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命题生活化刍议
思想品德课命题生活化刍议
作者/缪永红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一课程建设理念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思想品德课的考试命题均提出了生活化的要求。对日常教与学起着重要导向作用的考试命题,更应立足于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
一、思想品德课命题生活化的现实意义
思想品德课是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从课程的建构看,较之其他课程,更应体现实践性要求,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更加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思想品德课命题的生活化无论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命题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课师生关系重新定位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关系中的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更应是合作者。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中,我们应建立“学友型”师生关系,师生应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思想品德课承载着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塑造健全人格和高尚灵魂的重任。其日常教学更应体现师生生命与生命、心灵和心灵的对话、碰撞、交流。正是在这种信息的双向交互中师生的生命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有机组成部分的命题环节,摒弃过去“从书本到试卷、从试卷回书本”的做法,更多体现生活情节、涉及生活问题,有助于我们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命题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模式根本转变的需要。尽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思想品德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有所撼动,不少教师开始走出“满堂灌”的授课方法,但“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仍然较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滞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步伐。(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事实上,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源泉并不在教材、教参,而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的日常教学应立足教材,但绝不能囿于教材,因为“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而且这些内容更能触发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因此,对日常教学有着重要导向作用的考试命题,只有充分体现出生活化趋向和要求,才能使教师在教学理念和行为上实现根本性转变,也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充盈生活的气息。
命题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方式有效转变的需要。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从学习心理上讲,学生对外来信息存在抗拒、排斥倾向,因为他们无法自主地对信息进行个人判断和筛选。其实考量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不只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新知识、获取了多少新信息,而在于学生能否将新知识、新信息经过甄别后,转化为自身内在的品质要求。这一转化过程正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自我反思和提升的过程。因此,思想品德课命题应突出对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自觉地进行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才能有效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能力的提高。
命题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课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育人功效的需要。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师生、生生互学互助,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合作、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向指明了方向。然而,在命题的唯知识化做法下,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持续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其内在素养和生命质量就不可能有效提升。我们不仅要在思品课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情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情感体验;而且应将这一理念延伸到考试环节之中,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试题环境中,真实体验并反映出自身的能力和内在品质。
二、思想品德课命题生活化举措初探
与其他科目相比,思想品德课命题生活化有更为强烈的学科内在要求,因为这一课程更加强调综合性,即课程与初中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是对学生在这些领域中的体验、认识和遇到的问题所进行的梳理、加工和提炼。这也为命题生活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预设目标的生活化。要真正在思想品德课命题中体现生活化要求,并让考试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首先就要预设生活化的考试目标。我们应把考试作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是学生锻炼能力、提高品质的重要平台,并能对学生起到“导之以行”的作用。我们要彻底摒弃让学生“背条条、考条条”的机械做法,要将必要的知识考查有机融人日常生活的情景之中,突出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个人品质外显情况。201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思想品德第16题,尽管涉及了“环保护境”、“节约资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多个知识点,但其巧妙引用了学生所熟知的影星成龙解决喝剩矿泉水的做法,并设问“像成龙这样的著名影星有必要如此节约吗?”让学生在思辨中接受教育,在名人言行的感召中逐步自觉践行“环保”、“节能”、“创新”等要求。该题预设的考查目标显然已经摆脱了“纯知识化”的束缚,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不仅起到了考查功效,也较好地发挥了育人功能。
材料选用的生活化。思想品德课无论是日常教学内容,还是试题,曾经在很多人看来是“大而空”、“大而全”。即便是因为对知识点的考查需要而选取的材料也多以国际国内重大时事为主。我们不否认学生应掌握必要的重大时事内容,但这些重大时事毕竟与初中生的生活距离较为遥远,要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理解分析,甚至要他们结合自身实际谈个人打算,学生只会死搬硬套书本知识,泛泛而谈。与课堂教学一样,思想品德课命题 《思想品德课命题生活化刍议》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0361.html
