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座谈会结束时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座谈会就要结束了。大家集中学习、领会了省委李源潮书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省教育厅领导的讲话精神,交流了近年来各地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实施教育富民工程,特别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加快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会议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安排紧凑,效果较好,收获较大。 一、会议形成的几点共识:
第一,通过学习领会省委李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新形势我省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工作职责;
第三,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每位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工作者都要明确思路,振奋精神,真抓实干,迎难而上;
第四,开拓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新局面必须要建立培训与就业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第五,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需要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形成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认清形势,强化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列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政府要解决好的几个重大经济问题之一,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城市化进程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举措,并提出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开发苏北人力资源,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不断解放劳动力,是从根本上解决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关键所在。昨天,我们学习了省委书记李源潮在视察宿迁市时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李源潮书记指出“办教育,一是要为地方发展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二是让我们的学生出来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李书记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问题,也就是职业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为“三农”服务;同时也提出了教育的评价标准问题,就是必须把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放在衡量教育水平和质量的第一位。这对全省教育特别是苏北农村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任务。
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学历教育、学校教育向职业培训拓展,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它不仅是教育对象的扩大,更是职业教育服务观念的转变和教育功能的提升。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对职业教育作出了新的明确界定,即职业教育是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去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了我省职业教育富有时代特点的五大任务,即:职业教育为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服务,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服务,为促进就业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区域共同发展服务。这“五个服务”的提出,反映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当前,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点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的、历史性任务。
苏北地区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比重高,劳动力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低,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相当艰巨和繁重。据2000年全国“五普”资料显示,苏北五市仅18岁至45岁农业人口就有1605.3万人,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普通高中毕业生占7.8、职业高中毕业生仅占0.5。考虑到近几年苏北地区进入初、高中入学高峰,每年还将有大量的农村初、高中生毕业返乡,据教育统计部门测算,仅2003年苏北五市至少有17多万人将加入农村从业大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苏北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另一方面劳动者技能和综合素质很低,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在家务农或待业,不能出去赚钱,有的即使走出去了,也干不了、干不好。应该说现在苏南各市以及沿海、沿江开发对劳动力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就业形势很好。目前,就业市场上出现的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这一用工与就业矛盾,关键还是劳动力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问题。因此,要实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首先必须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这项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大力开展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既抓住了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中心,又满足了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也是我们职业教育大显身手的良机。机遇是最可宝贵的发展资源。抓机遇的本事就是抓发展的本事。我省不少地方有过抓住机遇而领先的成功经验,一些地方也曾有过错过良机而滞后的深刻教训。优势正是在抓住机遇中形成,差距正是在丧失机遇中拉开。现在全省上下都已取得共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大家在发言中所说
的,当前各级领导重视和关心职业教育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教育内部齐心协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广大老百姓认同职业教育和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是大家多年来所期望的,也是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危机考验人,机遇也考验人。我们只有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以扎实的工作和实绩,来回报社会,取信于民,才能赢得进一步发展的主动权。在苏北大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做好工作的关键在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家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既要有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又要有迎难而上的锐气,更要有干一番事业的志气。实践一再证明,哪个地方的干部精神状态好,哪个地方的工作就生机勃勃、富有成效;哪个地方干部的精神状态差,哪个地方的工作就暮气沉沉、没有起色。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振奋精神。
因此,我们要确立大的职业教育观,跳出教育看职教、站在全局看职教,倍加珍惜、牢牢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育人、示范和服务的三大功能,努力为地方培养合格人才,向外输送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为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三、今后一段时期的目标任务
根据苏北农村劳动力人口结构和素质状况,我们计划从今年起,五年内,通过职业教育与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对苏北农村90以上的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和年龄在45周岁以下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之掌握一技之长;每年重点培训50万农村劳动力,受培训者30以上至少要具有一项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后的就业率要求达到60以上。上述目标中既有对培训的数量要求,又有对培训的质量要求;既要重视一般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更要突出对回乡初、高毕业生及青壮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既要提高劳动力的参培率、合格率,更要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率。
为了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全省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切实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学习贯彻省委李书记讲话精神。会议结束后,大家要迅速把李书记的讲话和会上各地介绍的典型经验向当地教育局分管领导汇报,并及时向下传达,使大家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思路,落实责任,增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认真进行调研摸底。近期苏北各市都要组织力量,逐县、逐乡、逐村、逐户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近三年的返乡初、高中毕业生以及18-45周岁青壮年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和就业意向,进行一次全面的统计,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并对各类人员的培训需求情况进行梳理,为组织培训作好基础工作。
