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现实主题:效率与质量
学校管理的任务总是由不同时期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决定的。也就是说,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在现阶段,我为什么把效率与质量突出出来呢?一方面是我国教育正面临着,教育资源短缺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并存的现实,而且教育结构不合理,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教育决策的失误,也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如何提高有限的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学校管理需要优先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在教育普及目标初步实现之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向质量转移,国际教育的竞争也集中在质量的竞争上,所以发展高质量的教育无疑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理所当然的也应当是学校管理的重点。现在我们说教育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不仅指的是教育的机会,而且也包括教育的质量。
效率问题: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
效率是影响一个系统或一个单位实际成效的关键,也是其内部组织状态与运行状态,即管理水平的表征。管理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提高系统或单位的运行效能。对学校而言,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人、财、物的使用效率,即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使用效率。
1.物质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学校的基础设施无疑是基本的办学条件。教育大发展时期,一般都是教育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的时期,中国目前正处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学校领导需要用较大的精力致力于学校硬件建设,很多学校面临的大量工作都集中在这方面。
从效率的观点看,一方面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应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外部附加的需要,如标志性建设、示范性学校和参观展览的需要等。学校建设不是城市的公共建筑(城市需要注重标志建筑),学校建设的出发点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校舍和校园重在为学生营造便于学习和潜移默化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而不是追求高档豪华的建筑和设施;学校生活设施重在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益,而不是追求舒适享受,所以要从学校的基本规律出发,从国情出发,有效地使用好有限的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学校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各种设施的利用率。我对中小学情况不太了解。过去,我在上海高校工作的时候,曾对高校一万元以上的仪器利用率做过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单位时间利用率是不高的。中小学校把计算机和其它设备摆在那里供参观的情况也有。能否考虑用若干指标来考量利用率的高低,当然其中应当包括培养成本的考量。
2. 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的关系。从原则上讲,人力资源的开发应大于物质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对学校来讲更是如此,问题在于实施与运作。要从整体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在教育战略选择上把教师教育、把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摆在战略重点的地位,从源头上保证优秀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而从学校的角度说,在有了基本办学条件以后,要把学校建设和投入的重点放到师资队伍建设上。
3.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这包含双重内容:一方面要建立一种投入产出、选优汰劣的竞争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立教师资格制度。另一方面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学校管理把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两个方面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是并重的。
这里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即市场机制与以人为本原则的关系。在管理理念中有权威与自由、竞争与合作(和谐)的关系,在管理实践中有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领导与群众、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等。这也是当今时代社会管理和国家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如何既保证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又保持可持续繁荣和社会团结,这可能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管理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当然是强调效率的,强调优胜劣汰,这样的做法,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它带来的问题可能会损害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带来社会公平和公正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天讨论市场经济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时候,当我们在强调效率的时候,同时要注意到教育的最重要目的是要逐步地促进社会成员的公平发展。
质量问题:支持与保障。
教育质量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程度,远比物质产品的质量复杂,它的影响和形成因素、它的衡量和评价标准都不像物质产品那样清晰,所以,教育系统不能简单搬用企业的ISO9000质量认证。我国有关部门准备制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希望在这方面能有所进展。
效能评价,是质量和效率的统一问题。我提出一个效能测定的观点,要把效率和质量统一起来。我认为,要考量一个学校的质量,就要考量它的效能。也就是说,在进校的时候,它的生源是什么水平,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间,成本是多少;最后出校门时,学生在你这个学校提高的程度究竟有多大。我觉得要逐步找到质量和效率相统一的一些衡量指标。
在效率与质量统一的问题上,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规模与质量的统一,质量与成本的统一,硬件与软件的统一。为了实现这些统一,在学校管理上需要做好三个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包括校园建设)、学科建设规划和队伍建设规划。
《学校管理的现实主题: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