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教学论文:回归生活,构建初中思品思辨性课堂
社会热点问题材料和资源的呈现应注意简洁性,忌大段文字和视频原封不动地“搬入”和“复制”。
2.关注学生的困惑点。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有意识地将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再现于课堂,进行反观和引导,很有针对性,对今后的生活也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如,在进行“做情绪主人”教学设计时,笔者根据调查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情绪问题,有意识地选择了学生中发生的喜怒哀惧的四个情景事例(情景一:上课铃响了,但某同学正趴着睡觉,边上的同学见状,就提醒他一声,谁知该同学爬起来就对叫醒他的同学大喊一声,其样子,是要教训别人不该打扰他睡觉……情景二:这次我终于考到了第一名,超过你了吧……,哈哈哈……情景三:今天得到噩耗,一直以来非常疼爱我的奶奶去世了,心里悲痛至极,好想哭,呜呜……情景四又要期中考试了,每次都好紧张,还莫名其妙地拉肚子……),针对四个情境设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层层点拨和引导,适时补充“伍子胥一夜间须发全白、才华出众周瑜被诸葛亮气得他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等材料,在互动的交流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理解情绪波动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情绪变化无常或过度,则既影响自己身心健康、学习和工作,以及人际交往,同时也影响他人感情,要做情绪的主人“深入人心”。又如,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学习压力问题,在进行“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的教学时,笔者就设计“收到学生的一封来信”作为教学资料,请同学帮忙分析应该如何看待物理成绩55分的问题,学生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获得启发。
本框教学中笔者引用了很多来自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因涉及学生隐私和自尊的问题,学生羞于或不愿意公开表达,课堂教学中若进行直接调查的“暴露于众”一则会冷场,二则可能耗时较长,甚至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伤害。对于学生生活的困惑点,应尽量避免对学生“颜面”或“隐私”的情况进行课堂现场调查,防止给学生造成伤害。即使是课前调查也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将调查统计的数据创设教学情景再现课堂时,也应避免指名道姓,既给学生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又置身于其外,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收获,既避免了“难于启齿”的尴尬,又有的放矢,驾驭起来就游刃有余。
3.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引入课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用。如,故事和案例是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树立积极的自我期待”教学内容时,笔者就引用香港海洋训练师运用每次提升绳圈2厘米的训练方法,最后使8600公斤的海鲸跃出水面6.6米的故事,“每天进步一点点,最后就是很大的进步”,是学生对实现预定目标的策略的感悟。另本框教学笔者还多次引用的名人榜样事例,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家中遭窃但仍保持积极乐观态度;爱迪生积极乐观面对试验失败;刘伟面对逆境百折不挠、身残志坚等。在进一步阐述“情绪变化无常或过度”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时,笔者又设置了徐力杀母的警示案例,学生感悟“一失足,成千古恨”。每一件事例中都有故事情节,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师应注意语言、情感等方面的魅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自主学习的热情,既坚持正面教育,同时也不忘反面素材警示意义,在探讨互动的过程中有效突破重难点,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呈现不仅是平实的、生动的,而且是亲近的、情深意长的,把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如同给一节课撒上了一把盐,开了个好头,但盐终需要溶于汤和菜中慢慢品味才会真正显示它的味道和价值,优秀的教师会借助情境,努力让学生成为课程与学习的主宰者。
(二)、以问题和活动为助推剂,激活思辨“因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情境问题创设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针对本框预设的教学目标,笔者在进行了一定的情景铺陈后,设计了系列问题:如,“谈谈若干年后,当你们也找不到自己期待的满意的工作,你会怎么办”学生回答各执一词,在思维撞击和互相借鉴中,最后达成共识,深刻理解树立积极的自我期待既有必要同时也要务实,并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性地调整;在对“为什么训练师没有一次性就把训练的目标绳圈提到6.6米”具体事例的剖析过程中,学生感悟达成和实现预期目标的智慧;“如何看待提供情景中情绪波动问题”的交流分析中提炼出对情绪波动的理性认识;而“该怎么对待妈妈的唠叨”问题的思考交流则以点带面总结出如何调控不良情绪;“帮助解决信中学生只考55分的烦恼”,则在助人自助过程总结出如何对待人生挫折的哲理;小组讨论活动的辩题“如何看待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看似抽象,但在教师联系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实际对逆境和顺境作了说明和界定后,并进行了进一步分工——两组同学讨论如何看待顺境,另两组讨论如何看待逆境,学生们联系实际和名人名言,有理有据地论证各方观点,相当热烈和精彩,最后大家总结出:逆境和顺境都不绝对是好事或是坏事,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在一定的情况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当处于顺境时需要正确地把握和利用,处于逆境时则要勇于挑战。
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中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和活动”,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认知结构的变化,获得知识学习和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不过问题和活动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问题的层次性。要设置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既满足学生求知欲,同时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提高学生的信心。对于低年级或学习较薄弱者,多提一些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其学习动力;对一般难度的问题可以先让学习一般的同学回答,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补充,以便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对于特别难的问题,可采取合理分组并进行讨论的形式,集大家的智慧。要忌一些走过场的无效问题,特别要避免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的低级思维度的问题。
2.问题和活动的效度。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认为,活动次数越多越好,环节越复杂越好,因而过于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回归生活,构建初中思品思辨性课堂》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1555.html
