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学论文:思品课堂中应用情景表演的理性思考
趣上来了,这时我顺其自然地说道,谁能表演一下拿着粮票买东西的情景。学生依然很积极,热情高涨,但是这一次的表演却不再混乱,主题也很明确。对比两次情景表演,很明显地感觉到,前一种表演只是让孩子简单重复过去的情景,虽然自动参加,却没有内心的想法,就是一个群众演员,看着如耍猴。而后一种情景表演,学生不仅仅是自动参与,他们还打心眼儿里想去表演,而且还需要调集自己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不再是一个群众演员,而是一个主角,有戏份,还有演技。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关注学生内心认同,情感投入和主动参与,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简单地扩大学生的参与度,用情境引诱,用制度奖惩,威逼利诱让学生参与。其实“参与”不等于“主体”,“自动”不等于“主动”。初中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已经有很明显的发展,其辩证思维已经开始显现,自主性和独立性要求较高。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缺乏自我评价能力,盲目地参与活动。他们需要的是自主地参与,有目的地参与。这就需要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预案的设计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汲取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学习过程,自觉地表达自己,自主地教育自己。
三、“追求课堂温度”不超越“激发课堂深度”
在充满了情景表演的课堂,欢声笑语,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其中,一片热情洋溢,看上去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了,主体性也被体现了。这就是很多思想品德课堂选择情景表演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课堂表面的活化,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升华;追求课堂的温度不能够超越挖掘课堂的深度。因为温度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气氛,而课堂的深度才是生生合作探究和师生合作学习的目标。激发课堂深度才是教与学的过程。
在某次市级优质课竞赛,课题目为“丰富多样的情绪”,授课老师为了提振学生的精神,感受多样的情绪,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就带头唱《拍手歌》,并且还在讲台上跳起了自己的舞蹈。但是座位上的学生却不为所动,并没有多少参与的激情。反思她的设计,很明显,缺乏一定的深度,课程还没开始,学生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莫名其妙地跟你一起疯闹乱跳呢?与这个例子正好相反的是,在观摩课题为《难报三春晖》录像课时,执教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两个情景,让全班同学分小组来表演。这两个情景的设置很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在表演过程,学生表演出来的父爱母爱的深沉,表现出来自己孝敬父母的真诚。但是教师为了追求学生参与热情,没有进行任何的点评和引导。每一组都是在热闹的掌声中匆匆地结束表演,然后是下一组同学表演。我想如果有教师的及时点评和引导,学生在几个典型的情景中就能体会父母的爱,就会去思考如何孝敬父母。这个时候学生需要的不是表演,更不是热闹,而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思考自己的生活。
思想品德课注重的是学生通过体验生成知识。从体验到生成,需要将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的认识,将所见所闻内化为自己的所得所获。要实现这些转变,就必须依靠学生主动地思考。如果缺少思考,学生体验到的就不能自觉地生成理论认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活动必然看起来像两张皮。任何热烈的气氛,何种花哨的形式都难以达成教学目标,最后在学生的脑海里也就难以生成为知识,在内心升华为认识,在情感上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故,思想品德课堂“追求课堂的热烈的温度”不能超越“激发学生思考的深度”,而是通过抓住情景表演中的冲突,利用好情景表演中的每一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表情,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反思,这样哪怕是搞笑的,也产生最深刻的自我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身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只要能够把握好情景表演活动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思考就没有思想,激情与理性应该相互调适的原则。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 《思品教学论文:思品课堂中应用情景表演的理性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1581.html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关注学生内心认同,情感投入和主动参与,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简单地扩大学生的参与度,用情境引诱,用制度奖惩,威逼利诱让学生参与。其实“参与”不等于“主体”,“自动”不等于“主动”。初中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已经有很明显的发展,其辩证思维已经开始显现,自主性和独立性要求较高。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缺乏自我评价能力,盲目地参与活动。他们需要的是自主地参与,有目的地参与。这就需要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预案的设计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汲取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学习过程,自觉地表达自己,自主地教育自己。
三、“追求课堂温度”不超越“激发课堂深度”
在充满了情景表演的课堂,欢声笑语,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其中,一片热情洋溢,看上去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了,主体性也被体现了。这就是很多思想品德课堂选择情景表演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课堂表面的活化,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升华;追求课堂的温度不能够超越挖掘课堂的深度。因为温度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气氛,而课堂的深度才是生生合作探究和师生合作学习的目标。激发课堂深度才是教与学的过程。
在某次市级优质课竞赛,课题目为“丰富多样的情绪”,授课老师为了提振学生的精神,感受多样的情绪,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就带头唱《拍手歌》,并且还在讲台上跳起了自己的舞蹈。但是座位上的学生却不为所动,并没有多少参与的激情。反思她的设计,很明显,缺乏一定的深度,课程还没开始,学生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莫名其妙地跟你一起疯闹乱跳呢?与这个例子正好相反的是,在观摩课题为《难报三春晖》录像课时,执教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两个情景,让全班同学分小组来表演。这两个情景的设置很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在表演过程,学生表演出来的父爱母爱的深沉,表现出来自己孝敬父母的真诚。但是教师为了追求学生参与热情,没有进行任何的点评和引导。每一组都是在热闹的掌声中匆匆地结束表演,然后是下一组同学表演。我想如果有教师的及时点评和引导,学生在几个典型的情景中就能体会父母的爱,就会去思考如何孝敬父母。这个时候学生需要的不是表演,更不是热闹,而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思考自己的生活。
思想品德课注重的是学生通过体验生成知识。从体验到生成,需要将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的认识,将所见所闻内化为自己的所得所获。要实现这些转变,就必须依靠学生主动地思考。如果缺少思考,学生体验到的就不能自觉地生成理论认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活动必然看起来像两张皮。任何热烈的气氛,何种花哨的形式都难以达成教学目标,最后在学生的脑海里也就难以生成为知识,在内心升华为认识,在情感上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故,思想品德课堂“追求课堂的热烈的温度”不能超越“激发学生思考的深度”,而是通过抓住情景表演中的冲突,利用好情景表演中的每一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表情,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反思,这样哪怕是搞笑的,也产生最深刻的自我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身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只要能够把握好情景表演活动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思考就没有思想,激情与理性应该相互调适的原则。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 《思品教学论文:思品课堂中应用情景表演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