作者/缪永红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一课程建设理念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思想品德课的考试命题均提出了生活化的要求。对日常教与学起着重要导向作用的考试命题,更应立足于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
一、思想品德课命题生活化的现实意义
思想品德课是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从课程的建构看,较之其他课程,更应体现实践性要求,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更加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思想品德课命题的生活化无论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命题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课师生关系重新定位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关系中的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更应是合作者。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中,我们应建立“学友型”师生关系,师生应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思想品德课承载着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塑造健全人格和高尚灵魂的重任。其日常教学更应体现师生生命与生命、心灵和心灵的对话、碰撞、交流。正是在这种信息的双向交互中师生的生命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有机组成部分的命题环节,摒弃过去“从书本到试卷、从试卷回书本”的做法,更多体现生活情节、涉及生活问题,有助于我们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命题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模式根本转变的需要。尽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思想品德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有所撼动,不少教师开始走出“满堂灌”的授课方法,但“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仍然较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滞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步伐。(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事实上,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源泉并不在教材、教参,而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的日常教学应立足教材,但绝不能囿于教材,因为“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而且这些内容更能触发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因此,对日常教学有着重要导向作用的考试命题,只有充分体现出生活化趋向和要求,才能使教师在教学理念和行为上实现根本性转变,也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充盈生活的气息。
命题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方式有效转变的需要。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从学习心理上讲,学生对外来信息存在抗拒、排斥倾向,因为他们无法自主地对信息进行个人判断和筛选。其实考量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不只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新知识、获取了多少新信息,而在于学生能否将新知识、新信息经过甄别后,转化为自身内在的品质要求。这一转化过程正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自我反思和提升的过程。因此,思想品德课命题应突出对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自觉地进行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才能有效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能力的提高。
命题生活化是思想品德课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育人功效的需要。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师生、生生互学互助,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合作、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向指明了方向。然而,在命题的唯知识化做法下,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持续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其内在素养和生命质量就不可能有效提升。我们不仅要在思品课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情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情感体验;而且应将这一理念延伸到考试环节之中,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试题环境中,真实体验并反映出自身的能力和内在品质。
二、思想品德课命题生活化举措初探
与其他科目相比,思想品德课命题生活化有更为强烈的学科内在要求,因为这一课程更加强调综合性,即课程与初中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是对学生在这些领域中的体验、认识和遇到的问题所进行的梳理、加工和提炼。这也为命题生活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预设目标的生活化。要真正在思想品德课命题中体现生活化要求,并让考试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首先就要预设生活化的考试目标。我们应把考试作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是学生锻炼能力、提高品质的重要平台,并能对学生起到“导之以行”的作用。我们要彻底摒弃让学生“背条条、考条条”的机械做法,要将必要的知识考查有机融人日常生活的情景之中,突出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个人品质外显情况。201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思想品德第16题,尽管涉及了“环保护境”、“节约资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多个知识点,但其巧妙引用了学生所熟知的影星成龙解决喝剩矿泉水的做法,并设问“像成龙这样的著名影星有必要如此节约吗?”让学生在思辨中接受教育,在名人言行的感召中逐步自觉践行“环保”、“节能”、“创新”等要求。该题预设的考查目标显然已经摆脱了“纯知识化”的束缚,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不仅起到了考查功效,也较好地发挥了育人功能。
材料选用的生活化。思想品德课无论是日常教学内容,还是试题,曾经在很多人看来是“大而空”、“大而全”。即便是因为对知识点的考查需要而选取的材料也多以国际国内重大时事为主。我们不否认学生应掌握必要的重大时事内容,但这些重大时事毕竟与初中生的生活距离较为遥远,要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理解分析,甚至要他们结合自身实际谈个人打算,学生只会死搬硬套书本知识,泛泛而谈。与课堂教学一样,思想品德课命题 《思想品德课命题生活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