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政治教学语言的精炼之美
追求政治教学语言的精炼之美
成洁
古人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语言精炼的重要性。对教师而言,使用精炼的教学语言更具重要意义。何为精炼的教学语言呢?通俗地说,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符合“经济原则”,即用最简洁的话语传输最大量的文化信息,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诉求。
但在政治教学实践中,言语表达不精炼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教师教学语言重复,不简洁不清晰,频繁使用“这个”、“那么”、“对不对”、“……的话”等口头禅;有的老师课前准备不足,讲课随意,想到哪儿讲到哪儿,怕讲不明白再来一遍,造成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所云”;还有的教师不愿或不敢相信学生,对重点知识反复讲解,讲得又细又慢,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学生越听越乏味……重复的语言,易使课堂环节拖泥带水,课堂节奏缓慢拖沓,既浪费了有限的时间,又抑制了学生听课的兴趣,更压缩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空间,使本应丰润而又光彩耀人的教学内容失去了应有的芳华。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具有系统严密的理性色彩、严谨深刻的逻辑内涵,要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政治基础知识和技能、抓住要领,政治教师一定要精心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做到惜墨如金,辞不虚发,言简意赅。
那么,政治教师应该如何锤炼教学语言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更新教学观念,凸显学生主体
如前文所述,导致教学语言重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部分教师对学生不信任。优秀教师应该勇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亲自“经历”并且“经验”,学习的过程才能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因情感的介入而灵动。
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通常会感受到这样一些共同特点:教学活动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学生参与充分,积极主动,兴致高涨。其间,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他们都极为注重使用精炼的教学语言。在讨论和探究中,优秀教师非常注意自己发言的时机与方式,做到要言不烦,恰到好处,把思考、表达、碰撞尽可能交给学生,将点拨、激励、引导留给自己,通过简洁的语言作巧妙的引领,把问题的讨论一步步引向文本的主旨,走向教学的实质。
在“消费及其类型”一框中,“收入差距影响消费”是教学难点之一。如何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在备课时几经修改调整。刚开始时,笔者照书讲解:人们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讲完后,发现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理解。于是,笔者举了一个例子:假设全社会共有10个人,一年中10个人创造的社会总财富是1亿元,其中1人独得9999万元,其余9人共享1万元,独享9999万元的1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用于消费,而其余9人由于收入很少,可能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买不起。最后的结果是全社会的消费总水平不高。但如果每个人各得1000万元的话,大家都能购买所需,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就水涨船高了。笔者在课后反思中发现:虽然通过教学能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但是这部分教学语言繁琐且随意,逻辑推理松散。为了精简语言,严密教学,在下节课上,笔者给学生展示了橄榄型和金字塔型两种社会结构图,并结合问题“哪种社会收入结构更合理”展开分析。讲完之后,我发现这一调整仍未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讲的较多,学生始终在被动地听,学习热情不高。在最终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分成小组对当前消费的热点进行探究,发现问题,寻求答案。有同学在探究中发现来自中国新闻网的一篇报道“中国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截至2011年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达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由此学生提出疑问:中国的消费能力已居世界前列了吗?这个问题一经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七嘴八舌、畅所欲言:有同学说中国的消费能力确实较之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同学说有的中国人好面子,在境外抢购奢侈品是出于盲目跟风、攀比的消费心理;更多的同学看到了中国现阶段还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中国消费能力的提高不能仅靠少数富人。笔者在此时适时引导、归纳: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看的是大多数人的消费状况,如果像在金字塔型的社会中,大多数人只拥有少量的社会财富,即使他们将自己所拥有的全部财富都用于消费,社会总体的消费水平也是不高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课例的调整中,笔者先让学生质疑解惑、充分讨论,然后及时点拨,总结提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如此教学,不仅达到了语言简炼明确,提纲挈领,牵一线而动一片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一个华丽的转身,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思维被激活,课堂对于学生而言成为“生命狂欢的场所”。
二、厘清教材脉络,整合教学语言
精炼的教学语言不堆砌华丽的藻饰,而表现出一种朴素、庄重和纯净的色调。它经常是在斟酌陈述要领、推敲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好中选优,作近乎“框架式”的处理,把教学内容压缩到最低限度。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讲述一个问题就好比劈柴,可贵的是准确地劈在纹理上。只有顺势而行,视理而析,才能势如破竹,充分揭露客观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精力也有限,因此,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深刻挖掘问题,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选取教材中最具价值的地方,合理裁剪,勇于割爱,大胆取舍。着力突出重点,破解难点,花大力气厘清知识主线,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条理化,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学、思考、交流和碰撞。
