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角色的再认识和再定位
学校管理的专业能力。学校管理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校长的决策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指挥、组织、协调的能力,学校经营和公共关系的能力,反思与探索研究的能力等。
4.具有学校管理的智慧与艺术。管理智慧与艺术是各种专业要求在校长身上的有机结合,是管理知识、才能、经验、技能技巧综合的反映,是校长管理学校的最高境界,是专业化校长的必然要求。校长管理学校的智慧与艺术主要表现在:(1)发现学校教育、管理中问题的敏锐性和判断力;(2)处理问题的机智;(3)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和管理时机;(4)具有吸引人、影响人的形象和魅力。
5.接受专业养成教育和专业训练,参加一定的专业团体。校长必须接受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积极参加教育管理专业协会的活动。这是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校长职业化,意味着大、中、小学校长应当成为像法官、律师、医生那样的社会精英人才,成为教育管理专家,成为专家型的校长。或者说,校长要努力追求成为教育管理专家,把专家型校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校长职业应当精英化、品牌化,而不是大众化。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校长职业的特殊性一直被忽视,似乎只要政治表现好就可以当校长,一些没有受过教育管理专业训练、缺乏教育背景、专业知识、教育工作经历的人,也能进入校长队伍,造成校长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倡导校长职业化,就是要在“十五”期间造就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带头人,打造一批专家型、精英型校长,打造一批高级教育管理专业人才,使他们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品牌”,成为一面面鲜艳的旗帜。
走向职业化的关键:职业角色的认同和职业形象的塑造
作为职业化校长,必须具有职业角色意识,强化职业认同,提高职业自律意识。提倡校长职业化,有助于广大校长形成一种整体的职业气质,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拥有共同的专业思维、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校长职业的传统和职业素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校长要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命令式校长”。“整个的校长”,就是校长的一种整体形象和气质。
校长角色的职业认同,职业形象的塑造,是一个不断领悟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由于校长个体的素质、水平、经历、价值观等的不同,对职业角色模式的领悟和实践都很难达到理想职业角色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校长认真进行职业角色的学习,把职业角色的义务、权力、规范、情感、态度等内化为支配自己行为的角色观念,逐步缩小实际职业角色同期待职业角色的差距,以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形成整体的职业气质和素养。
校长职业化,意味着校长不仅仅扮演学校管理者、组织者的角色,还应当成为学校发展的决策者、师生员工的服务者、学校生计发展的经营者、学校与社会的协调者、现代学校教育的研究者。美国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决策。校长管理学校,首先要决策学校的发展,要根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校本化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描绘学校发展的蓝图和愿景,形成学校自己的“生长圈”。校长是师生员工的服务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服务,学校管理就是服务。要确立学生是教育对象又是服务对象、教师是管理对象又是服务对象的思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管理又是学校经营。校长要具有经营学校的理念和经营学校的本领,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要有经营成本的意识,注重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学校办学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但是必须讲究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这方面来说,校长应当是学校生计发展的经营者。在现代社会,学校不是“孤岛”,必须走开放式办学道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校长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则扮演着沟通者、协调者的角色。学校发展需要以教育科研为支撑,教育科研必须为学校发展服务。学校发展要求校长成为教育科研的带头人,成为研究型的校长。
职业气质、职业形象,对于校长来说尤为重要。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一方面通过行使行政职权来实施行政领导,另一方面则要通过自己的学识和人格对学校组织成员施加影响,这就是正式影响力和非正式影响力。校长能量的释放,不仅仅取决于他的地位、权力和能力,而且还取决于他对职业角色的自觉认识和角色扮演的践行程度,取决于他的教育素养和教育人格,取决于他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这一意义上说,校长职业角色具有示范性的作用。其非正式影响力比正式影响力的作用更大,影响更深远。可以说,校长就是一本教科书。他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同时自身也作为周围世界的一部分出现在学生面前,参与学生的认知过程。他在管理教师过程中,自己首先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师”。
校长职业化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抉择;职业化的核心是素质和能力的专业化;走向职业化,关键是校长职业角色的认同和职业形象的塑造。
