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职教论文 >> 正文

职教论文:高职通识教育需厘清的几个问题


  
  (一)通识教育内容的选择原则
  
  1.兴趣性原则。就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和内容进行教育.因为学生感兴趣,他们学起来就有动力,就会尽最大努力,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2.可接受性原则。就是哪些学科、内容学生能够接受.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可以掌握,就开设什么样的学科,就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那些学生接受有困难的科目,可以暂时先放一放,对学生不可能领会的就不开设。
  
  3.必要性原则。就是选择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必然要用的通用知识.如汽车维修专业,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学、汽车驾驶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或掌握的。
  
  4.前瞻性原则。就是现在某些通识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影响还不明晰。将来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学科和内容,如汽车维修专业,现在学习的都是汽油、柴油等燃料汽车,未来多少年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酒精等其它燃料车可能会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有必要让在校高职生对这些产生兴趣。
  
  5.层次性原则。就是考虑的到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差异,兴趣的不同,在制定通识教育内容时,应该有所区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
  
  6.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的原则。就是学生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继承本民族的优良传统,还要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遗产、意识形态,塑造能与国际接轨优良品质。
  
  7.学科统一原则。要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础性与实践性等内容进行完美的结合与统一。当今时代,人类面临许多重大问题,例如环境、全球气候、生态、能源、全球经济和金融问题等都是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化学、物理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学生将来从事的某一行业都与其它行业息息相关.这需要学生有能力解决综合性问题。
  
  (二)通识教育内容要适应学生现有水平
  
  在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不能不考虑学生入学时的文化水平以及在校期间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高职学校要结合本校专业自身的特点,照顾到学生现有水平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不惜降低录取分数线,使得在校学生整体素质严重下滑,这给通识教育带来一定困难.因此,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要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现状制定通识教育的目标和课程体系,不能盲目照搬其它学校的教育内容,要“量体裁衣”。
  
  (三)通识教育要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通识教育中重视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势在必行。中国传统文化有深邃而浩繁的诸子百家,壮阔而隽永的唐诗宋词,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朱程理学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兼收并蓄的综合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提倡道德情操、修身正己、义利并重等都是通识教育中弥足珍贵的教育内容。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对儒学进行了深刻地批判,有的要全盘否定,60年的新中国建设已经证明,中国失去传统文化.就会失去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就会迷失发展方向。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今天,国外都在研究和学习中国的儒学,对于我们祖先给予的文化遗产,作为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坚定地继承下来。一个民族总要一种自由而独立的精神,总要有一种精英文化的保存和继承,因此,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首先应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四)通识教育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各国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世界文化是多元的,不同地域、种族和民族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他们各自都展现了独特的智慧和魅力.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吸收。我国现代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从西方引进的文化单位.自有其世界大学的一般性,其通识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教育的特征.诸如经典、自由、理性等.完全把我们的教育与西方割裂开来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不能单纯地归结为技术、资金的优势,也不能笼统地归结为制度的优势.应该考虑到推动技术和制度进步背后的文化的力量。我们构建中国的新文化,必须有宽广的胸怀,敢于学习世界优秀的文化成果,更应善于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精华。因此,通识教育应该重视外来文化,我们必须用理性的头脑,来匡正民族情绪的东西,用客观冷静的眼光审视西方文化经典,做到“外之不后于世界之潮流,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五)通识教育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在校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天天都在接受校园文化氛围的滋养.优美的校园、雅致的建筑、博学的师长、健康的校园活动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精神世界产生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弘扬人文精神.通过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使学生在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校园文化是无声的老师,是无言的教授.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
  
  目前,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体制都不尽人意,对毕业生就业率的追求以及部分教育管理者的政绩心态.将高职教育的功利性和短期行为不断放大,通识教育本身的隐性效益和功能就更难体现出来。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放弃通识教育,高职院校要做的是不仿效一般文理学院和综合性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而应更好地结合专业教育进行通识教育,给予职业技能培训以更高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提升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品味,使毕业生能够享受职业幸福,在追求合适的功利的同时,也能够追求人和职业本身应有的境界、尊严与自由。
  
  参考文献:
  
  [1]卢德斯-R.奎苏姆宾,桌依·得·利奥主编,余祖光译,学会做事一在全球化工作中国共产党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
  
  [2]李曼丽.通识教育一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7.
  
  [3]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5.
  
  [4]吴地花.高职通识教育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4.
  
  [5]彭振宇,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现途径[J].职教论坛.2007(7).

职教论文:高职通识教育需厘清的几个问题(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954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职教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