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方式与高中政治教学
而喻,这种应用主要是在学研领域中的应用。诚如高中试卷中设计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XX问题”,“你认为如何解决XX问题”之情景下的运用,这种在“分析”、“认为”层面上解决问题,是纸上谈兵式的应用。
虽然是纸上谈兵式的应用,但已不是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属于应用问题了,对它的回答需要运用理论做指导,但不能简单地运用几个概念、判断,进行一番推理就可完成任务的。解答这类问题的核心在于创新,也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答好这类问题。现举例说明如下:
2011年湖南高考文综试题第38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略)
材料二:
我国某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已经完全掌握了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三大核心的产生和创造技术,创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两大发动机品牌,截止2009申请专利4000件,获得授权专利2412件,在国内汽车行业中遥遥领先。先后通过IS09001、ISO/TSI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9年该企业整车销售达50万辆,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冠军,连续7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10年来,该企业已经让100多万消费者实现了轿车梦。
(1)(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假设你是企业的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14分)
这里要回答的问题具有的特点是:①实践性,是实践中提出来的问题。②时代性,自主创新是当前的时代重大课题。
这类问题答案特点是:①开放性,答案角度没有规定,比较宽泛。②多元性,答案要点不一而足。③探究性,这是高考题,书本找不到现成答案,老师平时也没讲到过,复习资料上也未曾见到过的。
上述特点说明,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完全依赖逻辑思维来完成,关键要靠创新思维。因为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二者的特点和适用领域是有区别的。逻辑思维是从概念出发,依靠现成的理论定论,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形式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因此,它适用于学理研究领域。创新思维则是从事实出发,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着力于研究新情况、提出新课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方案、解决新问题,因此,它适用于现实应用领域。上述题中情形,完全适合采用创新思维,也只有创新思维才能回答好这样的问题。参考答案如下:
第一层问题: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答:①有利于开发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②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产品销路;③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第二层问题: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答:①加大开发研究投入;②创造条件吸引优秀技术人才;③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活动;④通过奖金、股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⑤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合作;⑥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上述答案虽然是命题人早已设计好了的,但对于考试生来说,是未曾见过的,且阅卷时,又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答案,超出上述给定答案之外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获分。
考生只能以所学某些知识或理论为基础,着眼于问题,结合试题中给出的材料,进行独立性、探究性、多向性、新颖性、辩证性、超越性、建构性思维。发别人之所未发,表别人之所未表,想自己前所未想,答自己前所未答,才能拟出前所未有的答案。这种答题的过程就是创新思维的过程。如果考生不能进行创新思维,而是一味地去回忆老师讲过的原理,一味地去再现资料上看过的答案,一味地去复制教材上陈述的观点,抑或重复“上课做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默笔记”的笔记主义思维,应对考试,其结果必将一无所答,一字无成。可见,创新思维是解答应用问题的灵魂。
三、形象思维是驱散理论云雾的阳光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理论如何掌握高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呢?这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开头部分论证了逻辑思维是掌握基本理论的拐杖,但实践证明,简单地、重复地、纯粹地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概念、判断、推理,学生会产生枯燥感、厌倦感。然而,“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诗句就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要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掌握理论,不能过度地运用逻辑思维,而要把学生带进生活的常青树下,吸收生活的新鲜空气,欣赏现实的美丽风景。具体方法就是常运用经典故事、生活事例、时政要闻、图表漫画等形象素材,来揭示深奥、抽象的政治道理。引导学生在形象思维中理解、记忆抽象的政治理论,在引人人胜中驱散理论的云雾,洞悉真理的光芒。举例说明如下:
【例一】在高中《经济生活》中,必须要学生懂得的一个重要经济理论是:合理的分配制度是分配公平的制度保障。这一道理如果用逻辑思维方法,很难说明。因此我就引用了罗尔斯的分粥故事。
罗尔斯把财富比作一锅粥,一群人来分。那如何分呢?罗尔斯罗列了五种分粥法:
方法一:拟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换了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结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耐。结论: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结论:毕竟是人不是神!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粥分完,早就凉了!结论:类似的情况政府机构比比皆是!
