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在课堂涌动
让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在课堂涌动
作者/高存升
思想品德其实是对学生进行思维习惯、领悟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良好社会认同的培养。这些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依赖于学生的深度参与和体验。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真正的认知主体和行为主体的学生必须积极、深入地参与进来,在交流、碰撞、领悟中有所收获,课堂教学才能有实效。
一、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引发学生思考、感悟
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往往依赖于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程度。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者要用适当的教育机智,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审美情趣。”教育者要善于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自愿投入其中,乐于运用自己的机智去探求、用自己的能力去辨别、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悟、用自己的理智去收获。例如,讲授自立自强时,我利用学生对周杰伦的追捧心理,给他们讲述这位小眼睛的歌手在未成名前的艰苦生活。在学生津津乐道于周杰伦的星座、爱好时,学生进一步知道他超乎常人的艰辛付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才是他真正成功的原因。只有当学生们愿意去摸索时,才愿意付出行动,才会在摸爬滚打中有感悟、有收获。教学中能否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决定有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留出师生真争论的空间,激发观点交锋、碰撞作为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课程,思品课教学必须让学生的思想自然流露、相互碰撞才会实现有效性。人文精神的实质是自由精神,自由精神的培养需要自由思想的空间,自由思想空间离不开自然感情的流露。学生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探究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才是教师最应该关注的。让学生的思想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教师才会知道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教师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注重求同却忽视存异,往往为了实现所谓的教学目标而以预想的种种方式束缚自由思想,禁锢自然情感的流露。教学中留下争论空间,让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想法可以自然表露出来,也许不同的见解会遭遇到对方的批评,但是,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在坚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既是一个论证自己观点正确性的过程,也是一个吸纳、兼容别人观点的过程。在学习社会公平教学时,有一个学生认为现在社会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差距的扩大会导致社会不公,他还举例一位罪行累累的黑社会老大却能因为有钱由县人大代表逐步变为市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面对如此观点我多少有些担心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的辩证性和正确性,于是把这个观点交给全班同学讨论,看看学生们的思想态度。出乎我的意料,多数同学认为中纪委介入、黑老大被抓,表明社会还是公平的,他们可能一时得意,绝不会猖狂下去。实践表明,有时这种自由的交锋不一定需要教师的指引或者纠正就可“百川归大海”,最终达到教育目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能否留下一个适合学生独立思考、自然流露自己观点的环境,让不同的观点交锋,是实现思想品德课思想性的重要手段。
三、精心设置课堂生成的问题,调动思维积极参与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学生积极的思维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不在于课堂氛围的活跃与否,而在于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深浅。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开手脚、抛出问题,让学生感到“好像是这样,又似乎不是这样”,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困惑、再探索。学生苦苦思索如果终有回报,其学习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思维也会停留在亢奋的状态中,这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效上都会收益很多。例如,在讲解正义行为也必须有限度时,我们给出了一个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思考、判断:银川市某小区的电动车屡次被盗,业主们谈贼色变。一天傍晚,三名业主在发现有小偷摸进车棚准备盗车时,为了制止小偷的盗窃行为,众人一拥而上你一拳我一脚把小偷打翻在地,其他丢失电动车的业主闻讯赶来又是一番拳脚相加,等到警察赶来众人已致使小偷小腿骨折、不能独立行走。学生通过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运用法律常识自然会懂得:即使是正义的行为也要有限度,否则就可能变成非正义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让学生的思维积极动起来,由困惑而想动,再到行动,直至会动,就会事半而功倍,收效明显。
四、巧用归谬方式,引领学生自我反省
给初三学生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时,有位学生振振有词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既然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就应该让人民轮流来执掌政权,这样做不仅能让真正有才能的人不被埋没,还能使国家实现能人政治、清明政治。我没有正面评价这样一个貌似合理的说法,而是安排所有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做了以下步骤的活动:1.征求意见:向全班学生征求愿意管理国家事务的意向,结果全班人人请举手。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当代中学生有着较强的民主意识。2.能力自评:觉得自己能够胜任领导职务且管理的绝对的好人请举手,结果还是人人举手,也就是说全班六十余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把国家治理好的贤人,没有人觉得自己不行。3.根据本班的测试结果推测一下全国有多少人愿意管理国家事务,其结果大概至少有十亿人愿意。4.根据测试结果预算一下:如果每人执政一年大约需要多少年?每个人执政一月需要多少年?每人执政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钟大致需要多少时间?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一展抱负,为了公平执政时间不缩短。最后一秒钟的答案很快出来:1000000000/60=16666667分钟/60=277778小时/24=11574天/365≈31.7年。这就是说每个人执政一秒钟的话全国大概要用32年的时间。5.讨论:如何才能让一秒钟发挥最大效用实现所谓的“能人政治、清明政治”?结论是:每个人只可能说一句如“同志们好”这样最简单的话。这就是说在这轮流执政的32年时间里无论谁来执政,任何人什么事都干不成。那么把时间延长到一年、二年、三年会怎样?这样耗费的时间长会使大多数人根本来不及推行自己的施政理念就已灰飞烟灭。看来这种观点连基本的权利都实现不了,更实现不了能人政治 《让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在课堂涌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0188.html
