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中的发现教学
思想政治课中的发现教学
口储昭柏
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有人认为,发现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科,只比较适合于那些可以引出多种假设并能明确展开的数理学科。但笔者却不以为然,撇开模式的困顿,撷取发现教学理念应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有其理论上的必要性、可能性,也有实践上易操作、变革教学方式的现实意义。
一、发现教学理念与思想政治课
(一)发现教学理念融入思想政治课比发现教学模式更为灵动
发现教学模式是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这一教学模式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已知事实或现象中推导出未知,形成概念,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独创精神,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其操作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材料→作出假设→检验假设→作出结论。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推行发现教学模式,的确有费时费力、适应面窄等局限性,但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发现学习。剥落发现教学模式的外壳,提取其精髓——发现教学理念,不固守程序的步步“精”心,不在乎形式而在乎神往,可以避模式之短扬理念之长。理念较之于模式,在乎其灵动,一则故事、一段生活、一张照片、一句感言都可能包含着发现的奥秘,都可能吸引学生探寻的目光。当用则用,俯拾即是,当停则停,骤然过渡;既可以有效预设,也可以动态生成;并且,有助于改变千人一面的僵化,形成自己的个性与创新。
从发现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理念呢?就其基本面而言:(1)发现学习进行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2)重视学生内部动机,强调自主性、探究性,尽可能地开发人的智力、潜力;(3)发现过程主要是一种“再发现”,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
(二)发现教学理念与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天然契合
新课程标准取代以往的教学大纲,不仅仅是名词概念上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理念上的升华。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现行教材是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不刻意遵循传统的理论逻辑,走的是一条生活逻辑路线,从生活之中生成理论。在课文中有意识地留出了一些“问题地带”,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出现,每一目设有2-3个探究活动,每一单元设有综合探究,为教师引领学生预留了可操控的空间。探究的设置,是教材最为出彩的地方,也是教学最易出彩的地方。
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提出早在20世纪60年代,现在拿过来并不过时,它与今天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学习仍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极大程度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发现学习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其实质就是“探究性学习”。
(三)发现教学理念能够破解思想政治课教学由来已久的痼疾
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就其长期性、集中性、多发性问题而言,主要表现为机械使用、过度使用讲授法。讲授法有其存在的空间,但机械、过度使用弊病很大。任何内容、任何时候都由教师讲解,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生硬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话语权、思考权,其结果是学生几乎完全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的形成刺激——反应的连接,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强调的是,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发现教学使教学从罗列观点、“述而不作”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学生学到的将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知识教条,不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机械理论。而是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完美统一的“营养大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有一种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现教学理念合乎人的天性和认知规律。所以,有的放矢地运用“发现教学”理念于思想政治课是对讲授法的现实超越,是合乎教学规律的本质回归。
二、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发现教学的实践探索
研究发现教学理念,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通过实践证明确实有效,才能得到认可、坚持和推广。
(一)情景引导
布鲁纳强调,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创设情境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好的情境能触动学生心灵,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求知欲,增强学习兴趣。
如,上《生活与哲学》开篇时,我没有按照以往的套路从哲学史讲起,而是以PPT彩色简笔漫画的形式,一一展现“刀刀狗”的奇思妙想: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儿都是流浪
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我无法不是我自己
生活的一半是倒霉,另一半是如何处理倒霉
老天忘了给我翅膀,于是我用幻想飞翔
“太有意思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哲学吗?”……学生们很兴奋,“在繁星点缀的星夜,仰望天空,你曾有过刀刀狗般的遐想吗?”我注意引导着,“每个人就是天上一颗星星吗?”“星星晚上出来,白天躲到哪里去了?”“宇宙是大爆炸引起的,大爆炸又是什么引起的?”……学生们如数家珍地议论着,“从这些思考中,你能不能发现通向哲学的一扇扇门在哪里?”我进一步引导着,有的说是“一颗童心”、有的说是“天才般的想象”、有的说是“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实践”
“刀刀狗”的故事以童话般的意境把学生引入了思考人生、思考宇宙的哲学世界,一步一步地引导,把学生推向了“想”、“说”、“悟”的前台,让学生自己发现高深莫测的 《思想政治课中的发现教学》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0906.html
