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英语论文 >> 正文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二十年之回顾


    那场对文化教育事业破坏极大的“文化革命”的结束至今已有二十年了。这二十年,对于中国社会来讲是 一个经历了巨大变革的时代,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讲同样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 训,以期取得更大的进展,有必要作一简要回顾。
    新时期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如果说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起到了拨乱反 正、正本清源,为中国人学外语“正名”,恢复了中学英语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原有的“名分”,为此后近二十 年的英语教学改革打下了基础的话,那么,1981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 设”的战略决策的确立而制定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除了继续肯定外语 的工具性外,第一次把外语教学的地位提高到了与语文、数学同等的三门基础科之一的高度,就把如何提高英 语教学质量的问题摆到了各重点中学英语教师的面前,揭开了英语教学改革的序幕。
    第二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一系列改革开放国策的出台,1986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 英语教学大纲》在进一步充分肯定英语的工具性与知识性之外,还首次阐明了外语教学的性质,是为了“建立 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培养大量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并在不同程度上通晓一些外国语的人材”。这就把外语从单纯的工具性学科上升到以为交际而 运用语言的交际工具性为主并兼有传授语言知识、文化生活背景知识,以开阔眼界的思想性以及提高文化素质 和培养智力的发展性的综合体,为我们从整体上,全方位地认识中学英语教学的实质扩展了眼界,开拓了思路 ,为全面开展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第三阶段。随着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需要培养更多“四有”的社会 主义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国家教委于1992年颁发了九年义务制教育《 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其中明确地提出:“应当使尽可能多的人在不同的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 外国语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外国语列为 我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这是教育思想的一次大转变。首先,从培养少数人的英才教 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的教育。中学的英语教学不再是仅为少数人进入象牙塔 的垫脚石,而是成了关系到提高全民素质的必备条件。其次,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英语教学的性质,目的、要 求与高中英语教学区别开来,使中学英语教学更趋于科学性和针对性。中学的英语教学改革从此就在更为广泛 的领域,向纵深发展。
    下面谈谈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探讨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目的与要求。中学外语教学目的及要求是由社会需要和中学教学任务决定 的。教学目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外语学科应完成的具体任务、教材的编写、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及考核标准等。 因此,英语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确定之后,如何按照国情确定目的,就成了英语教改的首选课题。对英语 教学目的的探讨,经历了由“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英语的能力,并培养一定的听、说、读、写和译的能 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 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进而到九年制义务 教育英语教学目的:“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语言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 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从一次次提法的改变,不难看出,对于教学目 的的探讨是在逐步地趋于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和贴近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首先:在中学外语教学目的能 力要求中删去了培养翻译能力一项。这是鉴于多年的外语教学实际中的经验教训而确定的。长期以来把翻译能 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导致了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翻译性的操练和利用翻译题考核完成教学目的的程度,结果 是母语过多的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减少了英语自身实践的机会,影响了外语教学质量。第二:突出了听、说 、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其一,一改传统的“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发展听、说、读、写 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另外在初中英语教学目的中提出加强“四 会”基础训练,打好“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删除了“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其二,把“全面提高中 华民族文化素质”作为英语教学目的之一,降低了对知识结构的难度要求,减少了语法项目和词汇量,突出英 语学习中能力的提高。另外,针对中学生毕业后去向的不同,作出了“分级”的要求,以便适应学生毕业后不 同要求的分流。第三:把基础知识与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作为目的,辩证地摆正了“知识”与“能 力”的关系。在中学英语的教学中曾有一种偏激的认识,似乎一提“知识”就是走老路,摒弃“能力”的表现 。其实,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必须在语言基础知识中产生和发展。基础知识的获得也必通过 听、说、读、写的多种训练手段。把“知识”与“能力”同作目的的提法,把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一致起来了 ,使得中学英语教学终于走出了误区,走向了科学、辩证的道路。
    以英语教材的改革喻为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地位和目标基本确定之后,与之相适应的中学英语 教材的编写就成了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1.在改革初期,由于国外各教学流派思想的涌入,使得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海外的教材。但是事实证明 ,这些教材大多与中国的实情相去甚远,总有顾此失彼的遗憾。于是又把目光向内,立足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自己编写符合我国国情的英语教材。这一从“外”转“内”的变化,反映了中国英语教学改革日益走向成熟 。
    2.按照我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编写了“一纲多本”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面向全国 大多数地区的“六·三”和“五·四”制英语教材,北师大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五·四”制英语 教材,广东省面向沿海经济开放地区编写“六·三”制英语教材沿海版,四川省面向内地农村和边远地区编写 了“六·三”制英语教材内地版,还有上海和江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写了各自的英语教材。