2.关注学生的困惑点。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有意识地将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再现于课堂,进行反观和引导,很有针对性,对今后的生活也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如,在进行“做情绪主人”教学设计时,笔者根据调查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情绪问题,有意识地选择了学生中发生的喜怒哀惧的四个情景事例(情景一:上课铃响了,但某同学正趴着睡觉,边上的同学见状,就提醒他一声,谁知该同学爬起来就对叫醒他的同学大喊一声,其样子,是要教训别人不该打扰他睡觉……情景二:这次我终于考到了第一名,超过你了吧……,哈哈哈……情景三:今天得到噩耗,一直以来非常疼爱我的奶奶去世了,心里悲痛至极,好想哭,呜呜……情景四又要期中考试了,每次都好紧张,还莫名其妙地拉肚子……),针对四个情境设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层层点拨和引导,适时补充“伍子胥一夜间须发全白、才华出众周瑜被诸葛亮气得他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等材料,在互动的交流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理解情绪波动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情绪变化无常或过度,则既影响自己身心健康、学习和工作,以及人际交往,同时也影响他人感情,要做情绪的主人“深入人心”。又如,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学习压力问题,在进行“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的教学时,笔者就设计“收到学生的一封来信”作为教学资料,请同学帮忙分析应该如何看待物理成绩55分的问题,学生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获得启发。
本框教学中笔者引用了很多来自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因涉及学生隐私和自尊的问题,学生羞于或不愿意公开表达,课堂教学中若进行直接调查的“暴露于众”一则会冷场,二则可能耗时较长,甚至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伤害。对于学生生活的困惑点,应尽量避免对学生“颜面”或“隐私”的情况进行课堂现场调查,防止给学生造成伤害。即使是课前调查也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将调查统计的数据创设教学情景再现课堂时,也应避免指名道姓,既给学生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又置身于其外,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收获,既避免了“难于启齿”的尴尬,又有的放矢,驾驭起来就游刃有余。
3.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引入课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用。如,故事和案例是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树立积极的自我期待”教学内容时,笔者就引用香港海洋训练师运用每次提升绳圈2厘米的训练方法,最后使8600公斤的海鲸跃出水面6.6米的故事,“每天进步一点点,最后就是很大的进步”,是学生对实现预定目标的策略的感悟。另本框教学笔者还多次引用的名人榜样事例,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家中遭窃但仍保持积极乐观态度;爱迪生积极乐观面对试验失败;刘伟面对逆境百折不挠、身残志坚等。在进一步阐述“情绪变化无常或过度”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时,笔者又设置了徐力杀母的警示案例,学生感悟“一失足,成千古恨”。每一件事例中都有故事情节,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师应注意语言、情感等方面的魅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自主学习的热情,既坚持正面教育,同时也不忘反面素材警示意义,在探讨互动的过程中有效突破重难点,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呈现不仅是平实的、生动的,而且是亲近的、情深意长的,把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如同给一节课撒上了一把盐,开了个好头,但盐终需要溶于汤和菜中慢慢品味才会真正显示它的味道和价值,优秀的教师会借助情境,努力让学生成为课程与学习的主宰者。
(二)、以问题和活动为助推剂,激活思辨“因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情境问题创设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针对本框预设的教学目标,笔者在进行了一定的情景铺陈后,设计了系列问题:如,“谈谈若干年后,当你们也找不到自己期待的满意的工作,你会怎么办”学生回答各执一词,在思维撞击和互相借鉴中,最后达成共识,深刻理解树立积极的自我期待既有必要同时也要务实,并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性地调整;在对“为什么训练师没有一次性就把训练的目标绳圈提到6.6米”具体事例的剖析过程中,学生感悟达成和实现预期目标的智慧;“如何看待提供情景中情绪波动问题”的交流分析中提炼出对情绪波动的理性认识;而“该怎么对待妈妈的唠叨”问题的思考交流则以点带面总结出如何调控不良情绪;“帮助解决信中学生只考55分的烦恼”,则在助人自助过程总结出如何对待人生挫折的哲理;小组讨论活动的辩题“如何看待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看似抽象,但在教师联系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实际对逆境和顺境作了说明和界定后,并进行了进一步分工——两组同学讨论如何看待顺境,另两组讨论如何看待逆境,学生们联系实际和名人名言,有理有据地论证各方观点,相当热烈和精彩,最后大家总结出:逆境和顺境都不绝对是好事或是坏事,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在一定的情况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当处于顺境时需要正确地把握和利用,处于逆境时则要勇于挑战。
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中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和活动”,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认知结构的变化,获得知识学习和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不过问题和活动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问题的层次性。要设置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既满足学生求知欲,同时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提高学生的信心。对于低年级或学习较薄弱者,多提一些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其学习动力;对一般难度的问题可以先让学习一般的同学回答,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补充,以便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对于特别难的问题,可采取合理分组并进行讨论的形式,集大家的智慧。要忌一些走过场的无效问题,特别要避免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的低级思维度的问题。
2.问题和活动的效度。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认为,活动次数越多越好,环节越复杂越好,因而过于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回归生活,构建初中思品思辨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