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作者/邹成林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不重视研究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我认为,忽视对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整体把握和深度解读,难免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识庐山真面目”。虽然课堂教学必须从微观人手,认真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梳理知识、挖掘人文内涵,确立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但是缺乏教学目标的宏观整体观照,难免将每课时的教学分割成细小单元。这种缺乏学科教学整体意识和自觉意识的课堂教学观,将课堂教学视野局限在狭小范围,忽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系统设计和整体构建,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本文就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进行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根本行动纲领
1.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体系。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作了多层次的规定和表述。课程标准第二部分从“总目标”和“分类目标”两个角度对课程整体目标作了规定。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从“模块总目标”和“内容目标”两个层级作了规定。从体系看,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纵向可分为课程整体目标(总目标与分类目标)、学科模块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单元、课)三级,横向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级,即“三维目标”。根据课程设计,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体系可用简图表示如下:
2.整体目标规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内容和质量标准。 (范文网 fanwen.oyaya.net) 课程整体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总目标高度概括地规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要求和应达到的目的,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纲,在本质上规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内容和质量标准。它统率、制约着其他层级目标并贯穿其中。分类目标在总目标指导下,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对总目标进行分解、细化、用条文形式精炼表述,对总目标进行具体、明确的深层诠释。二者都属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整体目标和最高层级目标,统领、支配着其他层级目标。总目标与分类目标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结合总目标,细致分析分类目标,加深理解,是准确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学宏观向度的基本前提。
3.模块目标规定了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和质量标准。准确地说,模块目标包括学科模块总目标和内容目标(具体到单元、课),是课程总目标的组成部分,是在课程总目标指导下对课程总目标的学科具体化,是模块教学的总纲。它规定了模块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和目的。模块学科总目标概括地规定了学科教学的内容主题和核心教育目标,规定了课堂教学的总体努力方向和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值得研究的是,课程标准未从三维目标角度对模块目标及其对应的内容目标逐级作具体表述和规定,而实际上分类目标也总领、贯穿于纵向各层级目标中,并在各模块特别是内容目标中具体展现,要通过具体内容目标的实施来达成。虽然学科模块目标是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体系整体的组成部分,但课程整体目标并非学科模块目标的简单拼盘,它更多地是抽象概括学科的共性,包含着学科间相互渗透与贯通。为强化模块教学的整体构建和目的性,增强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计划性,我们有必要从课程整体目标的“分类目标”中对应分离出学科模块三维目标。如《经济生活》模块,综合分析总目标、分类目标、经济生活模块总目标,其分类目标应该是:
知识目标:①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常识,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能力目标:①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②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③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④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主动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科学发展观。②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培养公民意识。③培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④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⑤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⑥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这项工作必须明白,在“分类目标”中,除知识目标具有明确的学科模块特征外,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往往是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贯通,呈现出学科个性要求少于学科共性要求的特点。因此,梳理分离学科模块分类目标时,要综合分析课程总目标、分类目标和学科模块目标,既抓住学科的个性要求,也抓住各学科的共性要求。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模块总目标,吃透学科模块教学的总体要求。
4.深度解读内容目标是合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内容目标是在模块总目标指导下,对学科模块目标的具体细化。它是教材编写基本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合理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分单元设栏用条目展示,如“1.1”(前一个数字表示单元,后一个数字表示课)。分栏用“内容目标”和“提示与建议”,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课堂教学提出最基本的具体要求。对选修课程直接用条目如“1.1、1.2”标明专题及其所设框题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前一个数字表示专题,后一个数字表示框题。在内容上,对教学过程不再作“提示与建议”,仅用“对照……阐明、引述……说明、分析……理解、评述……确认”等具有指导意义的关联行为动词,规定学习内容,从方法和结果两方面提出教学要求及应达到的水平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标准规定的 《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9899.html
作者/邹成林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不重视研究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我认为,忽视对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整体把握和深度解读,难免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识庐山真面目”。虽然课堂教学必须从微观人手,认真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梳理知识、挖掘人文内涵,确立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但是缺乏教学目标的宏观整体观照,难免将每课时的教学分割成细小单元。这种缺乏学科教学整体意识和自觉意识的课堂教学观,将课堂教学视野局限在狭小范围,忽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系统设计和整体构建,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本文就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进行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根本行动纲领
1.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体系。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作了多层次的规定和表述。课程标准第二部分从“总目标”和“分类目标”两个角度对课程整体目标作了规定。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从“模块总目标”和“内容目标”两个层级作了规定。从体系看,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纵向可分为课程整体目标(总目标与分类目标)、学科模块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单元、课)三级,横向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级,即“三维目标”。根据课程设计,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体系可用简图表示如下:
2.整体目标规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内容和质量标准。 (范文网 fanwen.oyaya.net) 课程整体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总目标高度概括地规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要求和应达到的目的,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纲,在本质上规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内容和质量标准。它统率、制约着其他层级目标并贯穿其中。分类目标在总目标指导下,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对总目标进行分解、细化、用条文形式精炼表述,对总目标进行具体、明确的深层诠释。二者都属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整体目标和最高层级目标,统领、支配着其他层级目标。总目标与分类目标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结合总目标,细致分析分类目标,加深理解,是准确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学宏观向度的基本前提。
3.模块目标规定了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和质量标准。准确地说,模块目标包括学科模块总目标和内容目标(具体到单元、课),是课程总目标的组成部分,是在课程总目标指导下对课程总目标的学科具体化,是模块教学的总纲。它规定了模块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和目的。模块学科总目标概括地规定了学科教学的内容主题和核心教育目标,规定了课堂教学的总体努力方向和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值得研究的是,课程标准未从三维目标角度对模块目标及其对应的内容目标逐级作具体表述和规定,而实际上分类目标也总领、贯穿于纵向各层级目标中,并在各模块特别是内容目标中具体展现,要通过具体内容目标的实施来达成。虽然学科模块目标是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体系整体的组成部分,但课程整体目标并非学科模块目标的简单拼盘,它更多地是抽象概括学科的共性,包含着学科间相互渗透与贯通。为强化模块教学的整体构建和目的性,增强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计划性,我们有必要从课程整体目标的“分类目标”中对应分离出学科模块三维目标。如《经济生活》模块,综合分析总目标、分类目标、经济生活模块总目标,其分类目标应该是:
知识目标:①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常识,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能力目标:①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②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③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④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主动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科学发展观。②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培养公民意识。③培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④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⑤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⑥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这项工作必须明白,在“分类目标”中,除知识目标具有明确的学科模块特征外,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往往是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贯通,呈现出学科个性要求少于学科共性要求的特点。因此,梳理分离学科模块分类目标时,要综合分析课程总目标、分类目标和学科模块目标,既抓住学科的个性要求,也抓住各学科的共性要求。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模块总目标,吃透学科模块教学的总体要求。
4.深度解读内容目标是合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内容目标是在模块总目标指导下,对学科模块目标的具体细化。它是教材编写基本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合理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分单元设栏用条目展示,如“1.1”(前一个数字表示单元,后一个数字表示课)。分栏用“内容目标”和“提示与建议”,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课堂教学提出最基本的具体要求。对选修课程直接用条目如“1.1、1.2”标明专题及其所设框题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前一个数字表示专题,后一个数字表示框题。在内容上,对教学过程不再作“提示与建议”,仅用“对照……阐明、引述……说明、分析……理解、评述……确认”等具有指导意义的关联行为动词,规定学习内容,从方法和结果两方面提出教学要求及应达到的水平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标准规定的 《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