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与“让强者更强”
如果你有兴趣,在教师队伍中调查一下。那你很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学生的学习水平方面,老教师所带的班集体常常是橄榄形的,两头尖尖,中间圆圆。而初来乍到的年轻教师,所带的班集体则是哑铃形的,两头大,中间小。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想象呢?我没有做过实地的调查,所以不便说我的看法就是结论,但我想谈谈我的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方面,老教师可能会更关注大多数学生,希望整个班集体能够平稳地前进,不要有太落后的学生,那样对班级的发展不利。年轻教师当然也关注大多数学生,关注班集体的发展,但是,他(她)可能不太知道用什么样的有效的方法来使大多数学生都取得发展,所以,常常是力气费了不少,效果却不甚显著。
另一方面,谈一谈学生的问题,相对来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可能更喜欢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但正因为接触过于"亲密",过于朋友,所以,有时就难免失去"师道尊严",孩子也就不 太"怕"老师,班级管理起来难度就要大一些。而老教师相对来说,和孩子有代差,教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就相对来疏远一些,(虽然很多老教师也希望与孩子发展朋友式的关系,但是代差的原因,使得学生自然不自然地疏远教师。)而这种比较适合的距离,恰恰造成了一种心理的落差,学生相对来说也就比较"怕"老教师。这样,班级管理起来,相对来说,就更容易一些。以上只是说的大多数的情况,或者说是一个共性,但共性之中总是存在着个性,我就是属于个性之中的一个,作为年轻教师,我谈谈我所带出的"哑铃班",谈谈我在带"哑铃班"时的感受 。
我曾经说,我的教育理念是"一个也不放弃。"初为人师,事事都充满理想,但数月及至半年一载之后,发现有很多东西我是越来越不懂了,越来越困惑了,于是,就有想讨论一下的想法。
我不懂的东西真的很多,很多!为什么孩子不学习,为什么他们好逸恶劳,为什么他们喜欢攀比,为什么他们从小就崇洋媚外,为什么他们会说谎,为什么他们不拿老师和家长的话当一回事,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完成作业,为什么他们---------,所有的一切我都不知道答案,所有的一切都期望得到解答,如果我没有当老师之前,那么我可能像诗人北岛一样会说:
告诉你吧,我不相信,
我不相信孩子会厌恶学习,
我不相信孩子会好逸恶劳,
我不相信他们会不愿意做作业。
如果海洋注定要绝堤,
就让所有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顶峰。
如果说在我没有当老师之前,我还会有这样的献身的理想,那么我现在不敢再这样说,因为,我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儒家是崇?quot;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精神的。我也很欣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精神的,但什么事情值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呢?那我想不会是小事情,最起码是有意义的,值得牺牲的,飞蛾扑火还有其勇敢亮丽的一面,而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呢?根本看不到收获。我没有那么多的奢望,只希望孩子在我的指导下每一天又每一天的进步,然而,就是这样小小的期望也是可望而不可及,有个别的学生是那样的厌恶学习,对老师的努力没有任何回应,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自我检讨一下,我的期望有点太奢侈了。
以前,在理解孔老夫子的"有教无类"时候,这样想,所谓"有教无类"就是什么人来了都要尽心尽力的教育,不论机灵鬼,还是小白痴,无论他是富家子弟,还是平头百姓,无论他是风流少年,还是垂垂老者。可在上班之后,发现一切非我所想。英语学习了五年,居然连一个单词都没有记住,白痴也不至于这样呀,就是一只猴子,训练五年,也会有条件反射呀,而事实是不仅让我奇怪,简直就是吃惊,五年英语学习居然得到零分。这真是个记录。所以,在反思"有教无类"的时候,我发现当时只理解了其中的一方面,那就是除了要考虑到受教对象的类型之外,还要考虑到受教者的学习心理。如果受教者本身就是厌学的,那么,不消说孔老夫子,即使是神仙,也不可能教会的。因为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教,或者只有学,都称不上是教学活动。
我曾经想,我应该还有能力是学生提高得更快,那我为什么不呢?难道非得是带出来一个低水平的"橄榄班"就说明我成功了吗?"让强者更强"这在以前是被作为法西斯主义来批判的。(尼采他也够惨的,被人曲解了他的意思,还没有机会去为自己辩护了)但现在想来有什么不对的吗?我们的国家在经济上不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助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的吗?好像还没有什么理论说为了让大家都心里平衡一些,那么都不要富裕了,别让那些后富甚至是不富的人看着红眼。可这已经不再是宣?quot;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时代了。为什么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老师要强调平均呢?
不要老是强调平均主义,为什么一定要用优秀,良好,达标,待达标的之类的类的区分,而不是分数的区分。难道类的区分就不刺激学生了吗?我不反对类的区分,但是这个类的区分也太宽泛了吧。试想一下,100分和85分都是优秀,两者没有任何区别吗?好像不是吧?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了。小学教育难道目的仅仅是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高兴吗?那么,还不如直接开办个游乐场呢!那样,不是可以玩得更痛快吗?!我们的社会不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吗?不让孩子了解竞争的现实,让他们在突然间直接面对残酷的竞争时无所适从的时候,不是更残忍吗?让孩子沉浸在低水平的平均主义的兴奋中,在我眼里看来,根本不是对孩子的爱护,而是对孩子的残忍。回避现实永远不是办法,只有掩耳盗铃者才回避现实。
然而,现实让人碰得头破血流,我的"哑铃班"让我越做越头痛。有孩子问我,老师,您能够不要说那么所"废话",多给我们讲一点儿知识吗?对此,我只能苦笑回答,我可以吗?如果 《“有教无类”与“让强者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