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者贵“十有”
为人师者贵“十有”
作者/宋景堂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归根到底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修身、学会做一个现代公民。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当经师,更要当人师。当好经师不容易,当好人师就更难了。不同时代对人师有不同的要求。以下所言的“十有”,也许是当今时代为人师者所应共同追求的吧。
1.有书本,有生活。理论功底扎实,知识积累厚实,自然能做到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言之成理,收到春风化雨的效果。没有丰富的书本知识,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就没有厚度、高度、质感、底蕴和力量,就难以做到以理服人、化名成俗。而没有生活的感受、体验、感悟,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没有吃透生活,不能把生活融入教材、课堂和教学,教师就难以驾驭、活化、超越教材,难以“活化”课堂,难以教活学生。为人师者应该时时处处着眼于新的生活和实践,用它们来检验、丰富、充实书本和教材。教材、课堂、教学只有基于生活、高于生活,才能为生活服务。教师的成功体现在善于结合生活讲明白为人处世的道和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认识生活、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2.有开放的胸怀。生活化的教材和课堂是开放的,教师的视野、胸怀、思维也应该是开放的。无论是面对教材中的问题还是现实社会中的问题,都应该以多元、开放、立体的思维加以分析。复杂的人生和社会问题很少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往往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复杂多样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把开放的教材和课堂封闭起来,把自己的头脑和学生的头脑封闭起来,割裂教材、课堂、学生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必然导致学生走进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误区。而要真正让学生以开放的眼光、心态和智慧来看待教材、课堂、人生和社会,关键在于教师具有开放的视野、胸怀、思想、头脑。毕竟,在学校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引领者的位置。
3.有远大的眼光。眼光远大的教师不会拘泥于教材,更不会匍匐在教材之下,而是善于结合自己的体会、感悟来审视教材,做到“以我观物”,真正做到用教材教。(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同时,眼光远大的教师不会斤斤计较学生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着眼长远、着眼根本,见常人所不能见,知常人所不能知,导常人所不能导,敢于并善于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登高望远、仰望星空。
4.有化知识为能力和智慧之功。学生的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他们的所见所闻并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教师的视野,他们明天要踏上的征程是任何人都无法预知的。真正能够引领他们走好人生之路的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内化的能力和智慧。死的知识并不等于活的能力,知识的量的积累也不等于能力的自然提升,更不等于智慧的浑然生成。望远须登高,教学贵求智。在教学中,将知识变成能力和智慧,乃为人师者所必为。
5.有思维能力、有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乃为人师者的看家本领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描述事物、阐述道理、表达思想、论证观点,引导学生明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辨析观点、评价事物的能力,学会有理有据地辩论,生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都离不开思维和逻辑的力量。一般而言:教师有什么样的思维品质,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学生有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前途。
6.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头脑。一个人的思想最能体现其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理论修养。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要引导学生分清是非曲直,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头脑是不行的。有思想和头脑的教师善于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说出有新意的话,善于讲前人没有讲过的话,善于用朴实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从而能够靠思想傲然挺立,彰显自身的文化魅力。没有思想和头脑的人只会照抄照搬、移花接木,既不能切近生活,又不能解决问题,如镜中花、水中月,中看不中用。
7.有增强学生精神力量的本领。适应现代社会的和谐的人,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人的内在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特别是学习生活中涵养而成的。学生的自尊自信意识、自立自强观念、自由平等人权法治思想观念等的形成,与课堂环境、学校环境息息相关。教师是学校人文环境的创造者。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和学校环境,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正因为课堂和学校人文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至为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人师者无不精心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文环境。尊重的春风、自由的土壤、民主的阳光、独立的空气、人性的光芒,是增强学生精神力量的必备要素。舍此,学生难以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现代公民,难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些要素的形成并综合发挥育人的功能,离不开全体教师共同而持续的努力。毫无疑问的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在其中扮演第一小提琴手的角色。
