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特点与复习策略
政热点试题可分为显性时政试题和隐性时政试题两类。它们在高考试题中一般通过“一材多题”的客观性试题,和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观察思考的主观性试题两种形式体现出来。
时政性选择题一般是直接以时政内容为切入点,题目和备选项都围绕这些主题设计,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或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解答时政选择题的总体法则是,仔细审题、悉心筛选、果断确定。‘仔细审题’,是指对于题干与题肢,要仔细认真地加以审视,题干,其规定性是什么?特别是题干的‘设问”也就是”题眼’,它决定了选择的方向;‘认真筛选”,是指依据题干的要求,从题肢与题干的关系上加以定夺,一般地说,可以有这样三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将错误的题肢排除出去,因为错误的题肢多数情况下是不选的(只有在逆向选择时,偶有选择!还有一种是引用言论,然后用设问“意思是说”,亦偶有选择);第二次筛选,是将不相关的排除出去;第三次筛选,相关但是不相符的,剩下的才是符合题意的题肢也就是答案。
大多数时政类主观题都要求结合材料组织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过程中,先仔细阅读题目所给背景材料,边阅读边联想其可能涉及和考核的知识点,要开拓思路,注意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评价这一时政材料。有些时政题还会借助图表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解答这类考题要先审读图表材料,包括审读标题、图表和注释,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规定了材料论述的方向,是材料的中心意思,对我们审题和答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有助于考生回答该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所有的图表都是想通过对比来说明一件事、一些道理和原理。因此审图表的关键在于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考生在审图表时,往往会忽视注解,这对正确读懂图表十分不利。注释是图表类论述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常是图表信息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只有把标题、图表、注释三者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轻松地回答问题。
解答时政主观问题,要看清题目要求,善于区分不同问题的不同要求,学会界定运用什么知识回答。简答题通常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形式命题,近几年又以材料简要说明题形式命题,还有带辨别分析的简答题或评析题,要求辨别某种社会现象的是非并简要分析理由。考生审题时,对题目的一词一句都要看清读懂,尤其要注意命题的方向、命题要求的层次,要注意隐性的要求。解答时主要是将教材知识与题目要求挂钩,根据命题的方向和层次,正确选用书本中的相关知识,多角度思考,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不同的知识点予以简要分析说明。解答材料分析题时必须注意: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有时是比较多的,其中有的内容对分析回答问题有用,我们称之为在”真信息’或“有效信息”,反之,就是“假信息”或“无效信息”。如果不分真假的全盘接受,分析回答问题时必然导致不分主次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真假颠倒,分析问题就会离题万里。为此,考生必须首先找全材料中的所有信息点,而后从中筛选分辨。筛选的标准就是看材料内容对分析回答问题是否有用,有用的就是‘真信息”,需保留;反之则是“假信息”,需剔除。可见,审明试题的设问方向、角度等,对准确地分辨材料中的真假信息至关重要。
最后,考生在回答材料题时,要根据材料要求的角度、层次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围绕着题目材料来设计组织答案,做到要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术语科学,避免材料、原理两张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时政类论述题都是“材料在书外,观点在书中’,但也有极少数题目答案隐含在材料之中,尤其是以时政背景为依托,考查经济生活的题目,因为经济生活课本知识是相对稳定的,而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在持续进行着,新的经济现象不断涌现,如果试题列举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时政材料,问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则必须根据材料按照当前的要求做出规范回答。
4.全面复习,把握重点。
在对时政热点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应着重把握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与政史地三科均有联系的,且事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据此,以下时事值得关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三农”问题,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咯,国家宏观调控、收入分配与就业、经济全球化,绿色GDP、“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对外开放的国策,国家统一、国家主权等。
5.掌握方向,精选资料
不少同学喜欢寻找高考的捷径,希望不费力气能拿到高分。因此,把主要精力放在猜题押宝上,研究高考会考什么,出什么题。这种做法很不可取。每年政治高考所涉及的热点是十分广泛的,出题角度和设问方式也灵活多变。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试题不可捉摸,无章可循。经验丰富的高三政治教师,对每年的高考命题和重要热点都能心中有数。他们的这种功夫不是猜题押宝练功成的,而是基于对《考试大纲》的透彻研究。此外,《时事》等考试报刊上发表的试题研究和热点分析文章,多是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从中也可揣摩出一些试题改革和热点考查的方向。
目前,时事复习资料品类繁多,学生便眼花缭乱,产生错觉,误以为资料越多越好。于是,不惜财力购买大量资料。殊不知,不少资料相互抄袭,粗制滥造,且不乏错误与纰漏。学生不仅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博览群“书”,去纠正错讹,而且一种资料一个说法,反而搞得学生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筛选,严格把关,挑选一种比较理想的资料,作为复习蓝本。
笔者认为,选资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用正式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这种书的质量一般能得到保证。(2)资料不宜太厚。很厚的资料并非有多少“绝招’要传授,而是选了大量’繁琐”的时事背景资料和历年高考题以及模拟练习。学生用这种资料不仅会在“众多’的背景下抓不住重点,而且很有可能又跳入“题海”,对时事热点丧失兴趣。(3)资料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笔者认为高三政治考前复习仍然要“回归书本,紧扣考点”,因此,所选用复习资料要能体现这一要求,并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点拨富有科学性和启发性。同时,政治高考对时事政治考查的要求是“年度内国内外重大时事”,这就要求我们买复习资料不宜过早。
