校长职级制如何因地制宜,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10日第5版 《校长走向职业化or走向专业化?(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