8.有爱心,有温情。作为成长过程中的人,学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都是有个性、有追求、有自尊、有优点的人,特别是他们的心都是向上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包容学生的缺点,肯定学生的优点,点一盏心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更需要教师有爱心。感化、宽容、尊重、激励、引领学生,都需要爱。如果一个孩子在家中不能感受到父母亲的爱,那么,这个孩子是不幸的。同样,一个学生在学校不被教师的爱所感动,没有感受到教师的温暖,那将是这个学生一辈子的遗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不可能成为人师,自古皆然。
9.有识人之慧眼,有评价之高招。在教学生活中,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也可以毁掉一个学生。这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教师评价学生时应该极其审慎。授业之功固然体现一个教师的功力,但是,评价之功更能凸显教师的学识、胸怀、眼界、气度和境界。为人师者应该超越现实的社会功利,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而不能满足于给学生灌输标准化、客观化、海量化的知识。评价学生时应该真正关注“现实的人”、“活生生的人”,真正转变片面依靠分数、成绩、名次来评价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方式,注重从精神成长、精神超越、价值追求层面来评价学生。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经历、个性特征、内在潜质、价值追求等,深刻感悟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社会,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成就自我,引导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和成长的机会,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成为最好的自己。
10.有不断反思、总结、提升的能力。善于反思、总结,特别是善于从错误、失败中反思、总结,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政党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在论及成功之道时,强调自己是靠总结经验吃饭。在谈到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邓小平说:“为什么我们能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提出了现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经验表明,反思、总结使人聪明、进步。
人都是在不断碰钉子、摔跤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碰钉子了、摔跤了,有了经验教训,又善于反思、总结,才能少走弯路。别人的经验、书本上的东西对人的教育、启迪作用,总是不及自己亲身得来的经验。有了宝贵的经验却没有及时、科学地加以总结、提升,没有转化成指导自己行动的指南,那就白碰钉子、白摔跤了。教师在与教材、课堂、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有许多东西值得反思、总结。例如,为什么自己好心教育学生却效果不佳?为什么自己事事躬亲却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为什么自己精心备课、精心上课却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及时加以反思、总结,就会时时有新的感悟、新的体会、新的提高,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为人师者贵“十有”》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1630.html
作者/宋景堂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归根到底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修身、学会做一个现代公民。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当经师,更要当人师。当好经师不容易,当好人师就更难了。不同时代对人师有不同的要求。以下所言的“十有”,也许是当今时代为人师者所应共同追求的吧。
1.有书本,有生活。理论功底扎实,知识积累厚实,自然能做到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言之成理,收到春风化雨的效果。没有丰富的书本知识,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就没有厚度、高度、质感、底蕴和力量,就难以做到以理服人、化名成俗。而没有生活的感受、体验、感悟,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没有吃透生活,不能把生活融入教材、课堂和教学,教师就难以驾驭、活化、超越教材,难以“活化”课堂,难以教活学生。为人师者应该时时处处着眼于新的生活和实践,用它们来检验、丰富、充实书本和教材。教材、课堂、教学只有基于生活、高于生活,才能为生活服务。教师的成功体现在善于结合生活讲明白为人处世的道和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认识生活、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2.有开放的胸怀。生活化的教材和课堂是开放的,教师的视野、胸怀、思维也应该是开放的。无论是面对教材中的问题还是现实社会中的问题,都应该以多元、开放、立体的思维加以分析。复杂的人生和社会问题很少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往往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复杂多样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把开放的教材和课堂封闭起来,把自己的头脑和学生的头脑封闭起来,割裂教材、课堂、学生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必然导致学生走进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误区。而要真正让学生以开放的眼光、心态和智慧来看待教材、课堂、人生和社会,关键在于教师具有开放的视野、胸怀、思想、头脑。毕竟,在学校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引领者的位置。
3.有远大的眼光。眼光远大的教师不会拘泥于教材,更不会匍匐在教材之下,而是善于结合自己的体会、感悟来审视教材,做到“以我观物”,真正做到用教材教。(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同时,眼光远大的教师不会斤斤计较学生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着眼长远、着眼根本,见常人所不能见,知常人所不能知,导常人所不能导,敢于并善于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登高望远、仰望星空。
4.有化知识为能力和智慧之功。学生的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他们的所见所闻并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教师的视野,他们明天要踏上的征程是任何人都无法预知的。真正能够引领他们走好人生之路的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内化的能力和智慧。死的知识并不等于活的能力,知识的量的积累也不等于能力的自然提升,更不等于智慧的浑然生成。望远须登高,教学贵求智。在教学中,将知识变成能力和智慧,乃为人师者所必为。
