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
刘玉珍
(大庆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有益尝试,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情境再现,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助于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该文结合有关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策略;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向大学生传授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重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增强课堂的教学感染力,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提高课堂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基础》课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谈谈我对情境教学法的一些认识和在实践中所做一些探索。
一、情境教学法的含义与理论依据
1.情境教学法的含义。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活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抽象、理性的概括。(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就可以为学生架设一座由“生动直观”上升到“抽象思维”的桥梁。
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场所,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成为他人学习的环境,我们随时都在感知和接受他人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促进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
二、情境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情境教学法运用基础首先在于: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师生认同将要创设的具体情境的类型。其次要以创设多种情境为载体,展开情境教学。这是实施情境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多种情境,并以此为载体展开富有实效的情境教学。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的兴趣
高尔基曾说:“开头是最困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找到它”。在课程开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习动机的诱发是情境教学的第一要素,也是情感的诱因。因此在《基础》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是首先要关注的问题,而如何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则成为教学成败的焦点。为此在新课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易激起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绪论》的内容时,我给学生引入了这样一段情境《修养是人生第一课》,通过学生自身生动的讲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道德修养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认识到了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欲望和积极性。
2.铺设情境,寓教于乐,丰富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知识的亲身感受
“寓教于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佳的教学方法之一,只有乐于学习,才能在愉快中接受教育。过去,老师总是担心讲不深、讲不透,喜欢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以为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便可达到效果,结果是学生被动接受,感到乏味厌倦,所以尽管老师费尽心血,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而情境教学却不同,教师可以通过铺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铺设实在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种情境主要是通过教学媒体来铺设,教学媒体一般有:实物媒体,如现场照片,图画和相关道具等;光学媒体如幻灯、投影等等;音响媒体如介绍某一事件的录音等,影视媒体如电影、录相等。”如在讲法律的内容时,我利用投影播放一些真实的案例模拟片断,让学生用学过的法律知识来分析案例,由于是真实的情境再现,生动形象,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3.情境实践,突出主体,使学生体验道德和法律规范的真正意义
夸美纽斯说:“假如一个教师想用知识去照耀一个置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就必须首先激起他的注意,使他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识”。情境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创设典型的情境,紧紧抓住情感的纽带,一步步把学习者引入其中,使学习者仿佛进入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现场,触动学习主体的情绪,从而掀起情感的波浪,驱使学习主体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在好奇的求知欲中探索,在想象的思维中体验和感悟,在充满美、智、趣的环境中产生“情境共鸣”。在《基础》课教学中,这个环节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来实现。如在每讲完一章后,都可以给相应的小组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或以诗歌、小品、相声,或以话剧、哑剧等形式演绎该章节的主题。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因势总结,引导学生的情感取向。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通过同学扮演不同角色,让其身临其境体会不同的处境与情感,加深其对道德与法律规范价值的理解,并影响到其对行为的坚持、反思与抉择;二是通过现场表演和教师的总结煽动,利用“场”的效果把同学的情感推向高潮,达到对学习内容的强化作用。不同主题的轮换、情境创设和同学角色的代演,同学们从不同角度体验道德和法律规范的意义,不断增强对道德与法 《情境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1350.html
刘玉珍
(大庆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有益尝试,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情境再现,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助于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该文结合有关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策略;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向大学生传授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重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增强课堂的教学感染力,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提高课堂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基础》课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谈谈我对情境教学法的一些认识和在实践中所做一些探索。
一、情境教学法的含义与理论依据
1.情境教学法的含义。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活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抽象、理性的概括。(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就可以为学生架设一座由“生动直观”上升到“抽象思维”的桥梁。
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场所,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成为他人学习的环境,我们随时都在感知和接受他人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促进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
二、情境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情境教学法运用基础首先在于: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师生认同将要创设的具体情境的类型。其次要以创设多种情境为载体,展开情境教学。这是实施情境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多种情境,并以此为载体展开富有实效的情境教学。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的兴趣
高尔基曾说:“开头是最困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找到它”。在课程开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习动机的诱发是情境教学的第一要素,也是情感的诱因。因此在《基础》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是首先要关注的问题,而如何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则成为教学成败的焦点。为此在新课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易激起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绪论》的内容时,我给学生引入了这样一段情境《修养是人生第一课》,通过学生自身生动的讲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道德修养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认识到了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欲望和积极性。
2.铺设情境,寓教于乐,丰富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知识的亲身感受
“寓教于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佳的教学方法之一,只有乐于学习,才能在愉快中接受教育。过去,老师总是担心讲不深、讲不透,喜欢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以为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便可达到效果,结果是学生被动接受,感到乏味厌倦,所以尽管老师费尽心血,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而情境教学却不同,教师可以通过铺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铺设实在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种情境主要是通过教学媒体来铺设,教学媒体一般有:实物媒体,如现场照片,图画和相关道具等;光学媒体如幻灯、投影等等;音响媒体如介绍某一事件的录音等,影视媒体如电影、录相等。”如在讲法律的内容时,我利用投影播放一些真实的案例模拟片断,让学生用学过的法律知识来分析案例,由于是真实的情境再现,生动形象,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3.情境实践,突出主体,使学生体验道德和法律规范的真正意义
夸美纽斯说:“假如一个教师想用知识去照耀一个置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就必须首先激起他的注意,使他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识”。情境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创设典型的情境,紧紧抓住情感的纽带,一步步把学习者引入其中,使学习者仿佛进入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现场,触动学习主体的情绪,从而掀起情感的波浪,驱使学习主体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在好奇的求知欲中探索,在想象的思维中体验和感悟,在充满美、智、趣的环境中产生“情境共鸣”。在《基础》课教学中,这个环节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来实现。如在每讲完一章后,都可以给相应的小组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或以诗歌、小品、相声,或以话剧、哑剧等形式演绎该章节的主题。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因势总结,引导学生的情感取向。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通过同学扮演不同角色,让其身临其境体会不同的处境与情感,加深其对道德与法律规范价值的理解,并影响到其对行为的坚持、反思与抉择;二是通过现场表演和教师的总结煽动,利用“场”的效果把同学的情感推向高潮,达到对学习内容的强化作用。不同主题的轮换、情境创设和同学角色的代演,同学们从不同角度体验道德和法律规范的意义,不断增强对道德与法 《情境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