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长职业化”说不
都是存在的,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我国的这种采用局部市场运作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对于中国而言,一个特殊的组织制度是“党管干部”(这是根本政治制度的表现之一),尽管将来校长可以在职称和待遇上逐步脱离“干部”序列,选聘机制也可以更多体现市场因素,但是行政系统(党组织是其中一部分)的作用仍然不可能消失。历史上这种制度曾同时产生过积极和消极作用,经过持续的用人机制改造,寻求一个政府选择校长和市场选择校长的平衡点,将可能发挥两者的优势,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复杂时期。就这方面而言,西方教育管理学家的观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当前这场教育管理制度的变革是管理的分权而不是政治的分权。管理分权是指政府将原先由政府作出的技术性决策交给下级政府或学校作出,它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一定权变性;政治分权是指政府将一些涉及根本性质问题(如根本政策、组织制度)的决策权力以稳定的形式移交给下级政府、市场或学校。而校长任命这个问题是处于政治与管理的交汇点上。
完全的“校长市场化”不现实
制约学校校长职业定位的隐性制度因素是学校内部的文化规范。学校是一个专业化组织,它对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教育和教学能力要求,教师门对那些比较熟悉的教学造诣高的人有着一种自然的认同,这样的候选人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也更强——比较研究表明,强调市场化选拔的体制下,中小学校长的离职率高,比如美国高达50%;而政府主导下的任命制或聘任制,校长离职率比较低。这是否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研究。因此,即使采用聘任制,校长也是在本地教育系统内产生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说,校长将在相对狭小地域内的专业市场中产生,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这样做最具有普遍性,也对于学校发展比较有利。当然,这样做的过程中政府参与的成分也就更大。从这点来看,把“校长市场”设想为像经济领域人才市场一样的完全市场是不现实的。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主张:起码在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宜将公立中小学校长职业性质定位为“职业化校长”。甚至可以搁置校长职业性质定位问题,只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探讨校长素质的专业化发展及其相关制度。
(“校长的角色与职能”讨论之四详见3月23日本版)
《对“校长职业化”说不(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0158.html
我国的这种采用局部市场运作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对于中国而言,一个特殊的组织制度是“党管干部”(这是根本政治制度的表现之一),尽管将来校长可以在职称和待遇上逐步脱离“干部”序列,选聘机制也可以更多体现市场因素,但是行政系统(党组织是其中一部分)的作用仍然不可能消失。历史上这种制度曾同时产生过积极和消极作用,经过持续的用人机制改造,寻求一个政府选择校长和市场选择校长的平衡点,将可能发挥两者的优势,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复杂时期。就这方面而言,西方教育管理学家的观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当前这场教育管理制度的变革是管理的分权而不是政治的分权。管理分权是指政府将原先由政府作出的技术性决策交给下级政府或学校作出,它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一定权变性;政治分权是指政府将一些涉及根本性质问题(如根本政策、组织制度)的决策权力以稳定的形式移交给下级政府、市场或学校。而校长任命这个问题是处于政治与管理的交汇点上。
完全的“校长市场化”不现实
制约学校校长职业定位的隐性制度因素是学校内部的文化规范。学校是一个专业化组织,它对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教育和教学能力要求,教师门对那些比较熟悉的教学造诣高的人有着一种自然的认同,这样的候选人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也更强——比较研究表明,强调市场化选拔的体制下,中小学校长的离职率高,比如美国高达50%;而政府主导下的任命制或聘任制,校长离职率比较低。这是否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研究。因此,即使采用聘任制,校长也是在本地教育系统内产生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说,校长将在相对狭小地域内的专业市场中产生,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这样做最具有普遍性,也对于学校发展比较有利。当然,这样做的过程中政府参与的成分也就更大。从这点来看,把“校长市场”设想为像经济领域人才市场一样的完全市场是不现实的。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主张:起码在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宜将公立中小学校长职业性质定位为“职业化校长”。甚至可以搁置校长职业性质定位问题,只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探讨校长素质的专业化发展及其相关制度。
(“校长的角色与职能”讨论之四详见3月23日本版)
《对“校长职业化”说不(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