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学论文:思品课堂中应用情景表演的理性思考
思品教学论文:思品课堂中应用情景表演的理性思考
陈海龙
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既充满激情体验,又具有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教师)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在观点碰撞中体验情感。”然而在一些思想品德课堂上,老师为了追求学生为主体,盲目地去用各色的情景表演煽动学生的参与,只重视课堂上的激情,而忽视了课堂的思想性,让本该充满辩证思维的课堂变成了一个学生排演的舞蹈教室,让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显得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让激情淹没了理性。
“生本”教育理念和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都明确了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课堂上开展各式各样的情景表演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被当成了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一种追求。一个充满情景表演的课堂,人人都能激情参演,这似乎已经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其实不然,理顺“情景表演”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不要把“学生自动”当成是“学生自主”,让学生既能充满参与的激情,也能够自主地理性思维。这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一、“情景表演活动”不同于“学生主体实现”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很多,追求方式也有很多,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地创新。比如: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寻找能让学生有话能说的话题,抓住能引发学生思考价值的冲突点,关注学生能产生的情感体验,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采用活动教学方,倡导体验式学习等等。而情景表演只是能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体验式教学形式。在课堂中加入了情景表演不等同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并不表示教与学的主体就已经从教师转向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实现需要学生自己在认识、动机、行动上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情感体验、过程认同、知识生成上都是一个自主的建构者。在课堂中加入了情景表演时,学生对情景认识是否感同身受,在情感能产生共鸣;参与动机是否积极主,对表演过程从内心认同;行动表现是否真正自主,能自觉生成一定的认识。这些都影响学生实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选择了学生自主活动来组织教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都选择情景表演来呈现材料,发现问题,应用反馈。整个课堂充满了表演,气氛热闹,大家笑得开心,场面也差点爆棚。但课堂总结时,学生无论是对参与的情景,还是对所引用的法律语句,却一问三不知,做出了惊讶表情和无辜样子,这其中还包括很多参与到表演中学生。反思整个课堂,可以汲取的教训有很多:1、在导入阶段,主持人没有展示最具吸引的案例,所展示的案例也不够生活化,一开始学生对这节课的认识就不主动积极,不能感同身受。2、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参与表演的学生的动机并不是主动的,而是小组的安排,表演也显得很敷衍,根本不能展示情景,产生真实体验,反而倒闹起笑话来了,乱了课堂的气氛。3、就一些有价值冲突的观点,主持人和教师都没能及时抓住,让学生的情景表演,有形式,没收获,学生就没有更深认识,最后生成的知识也就停留于表面。整个教学过程,看似学生参与,热情积极,但其教与学的主体地位没有能显现出来,最后的知识达成,还是主持人和教师生拉硬拽出来的,教学目标没能从学生身上主动达成。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一堂课所设置的情景表演不关注或者只是部分关注学生自身的认识、动机、行为,忽视学生的情感、认同、生成。这样的课堂必然是表面的活化,而不是内在的自主,只会有形式而无内容,也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充其量只是从教师操控的“手动挡”改成了“自动挡”,还是远未能实现自动驾驶。
所以教师在追求学生主体地位转变的过程中,设计情景表演不要只凭经验和惯例,激情与热闹,而是应该理性地分析学生,把学生放在教与学的中心位置来思考和设计,这样的课堂即便是没有表演活动,大家都安静地坐在位子上,但学生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他们就会心驰神往,思绪万千,兴趣盎然。
二、“学生自动参与”不等于“学生自主学习”
往往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设计情景表演的教师,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自动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进而表示自己体现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须知,学生自动参与并不等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来说的。(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主动地参与,不仅仅是学生自动加入,还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自我导向,自我激励,主动探究,自觉调整,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必要时,也需要老师的引导调适,以启发思考,激发动力。
据国内外的教学研究者综述,孩子的自主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
1、习惯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
2、习惯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自我调节进度;
3、习惯自己需求解决策略,自定思考方式;
4、喜欢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
5、有自我监督和自我调适,但不系统,较为凌乱。
总结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自愿参与,自我调适,自由发展和情感投入。如果情景表演只是把学生当着群众演员,他们可能会自动参与,内心没有认同,没有情感投入,再“自动参与”也难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更不能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生成内化。
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课时,在第一个班里,我让孩子们谈谈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为了激发学生热情,我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们表演70、80、90、00年代的童年生活片段。结果学生倒是积极地参与了,但是表演相当混乱,根本不能达成教学目标。在第二个班上,我调整了方式,拿出了几张自己收集的粮票和油票,学生的兴 《思品教学论文:思品课堂中应用情景表演的理性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1581.html