方法五:每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结果呢?每次7只碗里的粥都是一样多,就如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讲完这个故事后,问学生,“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经济学道理?”不少同学都点头微笑,示意明白:合理的分配制度是分配公平的保障。
【例二】用一个故事揭示多个哲学道理,是哲学复习教学常用的方法。一次,我引用 《浅谈思维方式与高中政治教学(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1030.html
虽然是纸上谈兵式的应用,但已不是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属于应用问题了,对它的回答需要运用理论做指导,但不能简单地运用几个概念、判断,进行一番推理就可完成任务的。解答这类问题的核心在于创新,也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答好这类问题。现举例说明如下:
2011年湖南高考文综试题第38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略)
材料二:
我国某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已经完全掌握了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三大核心的产生和创造技术,创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两大发动机品牌,截止2009申请专利4000件,获得授权专利2412件,在国内汽车行业中遥遥领先。先后通过IS09001、ISO/TSI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9年该企业整车销售达50万辆,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冠军,连续7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10年来,该企业已经让100多万消费者实现了轿车梦。
(1)(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假设你是企业的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14分)
这里要回答的问题具有的特点是:①实践性,是实践中提出来的问题。②时代性,自主创新是当前的时代重大课题。
这类问题答案特点是:①开放性,答案角度没有规定,比较宽泛。②多元性,答案要点不一而足。③探究性,这是高考题,书本找不到现成答案,老师平时也没讲到过,复习资料上也未曾见到过的。
上述特点说明,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完全依赖逻辑思维来完成,关键要靠创新思维。因为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二者的特点和适用领域是有区别的。逻辑思维是从概念出发,依靠现成的理论定论,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形式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因此,它适用于学理研究领域。创新思维则是从事实出发,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着力于研究新情况、提出新课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方案、解决新问题,因此,它适用于现实应用领域。上述题中情形,完全适合采用创新思维,也只有创新思维才能回答好这样的问题。参考答案如下:
第一层问题: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答:①有利于开发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②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产品销路;③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第二层问题: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答:①加大开发研究投入;②创造条件吸引优秀技术人才;③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活动;④通过奖金、股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⑤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合作;⑥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上述答案虽然是命题人早已设计好了的,但对于考试生来说,是未曾见过的,且阅卷时,又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答案,超出上述给定答案之外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获分。
考生只能以所学某些知识或理论为基础,着眼于问题,结合试题中给出的材料,进行独立性、探究性、多向性、新颖性、辩证性、超越性、建构性思维。发别人之所未发,表别人之所未表,想自己前所未想,答自己前所未答,才能拟出前所未有的答案。这种答题的过程就是创新思维的过程。如果考生不能进行创新思维,而是一味地去回忆老师讲过的原理,一味地去再现资料上看过的答案,一味地去复制教材上陈述的观点,抑或重复“上课做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默笔记”的笔记主义思维,应对考试,其结果必将一无所答,一字无成。可见,创新思维是解答应用问题的灵魂。
三、形象思维是驱散理论云雾的阳光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理论如何掌握高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呢?这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开头部分论证了逻辑思维是掌握基本理论的拐杖,但实践证明,简单地、重复地、纯粹地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概念、判断、推理,学生会产生枯燥感、厌倦感。然而,“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诗句就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要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掌握理论,不能过度地运用逻辑思维,而要把学生带进生活的常青树下,吸收生活的新鲜空气,欣赏现实的美丽风景。具体方法就是常运用经典故事、生活事例、时政要闻、图表漫画等形象素材,来揭示深奥、抽象的政治道理。引导学生在形象思维中理解、记忆抽象的政治理论,在引人人胜中驱散理论的云雾,洞悉真理的光芒。举例说明如下:
【例一】在高中《经济生活》中,必须要学生懂得的一个重要经济理论是:合理的分配制度是分配公平的制度保障。这一道理如果用逻辑思维方法,很难说明。因此我就引用了罗尔斯的分粥故事。
罗尔斯把财富比作一锅粥,一群人来分。那如何分呢?罗尔斯罗列了五种分粥法:
方法一:拟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换了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结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耐。结论: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结论:毕竟是人不是神!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粥分完,早就凉了!结论:类似的情况政府机构比比皆是!
方法五:每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结果呢?每次7只碗里的粥都是一样多,就如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讲完这个故事后,问学生,“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经济学道理?”不少同学都点头微笑,示意明白:合理的分配制度是分配公平的保障。
【例二】用一个故事揭示多个哲学道理,是哲学复习教学常用的方法。一次,我引用 《浅谈思维方式与高中政治教学(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