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教学素材的选择与运用
思品课教学素材的选择与运用
作者/万敏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就告诉我们,教材不是圣经,而是体现课程标准的一种载体和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只要不违背课程标准,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调整、删减、补充或更新。
基于上述课程理念,广大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补充大量的教学素材,但要科学地选择和使用。笔者在近年来的听课活动中,发现本地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在选择、使用教学素材方面缺乏科学性。下面结合老师们在选择材料、运用材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淡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在选择和使用素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1.素材的内容扣题不紧。
案例一:有位老师在上“创建新集体”时,为了突出“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力量大”这两个主题思想时,选用了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评析:歌曲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素材,但是我们在选用歌曲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歌词的内容,要选用能够烘托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生成教学目标的歌,否则,就会误导学生的思维,干扰课堂教学。在《敢问路在何方?》中,虽有分工协作(你挑着担,我牵着马),但更主要的是渲染了西出取经的艰险(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衬托出了取经者的顽强。这与“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力量大”的主题不完全吻合。如果改用《众人划桨开大船》似乎更好一点。“一支竹篙呀,难度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一棵小树呀,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哟,并肩耐岁寒,耐岁寒。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一支竹篙、一棵小树,都是各自为政,成不了大器,所以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大伙同舟共济,才能开大船,才能使海让路,使浪靠边,可见集体的力量大无边。把两首歌一比较,应该选用哪一首就不言而喻了。
2.素材的类型选择不当。
案例二:有一位老师在上“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为了说明“有生命这个世界才精彩”的观点,采取了以下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出示二组图片,分别是人类、动物、植物、青山绿水的图片和荒无人烟的沙漠、秃岭以及干涸小河的图片;第二个环节,提问“看了这两组图片后,你有什么感想?”
评析:在思品课教学中,可供用来印证同一主题的素材类型是很多的,但是,不同情景下,不同类型的素材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上面这位老师,其设计思路应该说是很不错的,学生看了两组图片后,也能自然生成“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教学目标。但相比之下,她还没有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在素材类型的选择上稍有不足,因为该校已实现多媒体教学,如果能围绕主题展示二段相关视频,如在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里截取二段相关的音像视频,其效果会更好。生命在于运动,用动态的音像视频将各种生命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青山绿水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沙漠、秃岭、小河断流等死气沉沉的现象进行对比,必会给学生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有了生命,世界才充满活力,才精彩纷呈”。用视频将生命的运动特征反映出来,既丰富了教学形式、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可更为直观、形象地凸显主题,引发学生自主生成教学目标。
3.素材脱离当地实际。
案例三:有一位老师在上“身边的诱惑”这一框时,为了证明赌博是一种消极的诱惑,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他给学生提供了如下素材:桐庐县黄家店村的黄某某与一群哥们在酒店玩十三道(一种赌博的形式),输了一万多元钱,第二天早上回家后,向妻子要钱赶本,结果与妻子发生激烈争吵,妻子一怒之下撞墙而亡。
评析:思想品德课程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增强课程内容的可信度,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从而增强课程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这一理念,上面这位老师的做法就显得有点不妥,(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因为他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没有扣住“身边”二字进行选材,是空对空的说教,给学生虚无缥缈的感觉。
4.没有充分挖掘素材的内涵。
案例四:有位老师在上“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时,为了突出“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这一主题,投影了华罗庚、莫扎特、姚明等名人的图片,尔后教师分别介绍了以上名人,接着就投影结论:要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品质,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是多样的。
评析:在介绍这些名人时,应将他们各自的独特性挖掘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地得出“走适合自己的个性、特长的成才之路,更利于展示自己的风采,为人类和社会多做贡献、做好贡献”这个观点。如,华罗庚从小就对数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即便是在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回家帮父亲料理杂货铺的情况下,也不放弃。顾客来了,就帮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数学题。有时人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的结果当做顾客应付的货款,把顾客吓了一大跳。莫扎特3岁起就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据说在他还不会写字的时候便已会作曲了。6岁时,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再如,学生们都熟悉的篮球巨星姚明,他从小就比同龄人高出许多,再加上他的父母都是篮球运动员,潜移默化之中,他对篮球的兴趣和悟性,就逐渐显露出来。10岁那年,他进了区少年体校接受业余训练;5年后,他进入上海青年队;18岁入选 《思品课教学素材的选择与运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0493.html
