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性”,优化提问
坚持“五性”,优化提问
范红军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重要的形式之一。课堂如果没有提问,必然只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就会窒息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与活力。精彩的课堂离不开有效乃至高效的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很好地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唤起追求新知的欲望;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活思维,激发顿悟;可以强化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但是,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提问存在着种种问题,许多提问是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提问要么过多,要么太少;二是问题要么过浅,要么太难;三是提问随意性大,脱离学生实际;四是问得直白、生涩,学生兴味索然;五是教师包办提问,忽视学生“提问”。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本人认为,要使课堂提问有效、高效,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问题,注意提问的适度性
高中政治课每周只有两课时,一般每课时要上完一个框题,而每个框题的教学内容都比较丰富,又与生活、时政紧密相连,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因此,在短短的45分钟里提问不能过多,否则会使学生应接不暇,缺少充分思考的时间而陷入茫然、麻木状态,当然提问也不能太少,否则学生会因刺激不够而分神、走神。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新旧知识的链接点,找出学生学习的易错点、易混点和易漏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有价值、有品位的问题,给学以有效的刺激,达到调动学生思维,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我在执教政治生活《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一框时,精心设计了五个问题:1、你认为我国对外关系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有哪些?2、理解外交政策的含义应特别注意什么?3、如何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4、如何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5、结合我国政府在黄岩岛问题上的立场,说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这几个问题的提出,既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又有效地控制了教学节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结合实际提问,增强提问的生活性
这里的实际应该包括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本文主要指的是生活实际。注重生活性是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一要求应渗透于政治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课堂提问在内。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运用学生所熟知的身边事例,针对教材内容发问,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热情。例如,我在讲授“企业”这一概念时,从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广告出发,设计了以下问题:1、广告每时每刻都与我们相伴,请大家列举一些?(同学们踊跃发言)2、做广告的主要是哪些单位?(生答:企业)3、企业为什么要做广告?(生答:盈利)4、企业要盈利必须怎么样?(生答: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5、通过什么途径提供商品或服务?(生答:从事生产经营活动)6、由此,谁来总结一下企业的含义?通过以上系列提问、师生互动,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而且把离学生生活较远、比较枯燥的企业的含义讲得很清楚,学生对它的印象颇为深刻。
三、把握梯度提问,增强提问的思维性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人的认知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很显然,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停留在“已知区”的问题太浅,难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热情,而停留在“未知区”的问题则过难,会扼杀学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提问应落实在“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果子”,即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挑战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能够加以解决。为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少问“是什么”,多问“为什么”和“怎么样”。例如,我在讲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时,没有直接提问“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是这样发问“你认为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应注意哪几个层次?”很显然,前一问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直接在教材划下即可,而后一问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含义,理清层次,认真思考,才能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注意“国家统一领导”,这是前提和基础;二是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的“少数民族”不能理解为“汉民族或各民族”,“聚居”不能说成“居住”;三是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四是由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通过这一问,不仅把这一含义讲得深刻、透彻,而且巧妙地引入了下文教学,起到了启承过渡的作用。
四、创设情境提问,增强提问的趣味性
众所周知,高中政治教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对于十六、七岁的高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他们的思维层次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好奇心较强,易受现实生活吸引,喜欢新鲜刺激。针对这一特点,为增强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和课堂提问的吸引力,我们可以把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诗歌、漫画、歌曲、寓言故事、哲理素材、热点时政等材料,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呈现出来,创设鲜活、生动的情境,并不失时机地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教材与生活有机融合,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探究热情,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生活与哲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这一观点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材所举的事例也不够形象,我便选择了一个经典的古代故事《山神庙吟雪》,故事大意为:一个冬天下起了大雪,有四个人到路边的山神庙里躲雪,他们分别是地主、秀才、商人和樵夫。望着纷 《坚持“五性”,优化提问》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1802.html
范红军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重要的形式之一。课堂如果没有提问,必然只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就会窒息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与活力。精彩的课堂离不开有效乃至高效的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很好地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唤起追求新知的欲望;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活思维,激发顿悟;可以强化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但是,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提问存在着种种问题,许多提问是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提问要么过多,要么太少;二是问题要么过浅,要么太难;三是提问随意性大,脱离学生实际;四是问得直白、生涩,学生兴味索然;五是教师包办提问,忽视学生“提问”。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本人认为,要使课堂提问有效、高效,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问题,注意提问的适度性
高中政治课每周只有两课时,一般每课时要上完一个框题,而每个框题的教学内容都比较丰富,又与生活、时政紧密相连,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因此,在短短的45分钟里提问不能过多,否则会使学生应接不暇,缺少充分思考的时间而陷入茫然、麻木状态,当然提问也不能太少,否则学生会因刺激不够而分神、走神。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新旧知识的链接点,找出学生学习的易错点、易混点和易漏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有价值、有品位的问题,给学以有效的刺激,达到调动学生思维,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我在执教政治生活《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一框时,精心设计了五个问题:1、你认为我国对外关系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有哪些?2、理解外交政策的含义应特别注意什么?3、如何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4、如何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5、结合我国政府在黄岩岛问题上的立场,说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这几个问题的提出,既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又有效地控制了教学节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结合实际提问,增强提问的生活性
这里的实际应该包括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本文主要指的是生活实际。注重生活性是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一要求应渗透于政治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课堂提问在内。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运用学生所熟知的身边事例,针对教材内容发问,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热情。例如,我在讲授“企业”这一概念时,从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广告出发,设计了以下问题:1、广告每时每刻都与我们相伴,请大家列举一些?(同学们踊跃发言)2、做广告的主要是哪些单位?(生答:企业)3、企业为什么要做广告?(生答:盈利)4、企业要盈利必须怎么样?(生答: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5、通过什么途径提供商品或服务?(生答:从事生产经营活动)6、由此,谁来总结一下企业的含义?通过以上系列提问、师生互动,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而且把离学生生活较远、比较枯燥的企业的含义讲得很清楚,学生对它的印象颇为深刻。
三、把握梯度提问,增强提问的思维性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人的认知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很显然,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停留在“已知区”的问题太浅,难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热情,而停留在“未知区”的问题则过难,会扼杀学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提问应落实在“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果子”,即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挑战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能够加以解决。为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少问“是什么”,多问“为什么”和“怎么样”。例如,我在讲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时,没有直接提问“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是这样发问“你认为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应注意哪几个层次?”很显然,前一问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直接在教材划下即可,而后一问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含义,理清层次,认真思考,才能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注意“国家统一领导”,这是前提和基础;二是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的“少数民族”不能理解为“汉民族或各民族”,“聚居”不能说成“居住”;三是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四是由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通过这一问,不仅把这一含义讲得深刻、透彻,而且巧妙地引入了下文教学,起到了启承过渡的作用。
四、创设情境提问,增强提问的趣味性
众所周知,高中政治教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对于十六、七岁的高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他们的思维层次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好奇心较强,易受现实生活吸引,喜欢新鲜刺激。针对这一特点,为增强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和课堂提问的吸引力,我们可以把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诗歌、漫画、歌曲、寓言故事、哲理素材、热点时政等材料,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呈现出来,创设鲜活、生动的情境,并不失时机地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教材与生活有机融合,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探究热情,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生活与哲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这一观点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材所举的事例也不够形象,我便选择了一个经典的古代故事《山神庙吟雪》,故事大意为:一个冬天下起了大雪,有四个人到路边的山神庙里躲雪,他们分别是地主、秀才、商人和樵夫。望着纷 《坚持“五性”,优化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