3、科学制定培训计划。苏北五市情况各有不同,各地要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吃透市情、县情、乡情,并分区域、分阶段、分层次,分门类别制定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4、加快建立培训就业网络体系。建立培训基地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基础。各地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县职教中心、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行业企业举办的学校以及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作用,进一步利用和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形成覆盖城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体系。
5、积极开发培训项目。培训项目的开发要始终坚持市场为先、就业为先,紧贴市场、紧贴实际,按需培训。各地应根据社会用工单位特别是企业对用工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组织力量,灵活地开发一批适合市场需要的职业培训项目、模块课程和相关教材。培训教材主要由市、县来组织编写。各地要注重培训项目开发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强化对劳动力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劳动力职业指导的培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劳动者不仅要有一技之长,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择业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要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要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指导、职业道德、劳动保护法律、城市文明法规等课程,使受培训者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掌握安全生产、文明服务和自我保护的常识,提高其自主就业、创业的能力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6、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地要动员和组织所有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教师,主动承担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并计入工作量进行考核。同时,要根据培训项目的特点和用工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聘请高校、科研院所、用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会能工巧匠、技术能手担任培训教师,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各市、县要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新需求,组织教师参加“四新”培训和校本培训,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培训水平和能力。
7、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经费问题是制约培训工作的瓶颈。各地要想方设法,多渠道解决经费问题。如通过向当地政府争取专项经费,向政府等有关部门争取项目配套经费,通过市场机制争取社会资助,向受培训者适当收取成本费等办法,对有组织输出的,还可以与用工单位签订工资返还的有关条款,从受培训者工资中返还的办法来解决。省正积极做工作,争取一部分专项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为基层单位提供一点支持。
8、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成立培训就业指导组织,开展就业培训服务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保持培训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会上,镇江市、建湖县、丰县、金湖县等单位的经验值得推广。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成立职业教育就业指导中心或与劳动部门联办以及与社会中介组织合作,加强就业跟踪服务。培训就业指导机构,要为受培训者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查阅、求职登记和职业介绍服务,对培训结业者进行计算机管理,通过劳动力市场网络,及时向经济发达地区提供本地区劳动力资源情况,有组织地推荐就业。苏北地区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协作关系,建立更多的劳务输出渠道,为接受过培训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各地还可以把本地区在外的务工人员、在外能人等吸纳到劳务信息队伍中,给予他们合理的报酬,激励他们广泛收集各地劳务用工信息,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牵线搭桥,提供服务。各地及所有培训机构要树立“市场意识”,主动到用工企业了解情况,掌握用人单位对培训者的岗位安排、工资待遇和能力需求等情况,努力把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和就业后服务融为一体,形成系列化服务,确保输出一批、稳定一批。
四、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加强组织领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事关经济全局,各地必须高度重视,摆上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必须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明确专人具体抓,建立班子专门抓,制定规划长期抓。正如省委李书记提出的要象抓招商引资一样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现在有一个好的形势,就是省、市、县各级党政领导都很重视此项工作。大家要主动向领导汇报,积极争取劳动、农业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并在政府的领导下,形成统筹协调、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加强舆论宣传。各地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先进事例和典型个人,促进各级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以及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培训机构,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共同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服务。要通过设立专版、跟踪采访和专题报道,大力宣传培训后成功就业人员的经验和成就,激发广大农村从业人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全市、全县上下营造一个一人外出务工、全家光荣的社会风尚。
3、加强南北合作。促进南北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要探索一条农村劳动力“北输南接”的合作机制,各地要通过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介组织,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协作会,以及招生招工相结合的洽谈活动,协调解决南北合作事宜。苏北地区要针对苏南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沿江大开发对劳动力的旺盛需求,主动与苏南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劳务管理部门以及企业开展劳务协作,拓宽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与苏南建立起较为稳固的劳务输出合作关系。苏南五市要进一步拓宽帮扶渠道,以项目带资金、带人才、带设备、带信息,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支持力度。要继续推动南北职业学校联合办学,组织苏北学生转移到苏南学习,开展定向招生、订单委培,认真总结“2 1”南北合作办学模式的经验,从而直接、有效地促进苏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到2005年,力争苏南苏北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年招生规模达2万人。
4、加强检查督导。加强督查,严格考核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措施。各地要按照新的要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分解到基层、明确到学校、细化到项目、落实到出路上。各地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好地推动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市和县都要建立季报制度,对苏北五市分季度培训进展情况和南北合作计划进行定期统计、定期上报,及时了解各地开展培训和转移的工作情况,加强对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和成效的跟踪管理。省里将把各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以简报的形式向各地通报,并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
同志们,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座谈会,也是一次专题研讨会,更是一次思想动员会和工作部署会,意义重大而深远。可以这样说,这次会议的召开使全省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工作将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预示着加快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实机遇就在眼前,标志着全 《在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座谈会结束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