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改革: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作者/ 笪立新
沙洋县教育局,湖北 沙洋 448000
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大势影响,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受聘人员掌握实用科技知识,具有娴熟的生产技艺,更要具备创新精神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培养大量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出路。但中职课堂教学工作当前却陷入“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境地。要改变现状,必须加快实施中职课堂教学改革,以改革提升育人质量,以改革扩大发展空间。
一、从顶层设计入手引导改革
(一)教材编写要更具开放性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现有中职教育教材都是系统的学科体系且长期不变,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学用脱节、更新缓慢、不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等缺陷。教师的教学行为都被限制在教材所确定的框架范围内,既禁锢了教师的教学创新,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形成,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建设新型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英才”)创立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BTEC),其教学内容并不是依照一本固定的教材来进行讲授,而是根据英方提供的教学大纲,自行收集素材。而且,英方的教学大纲都是在征询行业机构和专家的基础上撰写的,所以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与前瞻性。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不局限于一本教材,往往要阅读几本相关教材或是网上查找,才能形成自己的讲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能力素质都得到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教材编写也应在开放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上进行改革,在提供明确教学目标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同时,要尽可能地免费提供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包,让师生可以轻松获得海量的教学信息。
(二)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
教师们普遍反映,现行中职专业课教材偏难偏深,学生难接受,吃不消,导致厌学现象严重。中职学校的课堂上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讲的“课”学生听不进,教师在台上讲自己的“课”,学生在台下做自己的“事”,两者之间“井水不犯河水”。教育部83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太高,目前的中职教学达不到,特别是第二产业和加工制造类的专业,迫切需要进行调整。要联系实际,强化应用。要紧密结合当前的热门技术、用工需求,更加突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要适应发展,注重更新,根据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和社会初中级岗位人才的需求,对教学内容及时修订和升级,使之与时代要求联系的更紧密。要大力开发地方教材,针对不同的区域特点、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努力研发特色鲜明的地方教材,使之既能满足地方学校需求,又能服务于当地的社会生产。
(三)学业评价更具灵活性
中职学生与普通中学生有一个显著区别:中职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走向社会就业,其学习重点是掌握实践能力;普通中学生的首要目标是考大学,其学习重点是掌握系统知识。因而对中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应该更偏重于对其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考察,而不能仅仅只是一张试卷。在考核内容上,要从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转变,把知识的实践运用作为重点;在考核方式上,要以实际操作、现场完成作业等形式为主进行,尽量减少笔试的成分;在考核范围上,要积极推进能力评价社会化,使课程教学和能力考核逐步开放,并与社会接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师生沿着特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二、转变教学观念,用思维习惯变化带动改革
(一)走下神坛,变“主讲者”为“组织者”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是课堂的“主人”,他往往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表演是否精彩、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很少关心学生需要什么、学到了什么。学生成了教师表演的陪衬,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现代及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能力、“情商”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提升知识能力水平、形成良好价值观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过去的教者、主角、“讲台上的圣人”变成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指导者、促进者。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通过现代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教学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通过更广泛的渠道、更多样的方式,实现更全面的成长。
(二)倾注关爱,变“管理员”为“指导员”
社会上一些有偏见的人士认为,中职学校是智力平平、不思进取的初中毕业生的收容所,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失败者和牺牲品。这种认识不一定正确,但却引人深思。不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长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差,特别是在自信心和遵纪守法方面严重缺乏。因而,中职学校的教师就有着比其他学校教师更重要的育人任务。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与道德力量去感染学生。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对现在的中职学生来说,倾注充分的关爱更为重要。中职教师要真心实意的爱学生、关心学生,在具体的教学中用心灵呼唤心灵、在日常的生活中用心灵浇灌心灵,用耐心、 《改革: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1629.html
作者/ 笪立新
沙洋县教育局,湖北 沙洋 448000
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大势影响,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受聘人员掌握实用科技知识,具有娴熟的生产技艺,更要具备创新精神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培养大量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出路。但中职课堂教学工作当前却陷入“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境地。要改变现状,必须加快实施中职课堂教学改革,以改革提升育人质量,以改革扩大发展空间。
一、从顶层设计入手引导改革
(一)教材编写要更具开放性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现有中职教育教材都是系统的学科体系且长期不变,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学用脱节、更新缓慢、不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等缺陷。教师的教学行为都被限制在教材所确定的框架范围内,既禁锢了教师的教学创新,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形成,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建设新型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英才”)创立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BTEC),其教学内容并不是依照一本固定的教材来进行讲授,而是根据英方提供的教学大纲,自行收集素材。而且,英方的教学大纲都是在征询行业机构和专家的基础上撰写的,所以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与前瞻性。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不局限于一本教材,往往要阅读几本相关教材或是网上查找,才能形成自己的讲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能力素质都得到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教材编写也应在开放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上进行改革,在提供明确教学目标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同时,要尽可能地免费提供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包,让师生可以轻松获得海量的教学信息。
(二)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
教师们普遍反映,现行中职专业课教材偏难偏深,学生难接受,吃不消,导致厌学现象严重。中职学校的课堂上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讲的“课”学生听不进,教师在台上讲自己的“课”,学生在台下做自己的“事”,两者之间“井水不犯河水”。教育部83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太高,目前的中职教学达不到,特别是第二产业和加工制造类的专业,迫切需要进行调整。要联系实际,强化应用。要紧密结合当前的热门技术、用工需求,更加突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要适应发展,注重更新,根据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和社会初中级岗位人才的需求,对教学内容及时修订和升级,使之与时代要求联系的更紧密。要大力开发地方教材,针对不同的区域特点、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努力研发特色鲜明的地方教材,使之既能满足地方学校需求,又能服务于当地的社会生产。
(三)学业评价更具灵活性
中职学生与普通中学生有一个显著区别:中职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走向社会就业,其学习重点是掌握实践能力;普通中学生的首要目标是考大学,其学习重点是掌握系统知识。因而对中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应该更偏重于对其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考察,而不能仅仅只是一张试卷。在考核内容上,要从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转变,把知识的实践运用作为重点;在考核方式上,要以实际操作、现场完成作业等形式为主进行,尽量减少笔试的成分;在考核范围上,要积极推进能力评价社会化,使课程教学和能力考核逐步开放,并与社会接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师生沿着特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二、转变教学观念,用思维习惯变化带动改革
(一)走下神坛,变“主讲者”为“组织者”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是课堂的“主人”,他往往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表演是否精彩、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很少关心学生需要什么、学到了什么。学生成了教师表演的陪衬,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现代及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能力、“情商”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提升知识能力水平、形成良好价值观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过去的教者、主角、“讲台上的圣人”变成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指导者、促进者。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通过现代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教学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通过更广泛的渠道、更多样的方式,实现更全面的成长。
(二)倾注关爱,变“管理员”为“指导员”
社会上一些有偏见的人士认为,中职学校是智力平平、不思进取的初中毕业生的收容所,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失败者和牺牲品。这种认识不一定正确,但却引人深思。不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长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差,特别是在自信心和遵纪守法方面严重缺乏。因而,中职学校的教师就有着比其他学校教师更重要的育人任务。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与道德力量去感染学生。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对现在的中职学生来说,倾注充分的关爱更为重要。中职教师要真心实意的爱学生、关心学生,在具体的教学中用心灵呼唤心灵、在日常的生活中用心灵浇灌心灵,用耐心、 《改革: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