作者/万敏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就告诉我们,教材不是圣经,而是体现课程标准的一种载体和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只要不违背课程标准,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调整、删减、补充或更新。
基于上述课程理念,广大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补充大量的教学素材,但要科学地选择和使用。笔者在近年来的听课活动中,发现本地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在选择、使用教学素材方面缺乏科学性。下面结合老师们在选择材料、运用材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淡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在选择和使用素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1.素材的内容扣题不紧。
案例一:有位老师在上“创建新集体”时,为了突出“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力量大”这两个主题思想时,选用了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评析:歌曲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素材,但是我们在选用歌曲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歌词的内容,要选用能够烘托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生成教学目标的歌,否则,就会误导学生的思维,干扰课堂教学。在《敢问路在何方?》中,虽有分工协作(你挑着担,我牵着马),但更主要的是渲染了西出取经的艰险(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衬托出了取经者的顽强。这与“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力量大”的主题不完全吻合。如果改用《众人划桨开大船》似乎更好一点。“一支竹篙呀,难度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一棵小树呀,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哟,并肩耐岁寒,耐岁寒。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一支竹篙、一棵小树,都是各自为政,成不了大器,所以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大伙同舟共济,才能开大船,才能使海让路,使浪靠边,可见集体的力量大无边。把两首歌一比较,应该选用哪一首就不言而喻了。
2.素材的类型选择不当。
案例二:有一位老师在上“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为了说明“有生命这个世界才精彩”的观点,采取了以下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出示二组图片,分别是人类、动物、植物、青山绿水的图片和荒无人烟的沙漠、秃岭以及干涸小河的图片;第二个环节,提问“看了这两组图片后,你有什么感想?”
评析:在思品课教学中,可供用来印证同一主题的素材类型是很多的,但是,不同情景下,不同类型的素材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上面这位老师,其设计思路应该说是很不错的,学生看了两组图片后,也能自然生成“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教学目标。但相比之下,她还没有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在素材类型的选择上稍有不足,因为该校已实现多媒体教学,如果能围绕主题展示二段相关视频,如在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里截取二段相关的音像视频,其效果会更好。生命在于运动,用动态的音像视频将各种生命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青山绿水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沙漠、秃岭、小河断流等死气沉沉的现象进行对比,必会给学生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有了生命,世界才充满活力,才精彩纷呈”。用视频将生命的运动特征反映出来,既丰富了教学形式、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可更为直观、形象地凸显主题,引发学生自主生成教学目标。
3.素材脱离当地实际。
案例三:有一位老师在上“身边的诱惑”这一框时,为了证明赌博是一种消极的诱惑,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他给学生提供了如下素材:桐庐县黄家店村的黄某某与一群哥们在酒店玩十三道(一种赌博的形式),输了一万多元钱,第二天早上回家后,向妻子要钱赶本,结果与妻子发生激烈争吵,妻子一怒之下撞墙而亡。
评析:思想品德课程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增强课程内容的可信度,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从而增强课程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这一理念,上面这位老师的做法就显得有点不妥,(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因为他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没有扣住“身边”二字进行选材,是空对空的说教,给学生虚无缥缈的感觉。
4.没有充分挖掘素材的内涵。
案例四:有位老师在上“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时,为了突出“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这一主题,投影了华罗庚、莫扎特、姚明等名人的图片,尔后教师分别介绍了以上名人,接着就投影结论:要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品质,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是多样的。
评析:在介绍这些名人时,应将他们各自的独特性挖掘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地得出“走适合自己的个性、特长的成才之路,更利于展示自己的风采,为人类和社会多做贡献、做好贡献”这个观点。如,华罗庚从小就对数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即便是在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回家帮父亲料理杂货铺的情况下,也不放弃。顾客来了,就帮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数学题。有时人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的结果当做顾客应付的货款,把顾客吓了一大跳。莫扎特3岁起就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据说在他还不会写字的时候便已会作曲了。6岁时,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再如,学生们都熟悉的篮球巨星姚明,他从小就比同龄人高出许多,再加上他的父母都是篮球运动员,潜移默化之中,他对篮球的兴趣和悟性,就逐渐显露出来。10岁那年,他进了区少年体校接受业余训练;5年后,他进入上海青年队;18岁入选 《思品课教学素材的选择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