《校长角色的再认识和再定位(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9605.html
4.具有学校管理的智慧与艺术。管理智慧与艺术是各种专业要求在校长身上的有机结合,是管理知识、才能、经验、技能技巧综合的反映,是校长管理学校的最高境界,是专业化校长的必然要求。校长管理学校的智慧与艺术主要表现在:(1)发现学校教育、管理中问题的敏锐性和判断力;(2)处理问题的机智;(3)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和管理时机;(4)具有吸引人、影响人的形象和魅力。
5.接受专业养成教育和专业训练,参加一定的专业团体。校长必须接受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积极参加教育管理专业协会的活动。这是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校长职业化,意味着大、中、小学校长应当成为像法官、律师、医生那样的社会精英人才,成为教育管理专家,成为专家型的校长。或者说,校长要努力追求成为教育管理专家,把专家型校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校长职业应当精英化、品牌化,而不是大众化。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校长职业的特殊性一直被忽视,似乎只要政治表现好就可以当校长,一些没有受过教育管理专业训练、缺乏教育背景、专业知识、教育工作经历的人,也能进入校长队伍,造成校长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倡导校长职业化,就是要在“十五”期间造就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带头人,打造一批专家型、精英型校长,打造一批高级教育管理专业人才,使他们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品牌”,成为一面面鲜艳的旗帜。
走向职业化的关键:职业角色的认同和职业形象的塑造
作为职业化校长,必须具有职业角色意识,强化职业认同,提高职业自律意识。提倡校长职业化,有助于广大校长形成一种整体的职业气质,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拥有共同的专业思维、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校长职业的传统和职业素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校长要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命令式校长”。“整个的校长”,就是校长的一种整体形象和气质。
校长角色的职业认同,职业形象的塑造,是一个不断领悟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由于校长个体的素质、水平、经历、价值观等的不同,对职业角色模式的领悟和实践都很难达到理想职业角色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校长认真进行职业角色的学习,把职业角色的义务、权力、规范、情感、态度等内化为支配自己行为的角色观念,逐步缩小实际职业角色同期待职业角色的差距,以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形成整体的职业气质和素养。
校长职业化,意味着校长不仅仅扮演学校管理者、组织者的角色,还应当成为学校发展的决策者、师生员工的服务者、学校生计发展的经营者、学校与社会的协调者、现代学校教育的研究者。美国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决策。校长管理学校,首先要决策学校的发展,要根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校本化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描绘学校发展的蓝图和愿景,形成学校自己的“生长圈”。校长是师生员工的服务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服务,学校管理就是服务。要确立学生是教育对象又是服务对象、教师是管理对象又是服务对象的思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管理又是学校经营。校长要具有经营学校的理念和经营学校的本领,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要有经营成本的意识,注重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学校办学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但是必须讲究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这方面来说,校长应当是学校生计发展的经营者。在现代社会,学校不是“孤岛”,必须走开放式办学道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校长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则扮演着沟通者、协调者的角色。学校发展需要以教育科研为支撑,教育科研必须为学校发展服务。学校发展要求校长成为教育科研的带头人,成为研究型的校长。
职业气质、职业形象,对于校长来说尤为重要。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一方面通过行使行政职权来实施行政领导,另一方面则要通过自己的学识和人格对学校组织成员施加影响,这就是正式影响力和非正式影响力。校长能量的释放,不仅仅取决于他的地位、权力和能力,而且还取决于他对职业角色的自觉认识和角色扮演的践行程度,取决于他的教育素养和教育人格,取决于他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这一意义上说,校长职业角色具有示范性的作用。其非正式影响力比正式影响力的作用更大,影响更深远。可以说,校长就是一本教科书。他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同时自身也作为周围世界的一部分出现在学生面前,参与学生的认知过程。他在管理教师过程中,自己首先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师”。
校长职业化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抉择;职业化的核心是素质和能力的专业化;走向职业化,关键是校长职业角色的认同和职业形象的塑造。
《校长角色的再认识和再定位(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