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拼盘碎片化教学情境之破解技巧
如此,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是否如此呢?不难发现,教学至此,学生轻松内化从矛盾哲学含义到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表现的4个知识点,达成了生活和知识逻辑相统一。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知识点尚未落实,这就遇上了情境信息的有限性和知识点无限延伸的矛盾,如何处理呢?如果另起炉灶,转向另一个话题,便是拼盘碎片式教学。而要坚持原有的话题,就要在原来话题的基础上展开话题,当然展开话题不是胡编乱造,而是基于真实生活实践逻辑的变化和发展。
2.基于真实生活实践逻辑的变化和发展
承接上个话题,我从生活实践的变化发展逻辑出发,把学生引进第二个反思、追问情境。
我骑着电瓶车,总是比别人开得慢,又总是想往路边靠,有时都要快掉下路基了,所以有人不解地说,电瓶车速度又不快,你害怕什么?我说,现在是安全,但过一会呢?我这样做,是时刻提醒自己,危险正在悄悄地来临,所以我要提防它。同学们,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老师的行为吗?
情境还是围绕电瓶车展开,其生活逻辑变化发展是:电瓶车的实际功能(上个情境已分析)不同的人使用电瓶车的意识不同树立使用电瓶车的正确意识才是减少交通事故的根本。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我骑车的安全意识是第一位的,但这并不表明当时我没有侥幸心理,事实上,安全和侥幸同时存在每一个骑车的人当中,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那么是安全战胜侥幸,居安思危,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侥幸打败安全,乐极生悲,断送幸福的家庭,这都是一念之差造成的啊,这不就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推动着事物变化和发展吗?接着我随即呈现一组“今年我省车祸大都以电瓶车为主体”的相关链接,以进一步刺激学生思维,感悟并树立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有居安思危意识。
相关链接:自上半年以来,我省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2374起,同比上升3.76%,死亡397人,同比上升2.58%。平均每月66人死于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电动自行车骑车人闯红灯、超速、逆行、抢道行驶等违法行为,是引发电动车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相关链接还是和电瓶车有关,实质是对上述情境的进一步深化,它以血泪的事实让学生反思、体会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如何转化及结果,得出结论的过程,自然而不强制、实证而不虚妄、认同而不迷糊。这就有效避免拼盘碎片化情境的弊端,课堂流程顺畅,学生情绪高涨,师生都沉浸在发现、体验知识的乐趣中。
3.融人故事情感叙述元素打造虚拟场景
教学没有结束,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学习,按照一体化情境的要求,还得围绕电瓶车展开,那又该如何展开呢?这就要打造虚拟场景,融入故事情节叙述元素,实现实体和虚拟情境相得益彰,如:
我家里有三辆车,我考取了驾照自然开小汽车,爱人没驾照,只能骑电瓶车,女儿也有一辆自行车,三人各得其车。只是爱人经常在我面前唠叨,说什么,还是开车好,夏天不晒太阳,冬天有空调。我说:你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开车时常要担心被罚款,又要提防突然有人冒出来,这种精神压力受够了!如果真能穿越的话,我宁愿回到古代驾马车。这时,一旁的女儿插话说:爸爸,马车又不是车,马车是车吗?同学们,你的看法呢?
上述情境话题中,我、爱人、女儿三人的对话,是根据真实生活的合理想象和艺术加工,这种虚拟场景的亮点在于,融人故事情感、内涵充分、贴进学生、自然清新,能不做作地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表现及其辩证关系不露痕迹地整合进来。然后老师通过“马车是不是车”、“马车和车的关系是什么”的针对性设问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讨论、感悟出家里的小汽车、电瓶车、自行车、马车各不相同,如小汽车和电瓶车除了是否要求驾照、性能各异外,行驶的道路要求也不同,电瓶车不能进入机动车道和汽车抢路,否则易发生交通事故,即矛盾具有特殊性;到马车也是车,因为马车能够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所以马车是一种交通工具,这是所有车的共性,即矛盾的普遍性;再到车是被人开或骑的,但不同的人开不同的车,这绝不能乱套,这就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样一步步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探究知识、知识内化、导出结论的征程中,从而掌握交通安全的知识,树立安全出行的意识。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共2课时的教学,以电瓶车始,到电瓶车结束,学生对此反应热烈,觉得新鲜有趣,也感到不可思议,他们迫切想知道教师的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但就像紧张刺激的电视连续剧一样,到最后一刻,谜底才揭开,这迫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从好奇和疑惑开始,到积极参与进来,再到豁然开朗而收宫,这既是故事情感一体化情境的魅力,也是贯彻新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第二高级中学 《《生活与哲学》拼盘碎片化教学情境之破解技巧》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1715.html
2.基于真实生活实践逻辑的变化和发展
承接上个话题,我从生活实践的变化发展逻辑出发,把学生引进第二个反思、追问情境。
我骑着电瓶车,总是比别人开得慢,又总是想往路边靠,有时都要快掉下路基了,所以有人不解地说,电瓶车速度又不快,你害怕什么?我说,现在是安全,但过一会呢?我这样做,是时刻提醒自己,危险正在悄悄地来临,所以我要提防它。同学们,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老师的行为吗?