《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特点与复习策略(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1418.html
时政性选择题一般是直接以时政内容为切入点,题目和备选项都围绕这些主题设计,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或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解答时政选择题的总体法则是,仔细审题、悉心筛选、果断确定。‘仔细审题’,是指对于题干与题肢,要仔细认真地加以审视,题干,其规定性是什么?特别是题干的‘设问”也就是”题眼’,它决定了选择的方向;‘认真筛选”,是指依据题干的要求,从题肢与题干的关系上加以定夺,一般地说,可以有这样三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将错误的题肢排除出去,因为错误的题肢多数情况下是不选的(只有在逆向选择时,偶有选择!还有一种是引用言论,然后用设问“意思是说”,亦偶有选择);第二次筛选,是将不相关的排除出去;第三次筛选,相关但是不相符的,剩下的才是符合题意的题肢也就是答案。
大多数时政类主观题都要求结合材料组织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过程中,先仔细阅读题目所给背景材料,边阅读边联想其可能涉及和考核的知识点,要开拓思路,注意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评价这一时政材料。有些时政题还会借助图表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解答这类考题要先审读图表材料,包括审读标题、图表和注释,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规定了材料论述的方向,是材料的中心意思,对我们审题和答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有助于考生回答该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所有的图表都是想通过对比来说明一件事、一些道理和原理。因此审图表的关键在于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考生在审图表时,往往会忽视注解,这对正确读懂图表十分不利。注释是图表类论述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常是图表信息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只有把标题、图表、注释三者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轻松地回答问题。
解答时政主观问题,要看清题目要求,善于区分不同问题的不同要求,学会界定运用什么知识回答。简答题通常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形式命题,近几年又以材料简要说明题形式命题,还有带辨别分析的简答题或评析题,要求辨别某种社会现象的是非并简要分析理由。考生审题时,对题目的一词一句都要看清读懂,尤其要注意命题的方向、命题要求的层次,要注意隐性的要求。解答时主要是将教材知识与题目要求挂钩,根据命题的方向和层次,正确选用书本中的相关知识,多角度思考,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不同的知识点予以简要分析说明。解答材料分析题时必须注意: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有时是比较多的,其中有的内容对分析回答问题有用,我们称之为在”真信息’或“有效信息”,反之,就是“假信息”或“无效信息”。如果不分真假的全盘接受,分析回答问题时必然导致不分主次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真假颠倒,分析问题就会离题万里。为此,考生必须首先找全材料中的所有信息点,而后从中筛选分辨。筛选的标准就是看材料内容对分析回答问题是否有用,有用的就是‘真信息”,需保留;反之则是“假信息”,需剔除。可见,审明试题的设问方向、角度等,对准确地分辨材料中的真假信息至关重要。
最后,考生在回答材料题时,要根据材料要求的角度、层次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围绕着题目材料来设计组织答案,做到要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术语科学,避免材料、原理两张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时政类论述题都是“材料在书外,观点在书中’,但也有极少数题目答案隐含在材料之中,尤其是以时政背景为依托,考查经济生活的题目,因为经济生活课本知识是相对稳定的,而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在持续进行着,新的经济现象不断涌现,如果试题列举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时政材料,问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则必须根据材料按照当前的要求做出规范回答。
4.全面复习,把握重点。
在对时政热点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应着重把握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与政史地三科均有联系的,且事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据此,以下时事值得关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三农”问题,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咯,国家宏观调控、收入分配与就业、经济全球化,绿色GDP、“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对外开放的国策,国家统一、国家主权等。
5.掌握方向,精选资料
不少同学喜欢寻找高考的捷径,希望不费力气能拿到高分。因此,把主要精力放在猜题押宝上,研究高考会考什么,出什么题。这种做法很不可取。每年政治高考所涉及的热点是十分广泛的,出题角度和设问方式也灵活多变。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试题不可捉摸,无章可循。经验丰富的高三政治教师,对每年的高考命题和重要热点都能心中有数。他们的这种功夫不是猜题押宝练功成的,而是基于对《考试大纲》的透彻研究。此外,《时事》等考试报刊上发表的试题研究和热点分析文章,多是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从中也可揣摩出一些试题改革和热点考查的方向。
目前,时事复习资料品类繁多,学生便眼花缭乱,产生错觉,误以为资料越多越好。于是,不惜财力购买大量资料。殊不知,不少资料相互抄袭,粗制滥造,且不乏错误与纰漏。学生不仅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博览群“书”,去纠正错讹,而且一种资料一个说法,反而搞得学生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筛选,严格把关,挑选一种比较理想的资料,作为复习蓝本。
笔者认为,选资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用正式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这种书的质量一般能得到保证。(2)资料不宜太厚。很厚的资料并非有多少“绝招’要传授,而是选了大量’繁琐”的时事背景资料和历年高考题以及模拟练习。学生用这种资料不仅会在“众多’的背景下抓不住重点,而且很有可能又跳入“题海”,对时事热点丧失兴趣。(3)资料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笔者认为高三政治考前复习仍然要“回归书本,紧扣考点”,因此,所选用复习资料要能体现这一要求,并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点拨富有科学性和启发性。同时,政治高考对时事政治考查的要求是“年度内国内外重大时事”,这就要求我们买复习资料不宜过早。
《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特点与复习策略(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