陈海龙
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既充满激情体验,又具有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教师)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在观点碰撞中体验情感。”然而在一些思想品德课堂上,老师为了追求学生为主体,盲目地去用各色的情景表演煽动学生的参与,只重视课堂上的激情,而忽视了课堂的思想性,让本该充满辩证思维的课堂变成了一个学生排演的舞蹈教室,让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显得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让激情淹没了理性。
“生本”教育理念和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都明确了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课堂上开展各式各样的情景表演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被当成了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一种追求。一个充满情景表演的课堂,人人都能激情参演,这似乎已经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其实不然,理顺“情景表演”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不要把“学生自动”当成是“学生自主”,让学生既能充满参与的激情,也能够自主地理性思维。这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一、“情景表演活动”不同于“学生主体实现”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很多,追求方式也有很多,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地创新。比如: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寻找能让学生有话能说的话题,抓住能引发学生思考价值的冲突点,关注学生能产生的情感体验,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采用活动教学方,倡导体验式学习等等。而情景表演只是能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体验式教学形式。在课堂中加入了情景表演不等同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并不表示教与学的主体就已经从教师转向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实现需要学生自己在认识、动机、行动上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情感体验、过程认同、知识生成上都是一个自主的建构者。在课堂中加入了情景表演时,学生对情景认识是否感同身受,在情感能产生共鸣;参与动机是否积极主,对表演过程从内心认同;行动表现是否真正自主,能自觉生成一定的认识。这些都影响学生实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选择了学生自主活动来组织教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都选择情景表演来呈现材料,发现问题,应用反馈。整个课堂充满了表演,气氛热闹,大家笑得开心,场面也差点爆棚。但课堂总结时,学生无论是对参与的情景,还是对所引用的法律语句,却一问三不知,做出了惊讶表情和无辜样子,这其中还包括很多参与到表演中学生。反思整个课堂,可以汲取的教训有很多:1、在导入阶段,主持人没有展示最具吸引的案例,所展示的案例也不够生活化,一开始学生对这节课的认识就不主动积极,不能感同身受。2、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参与表演的学生的动机并不是主动的,而是小组的安排,表演也显得很敷衍,根本不能展示情景,产生真实体验,反而倒闹起笑话来了,乱了课堂的气氛。3、就一些有价值冲突的观点,主持人和教师都没能及时抓住,让学生的情景表演,有形式,没收获,学生就没有更深认识,最后生成的知识也就停留于表面。整个教学过程,看似学生参与,热情积极,但其教与学的主体地位没有能显现出来,最后的知识达成,还是主持人和教师生拉硬拽出来的,教学目标没能从学生身上主动达成。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一堂课所设置的情景表演不关注或者只是部分关注学生自身的认识、动机、行为,忽视学生的情感、认同、生成。这样的课堂必然是表面的活化,而不是内在的自主,只会有形式而无内容,也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充其量只是从教师操控的“手动挡”改成了“自动挡”,还是远未能实现自动驾驶。
所以教师在追求学生主体地位转变的过程中,设计情景表演不要只凭经验和惯例,激情与热闹,而是应该理性地分析学生,把学生放在教与学的中心位置来思考和设计,这样的课堂即便是没有表演活动,大家都安静地坐在位子上,但学生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他们就会心驰神往,思绪万千,兴趣盎然。
二、“学生自动参与”不等于“学生自主学习”
往往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设计情景表演的教师,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自动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进而表示自己体现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须知,学生自动参与并不等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来说的。(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主动地参与,不仅仅是学生自动加入,还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自我导向,自我激励,主动探究,自觉调整,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必要时,也需要老师的引导调适,以启发思考,激发动力。
据国内外的教学研究者综述,孩子的自主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
1、习惯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
2、习惯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自我调节进度;
3、习惯自己需求解决策略,自定思考方式;
4、喜欢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
5、有自我监督和自我调适,但不系统,较为凌乱。
总结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自愿参与,自我调适,自由发展和情感投入。如果情景表演只是把学生当着群众演员,他们可能会自动参与,内心没有认同,没有情感投入,再“自动参与”也难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更不能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生成内化。
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课时,在第一个班里,我让孩子们谈谈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为了激发学生热情,我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们表演70、80、90、00年代的童年生活片段。结果学生倒是积极地参与了,但是表演相当混乱,根本不能达成教学目标。在第二个班上,我调整了方式,拿出了几张自己收集的粮票和油票,学生的兴 《思品教学论文:思品课堂中应用情景表演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