情境还是围绕电瓶车展开,其生活逻辑变化发展是:电瓶车的实际功能(上个情境已分析)不同的人使用电瓶车的意识不同树立使用电瓶车的正确意识才是减少交通事故的根本。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我骑车的安全意识是第一位的,但这并不表明当时我没有侥幸心理,事实上,安全和侥幸同时存在每一个骑车的人当中,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那么是安全战胜侥幸,居安思危,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侥幸打败安全,乐极生悲,断送幸福的家庭,这都是一念之差造成的啊,这不就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推动着事物变化和发展吗?接着我随即呈现一组“今年我省车祸大都以电瓶车为主体”的相关链接,以进一步刺激学生思维,感悟并树立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有居安思危意识。
相关链接:自上半年以来,我省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2374起,同比上升3.76%,死亡397人,同比上升2.58%。平均每月66人死于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电动自行车骑车人闯红灯、超速、逆行、抢道行驶等违法行为,是引发电动车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相关链接还是和电瓶车有关,实质是对上述情境的进一步深化,它以血泪的事实让学生反思、体会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如何转化及结果,得出结论的过程,自然而不强制、实证而不虚妄、认同而不迷糊。这就有效避免拼盘碎片化情境的弊端,课堂流程顺畅,学生情绪高涨,师生都沉浸在发现、体验知识的乐趣中。
3.融人故事情感叙述元素打造虚拟场景
教学没有结束,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学习,按照一体化情境的要求,还得围绕电瓶车展开,那又该如何展开呢?这就要打造虚拟场景,融入故事情节叙述元素,实现实体和虚拟情境相得益彰,如:
我家里有三辆车,我考取了驾照自然开小汽车,爱人没驾照,只能骑电瓶车,女儿也有一辆自行车,三人各得其车。只是爱人经常在我面前唠叨,说什么,还是开车好,夏天不晒太阳,冬天有空调。我说:你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开车时常要担心被罚款,又要提防突然有人冒出来,这种精神压力受够了!如果真能穿越的话,我宁愿回到古代驾马车。这时,一旁的女儿插话说:爸爸,马车又不是车,马车是车吗?同学们,你的看法呢?
上述情境话题中,我、爱人、女儿三人的对话,是根据真实生活的合理想象和艺术加工,这种虚拟场景的亮点在于,融人故事情感、内涵充分、贴进学生、自然清新,能不做作地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表现及其辩证关系不露痕迹地整合进来。然后老师通过“马车是不是车”、“马车和车的关系是什么”的针对性设问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讨论、感悟出家里的小汽车、电瓶车、自行车、马车各不相同,如小汽车和电瓶车除了是否要求驾照、性能各异外,行驶的道路要求也不同,电瓶车不能进入机动车道和汽车抢路,否则易发生交通事故,即矛盾具有特殊性;到马车也是车,因为马车能够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所以马车是一种交通工具,这是所有车的共性,即矛盾的普遍性;再到车是被人开或骑的,但不同的人开不同的车,这绝不能乱套,这就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样一步步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探究知识、知识内化、导出结论的征程中,从而掌握交通安全的知识,树立安全出行的意识。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共2课时的教学,以电瓶车始,到电瓶车结束,学生对此反应热烈,觉得新鲜有趣,也感到不可思议,他们迫切想知道教师的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但就像紧张刺激的电视连续剧一样,到最后一刻,谜底才揭开,这迫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从好奇和疑惑开始,到积极参与进来,再到豁然开朗而收宫,这既是故事情感一体化情境的魅力,也是贯彻新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第二高级中学 《《生活与哲学》拼盘碎片化教学情境之破解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