口储昭柏
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有人认为,发现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科,只比较适合于那些可以引出多种假设并能明确展开的数理学科。但笔者却不以为然,撇开模式的困顿,撷取发现教学理念应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有其理论上的必要性、可能性,也有实践上易操作、变革教学方式的现实意义。
一、发现教学理念与思想政治课
(一)发现教学理念融入思想政治课比发现教学模式更为灵动
发现教学模式是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这一教学模式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已知事实或现象中推导出未知,形成概念,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独创精神,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其操作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材料→作出假设→检验假设→作出结论。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推行发现教学模式,的确有费时费力、适应面窄等局限性,但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发现学习。剥落发现教学模式的外壳,提取其精髓——发现教学理念,不固守程序的步步“精”心,不在乎形式而在乎神往,可以避模式之短扬理念之长。理念较之于模式,在乎其灵动,一则故事、一段生活、一张照片、一句感言都可能包含着发现的奥秘,都可能吸引学生探寻的目光。当用则用,俯拾即是,当停则停,骤然过渡;既可以有效预设,也可以动态生成;并且,有助于改变千人一面的僵化,形成自己的个性与创新。
从发现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理念呢?就其基本面而言:(1)发现学习进行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2)重视学生内部动机,强调自主性、探究性,尽可能地开发人的智力、潜力;(3)发现过程主要是一种“再发现”,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
(二)发现教学理念与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天然契合
新课程标准取代以往的教学大纲,不仅仅是名词概念上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理念上的升华。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现行教材是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不刻意遵循传统的理论逻辑,走的是一条生活逻辑路线,从生活之中生成理论。在课文中有意识地留出了一些“问题地带”,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出现,每一目设有2-3个探究活动,每一单元设有综合探究,为教师引领学生预留了可操控的空间。探究的设置,是教材最为出彩的地方,也是教学最易出彩的地方。
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提出早在20世纪60年代,现在拿过来并不过时,它与今天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学习仍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极大程度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发现学习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其实质就是“探究性学习”。
(三)发现教学理念能够破解思想政治课教学由来已久的痼疾
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就其长期性、集中性、多发性问题而言,主要表现为机械使用、过度使用讲授法。讲授法有其存在的空间,但机械、过度使用弊病很大。任何内容、任何时候都由教师讲解,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生硬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话语权、思考权,其结果是学生几乎完全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的形成刺激——反应的连接,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强调的是,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发现教学使教学从罗列观点、“述而不作”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学生学到的将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知识教条,不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机械理论。而是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完美统一的“营养大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有一种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现教学理念合乎人的天性和认知规律。所以,有的放矢地运用“发现教学”理念于思想政治课是对讲授法的现实超越,是合乎教学规律的本质回归。
二、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发现教学的实践探索
研究发现教学理念,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通过实践证明确实有效,才能得到认可、坚持和推广。
(一)情景引导
布鲁纳强调,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创设情境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好的情境能触动学生心灵,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求知欲,增强学习兴趣。
如,上《生活与哲学》开篇时,我没有按照以往的套路从哲学史讲起,而是以PPT彩色简笔漫画的形式,一一展现“刀刀狗”的奇思妙想: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儿都是流浪
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我无法不是我自己
生活的一半是倒霉,另一半是如何处理倒霉
老天忘了给我翅膀,于是我用幻想飞翔
“太有意思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哲学吗?”……学生们很兴奋,“在繁星点缀的星夜,仰望天空,你曾有过刀刀狗般的遐想吗?”我注意引导着,“每个人就是天上一颗星星吗?”“星星晚上出来,白天躲到哪里去了?”“宇宙是大爆炸引起的,大爆炸又是什么引起的?”……学生们如数家珍地议论着,“从这些思考中,你能不能发现通向哲学的一扇扇门在哪里?”我进一步引导着,有的说是“一颗童心”、有的说是“天才般的想象”、有的说是“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实践”
“刀刀狗”的故事以童话般的意境把学生引入了思考人生、思考宇宙的哲学世界,一步一步地引导,把学生推向了“想”、“说”、“悟”的前台,让学生自己发现高深莫测的 《思想政治课中的发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