    3.教材的编写由依据单一的教学法体系向多元化发展。教材是信息的载体,向学生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历 来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编写的教材都局限于以结构为主的“知识中心式”。这类 教材有其连贯性、系统性、准确性和适合大班授课的优点。但是其忽视结构的潜在意义、难以培养学生的交际 能力的缺点影响了教学目的的实施。新教材的改革则避免了单一结构,采用了多条主线编写教材的方式,在信 息的有序和信息的真切性这两者的结合上下功夫,既重视语言形式由简到繁,又重视了语言内容体现交际功能 ,以达到使学生既“获得语言基础知识”又培养“为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双重目的。各套教材较之以往的 教科书都突出了服务于“交际功能”的培养,采取?条主线以上的编写路子。如“人教版”采用的是结构—— 功能路子,“沿海版”采用的是功能——结构路子,“内地版”则采用情景——功能——语言知识结合的路子 。如此等等,为实现教学目的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英语教学原则的改革突出了科学性和实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课堂教学目标有所转移:由传授 语言知识为主逐步转向“着重培养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教学肩负着学习语言形式和规则的任务,不 如此,就谈不上语言的运用。但是更应当看到,外语是交际工具,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意义 。这个观点逐渐被广大中学英语教师所认识,并力争在这方面有所创新。比如,在一些地区推广使用的“三S” 课堂教学法,即“创造情景、语言交际、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注意设计各种语言环境,让 学生置身于其中;利用图画、实物或体态,诱导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表情达意;进行密集的听说活动,把学生 从枯燥的、无休止的语言形式操练中解脱出来。2.突破“教师中心”论的传统观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活动突出学生,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成为协助“ 主体”加强记忆的“助学者”,帮助“主体”明了新的语言材料的“示范者”,安排“主体”进行语言操练的 “组织者”,判断“主体”运用所学材料表情达意准确与否的“判决者”。一句话,教师必须服务于“主体” 的学习活动。其次,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注意在英语教学中建立合谐的师生 关系,带给学生心理上极大的安全感,解除学生的“防御机制”,使得学生全身心地向“经验开放”,为认知 活动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也减少了“情感过滤”,提高外语交际的效率。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间 的默契所导致的良好心理气氛,激发起学生学好外语以及通过学好外语胜任社会角色、完善自我的内部动力。 在近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情意、情景、结构、规则、功能”十字教学法,就较好地体现了以上的教学 原则。3.文化学习逐步渗透到语言教学之中。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积淀物,它几乎包含着社会生活的所有方 面。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成长,各自的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不可抗拒的影响。因此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在对同一事物的表达上说什么和怎么说都存着很大的差异,这就为应用英语进行交际设下了障碍。所以要真正 掌握英语,就必须了解、熟悉不同文化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在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这一点已逐 渐被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所认同:教材的编写尽量使用真实材料,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介绍文化背景,大量 使用图片、幻灯片和像片等直观教具。这些都为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同时学习目的语言国的文化提供了条件 。4.自然教学与正规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果。正规学习是从语言知识入手,通过记忆和练习把 这些知识转化成熟练运用的语言技能;自然学习是在语言运用中掌握语言,这两种学习是掌握外语的必要途径 。但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自然学习被排斥于外,造成了学习效果低下的状况。英语教学改革在这一问题上进行 了多方面的探讨。其中主要的有:(1)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和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为此,提出在课 堂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不仅为减少母语的负迁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 课堂教学的实际情景中,通过听觉去感受英语。同时增加了英语课外泛读材料,真正让学生“耳濡目染”英语 ,逐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语感。(2)增加以内容为中心的语言活动,使学生从意义上而不仅就语言知识上去学习 语言。近年来课文“整体教学”法的兴起与推广,就是这一原则在教学中的实践。(3)英语课外活动列为教学原 则之一,也为自然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开辟了新的途径。

    英语教学手段趋于现代化。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那种“一支粉笔一教师,夹着 教本进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在逐步被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打破。投影、幻灯、音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 用,创造了悦目、悦耳、悦心的情景。实现了教学方法的优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 习的效率。
    回顾近二十年来英语教学改革的状况、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沿着一条科学的、健康的轨道 大踏步地向前发展的。但是改革道路上存在的困难也是不容忽视的。(1)更新观念是关系到改革能否深入持久发 展的关键。观念的更新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落后的教学思想,今天仍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人们去实践 新事物。因此,学习和宣传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意义及目标,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每个中学英语教 盛都意识到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因而把教改变为自觉的行为。(2)农村外语师资水平的普遍低下已成为实


现 英语教学改革的路障,不少农村学校执教者缺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训练,一部分城市中学里的英语教师也存 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因此,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素质,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不可松懈的任务。(3)改革中学英语 考试方法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由于考试方法和制度的滞后使得英语教学改革停滞或大打折扣的事在不少地 方存在着。这一问题如不尽快解决,英语的教学改革就会多走弯路,教改的进程也会因此而减速。各级教育主 管部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应着手加以解决。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二十年之回顾》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971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英语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