作者/高存升
思想品德其实是对学生进行思维习惯、领悟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良好社会认同的培养。这些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依赖于学生的深度参与和体验。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真正的认知主体和行为主体的学生必须积极、深入地参与进来,在交流、碰撞、领悟中有所收获,课堂教学才能有实效。
一、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引发学生思考、感悟
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往往依赖于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程度。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者要用适当的教育机智,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审美情趣。”教育者要善于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自愿投入其中,乐于运用自己的机智去探求、用自己的能力去辨别、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悟、用自己的理智去收获。例如,讲授自立自强时,我利用学生对周杰伦的追捧心理,给他们讲述这位小眼睛的歌手在未成名前的艰苦生活。在学生津津乐道于周杰伦的星座、爱好时,学生进一步知道他超乎常人的艰辛付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才是他真正成功的原因。只有当学生们愿意去摸索时,才愿意付出行动,才会在摸爬滚打中有感悟、有收获。教学中能否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决定有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留出师生真争论的空间,激发观点交锋、碰撞作为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课程,思品课教学必须让学生的思想自然流露、相互碰撞才会实现有效性。人文精神的实质是自由精神,自由精神的培养需要自由思想的空间,自由思想空间离不开自然感情的流露。学生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探究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才是教师最应该关注的。让学生的思想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教师才会知道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教师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注重求同却忽视存异,往往为了实现所谓的教学目标而以预想的种种方式束缚自由思想,禁锢自然情感的流露。教学中留下争论空间,让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想法可以自然表露出来,也许不同的见解会遭遇到对方的批评,但是,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在坚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既是一个论证自己观点正确性的过程,也是一个吸纳、兼容别人观点的过程。在学习社会公平教学时,有一个学生认为现在社会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差距的扩大会导致社会不公,他还举例一位罪行累累的黑社会老大却能因为有钱由县人大代表逐步变为市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面对如此观点我多少有些担心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的辩证性和正确性,于是把这个观点交给全班同学讨论,看看学生们的思想态度。出乎我的意料,多数同学认为中纪委介入、黑老大被抓,表明社会还是公平的,他们可能一时得意,绝不会猖狂下去。实践表明,有时这种自由的交锋不一定需要教师的指引或者纠正就可“百川归大海”,最终达到教育目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能否留下一个适合学生独立思考、自然流露自己观点的环境,让不同的观点交锋,是实现思想品德课思想性的重要手段。
三、精心设置课堂生成的问题,调动思维积极参与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学生积极的思维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不在于课堂氛围的活跃与否,而在于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深浅。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开手脚、抛出问题,让学生感到“好像是这样,又似乎不是这样”,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困惑、再探索。学生苦苦思索如果终有回报,其学习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思维也会停留在亢奋的状态中,这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效上都会收益很多。例如,在讲解正义行为也必须有限度时,我们给出了一个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思考、判断:银川市某小区的电动车屡次被盗,业主们谈贼色变。一天傍晚,三名业主在发现有小偷摸进车棚准备盗车时,为了制止小偷的盗窃行为,众人一拥而上你一拳我一脚把小偷打翻在地,其他丢失电动车的业主闻讯赶来又是一番拳脚相加,等到警察赶来众人已致使小偷小腿骨折、不能独立行走。学生通过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运用法律常识自然会懂得:即使是正义的行为也要有限度,否则就可能变成非正义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让学生的思维积极动起来,由困惑而想动,再到行动,直至会动,就会事半而功倍,收效明显。
四、巧用归谬方式,引领学生自我反省
给初三学生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时,有位学生振振有词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既然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就应该让人民轮流来执掌政权,这样做不仅能让真正有才能的人不被埋没,还能使国家实现能人政治、清明政治。我没有正面评价这样一个貌似合理的说法,而是安排所有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做了以下步骤的活动:1.征求意见:向全班学生征求愿意管理国家事务的意向,结果全班人人请举手。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当代中学生有着较强的民主意识。2.能力自评:觉得自己能够胜任领导职务且管理的绝对的好人请举手,结果还是人人举手,也就是说全班六十余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把国家治理好的贤人,没有人觉得自己不行。3.根据本班的测试结果推测一下全国有多少人愿意管理国家事务,其结果大概至少有十亿人愿意。4.根据测试结果预算一下:如果每人执政一年大约需要多少年?每个人执政一月需要多少年?每人执政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钟大致需要多少时间?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一展抱负,为了公平执政时间不缩短。最后一秒钟的答案很快出来:1000000000/60=16666667分钟/60=277778小时/24=11574天/365≈31.7年。这就是说每个人执政一秒钟的话全国大概要用32年的时间。5.讨论:如何才能让一秒钟发挥最大效用实现所谓的“能人政治、清明政治”?结论是:每个人只可能说一句如“同志们好”这样最简单的话。这就是说在这轮流执政的32年时间里无论谁来执政,任何人什么事都干不成。那么把时间延长到一年、二年、三年会怎样?这样耗费的时间长会使大多数人根本来不及推行自己的施政理念就已灰飞烟灭。看来这种观点连基本的权利都实现不了,更实现不了能人政治 《让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在课堂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