5.有思维能力、有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乃为人师者的看家本领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描述事物、阐述道理、表达思想、论证观点,引导学生明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辨析观点、评价事物的能力,学会有理有据地辩论,生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都离不开思维和逻辑的力量。一般而言:教师有什么样的思维品质,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学生有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前途。
6.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头脑。一个人的思想最能体现其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理论修养。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要引导学生分清是非曲直,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头脑是不行的。有思想和头脑的教师善于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说出有新意的话,善于讲前人没有讲过的话,善于用朴实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从而能够靠思想傲然挺立,彰显自身的文化魅力。没有思想和头脑的人只会照抄照搬、移花接木,既不能切近生活,又不能解决问题,如镜中花、水中月,中看不中用。
7.有增强学生精神力量的本领。适应现代社会的和谐的人,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人的内在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特别是学习生活中涵养而成的。学生的自尊自信意识、自立自强观念、自由平等人权法治思想观念等的形成,与课堂环境、学校环境息息相关。教师是学校人文环境的创造者。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和学校环境,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正因为课堂和学校人文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至为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人师者无不精心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文环境。尊重的春风、自由的土壤、民主的阳光、独立的空气、人性的光芒,是增强学生精神力量的必备要素。舍此,学生难以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现代公民,难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些要素的形成并综合发挥育人的功能,离不开全体教师共同而持续的努力。毫无疑问的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在其中扮演第一小提琴手的角色。
8.有爱心,有温情。作为成长过程中的人,学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都是有个性、有追求、有自尊、有优点的人,特别是他们的心都是向上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包容学生的缺点,肯定学生的优点,点一盏心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更需要教师有爱心。感化、宽容、尊重、激励、引领学生,都需要爱。如果一个孩子在家中不能感受到父母亲的爱,那么,这个孩子是不幸的。同样,一个学生在学校不被教师的爱所感动,没有感受到教师的温暖,那将是这个学生一辈子的遗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不可能成为人师,自古皆然。
9.有识人之慧眼,有评价之高招。在教学生活中,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也可以毁掉一个学生。这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教师评价学生时应该极其审慎。授业之功固然体现一个教师的功力,但是,评价之功更能凸显教师的学识、胸怀、眼界、气度和境界。为人师者应该超越现实的社会功利,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而不能满足于给学生灌输标准化、客观化、海量化的知识。评价学生时应该真正关注“现实的人”、“活生生的人”,真正转变片面依靠分数、成绩、名次来评价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方式,注重从精神成长、精神超越、价值追求层面来评价学生。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经历、个性特征、内在潜质、价值追求等,深刻感悟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社会,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成就自我,引导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和成长的机会,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成为最好的自己。
10.有不断反思、总结、提升的能力。善于反思、总结,特别是善于从错误、失败中反思、总结,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政党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在论及成功之道时,强调自己是靠总结经验吃饭。在谈到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邓小平说:“为什么我们能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提出了现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经验表明,反思、总结使人聪明、进步。
人都是在不断碰钉子、摔跤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碰钉子了、摔跤了,有了经验教训,又善于反思、总结,才能少走弯路。别人的经验、书本上的东西对人的教育、启迪作用,总是不及自己亲身得来的经验。有了宝贵的经验却没有及时、科学地加以总结、提升,没有转化成指导自己行动的指南,那就白碰钉子、白摔跤了。教师在与教材、课堂、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有许多东西值得反思、总结。例如,为什么自己好心教育学生却效果不佳?为什么自己事事躬亲却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为什么自己精心备课、精心上课却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及时加以反思、总结,就会时时有新的感悟、新的体会、新的提高,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为人师者贵“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