具体而言,教师应简明扼要、精微透彻地表述概念和原理;阐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透析教材的内在逻辑。笔者曾听过一节关于“意识”的复习课,深为授课教师精辟的理论分析、精干的教学语言所折服。该教师采用 《追求政治教学语言的精炼之美》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1926.html
成洁
古人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语言精炼的重要性。对教师而言,使用精炼的教学语言更具重要意义。何为精炼的教学语言呢?通俗地说,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符合“经济原则”,即用最简洁的话语传输最大量的文化信息,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诉求。
但在政治教学实践中,言语表达不精炼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教师教学语言重复,不简洁不清晰,频繁使用“这个”、“那么”、“对不对”、“……的话”等口头禅;有的老师课前准备不足,讲课随意,想到哪儿讲到哪儿,怕讲不明白再来一遍,造成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所云”;还有的教师不愿或不敢相信学生,对重点知识反复讲解,讲得又细又慢,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学生越听越乏味……重复的语言,易使课堂环节拖泥带水,课堂节奏缓慢拖沓,既浪费了有限的时间,又抑制了学生听课的兴趣,更压缩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空间,使本应丰润而又光彩耀人的教学内容失去了应有的芳华。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具有系统严密的理性色彩、严谨深刻的逻辑内涵,要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政治基础知识和技能、抓住要领,政治教师一定要精心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做到惜墨如金,辞不虚发,言简意赅。
那么,政治教师应该如何锤炼教学语言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更新教学观念,凸显学生主体
如前文所述,导致教学语言重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部分教师对学生不信任。优秀教师应该勇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亲自“经历”并且“经验”,学习的过程才能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因情感的介入而灵动。
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通常会感受到这样一些共同特点:教学活动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学生参与充分,积极主动,兴致高涨。其间,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他们都极为注重使用精炼的教学语言。在讨论和探究中,优秀教师非常注意自己发言的时机与方式,做到要言不烦,恰到好处,把思考、表达、碰撞尽可能交给学生,将点拨、激励、引导留给自己,通过简洁的语言作巧妙的引领,把问题的讨论一步步引向文本的主旨,走向教学的实质。
在“消费及其类型”一框中,“收入差距影响消费”是教学难点之一。如何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在备课时几经修改调整。刚开始时,笔者照书讲解:人们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讲完后,发现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理解。于是,笔者举了一个例子:假设全社会共有10个人,一年中10个人创造的社会总财富是1亿元,其中1人独得9999万元,其余9人共享1万元,独享9999万元的1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用于消费,而其余9人由于收入很少,可能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买不起。最后的结果是全社会的消费总水平不高。但如果每个人各得1000万元的话,大家都能购买所需,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就水涨船高了。笔者在课后反思中发现:虽然通过教学能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但是这部分教学语言繁琐且随意,逻辑推理松散。为了精简语言,严密教学,在下节课上,笔者给学生展示了橄榄型和金字塔型两种社会结构图,并结合问题“哪种社会收入结构更合理”展开分析。讲完之后,我发现这一调整仍未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讲的较多,学生始终在被动地听,学习热情不高。在最终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分成小组对当前消费的热点进行探究,发现问题,寻求答案。有同学在探究中发现来自中国新闻网的一篇报道“中国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截至2011年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达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由此学生提出疑问:中国的消费能力已居世界前列了吗?这个问题一经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七嘴八舌、畅所欲言:有同学说中国的消费能力确实较之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同学说有的中国人好面子,在境外抢购奢侈品是出于盲目跟风、攀比的消费心理;更多的同学看到了中国现阶段还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中国消费能力的提高不能仅靠少数富人。笔者在此时适时引导、归纳: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看的是大多数人的消费状况,如果像在金字塔型的社会中,大多数人只拥有少量的社会财富,即使他们将自己所拥有的全部财富都用于消费,社会总体的消费水平也是不高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课例的调整中,笔者先让学生质疑解惑、充分讨论,然后及时点拨,总结提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如此教学,不仅达到了语言简炼明确,提纲挈领,牵一线而动一片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一个华丽的转身,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思维被激活,课堂对于学生而言成为“生命狂欢的场所”。
二、厘清教材脉络,整合教学语言
精炼的教学语言不堆砌华丽的藻饰,而表现出一种朴素、庄重和纯净的色调。它经常是在斟酌陈述要领、推敲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好中选优,作近乎“框架式”的处理,把教学内容压缩到最低限度。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讲述一个问题就好比劈柴,可贵的是准确地劈在纹理上。只有顺势而行,视理而析,才能势如破竹,充分揭露客观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精力也有限,因此,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深刻挖掘问题,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选取教材中最具价值的地方,合理裁剪,勇于割爱,大胆取舍。着力突出重点,破解难点,花大力气厘清知识主线,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条理化,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学、思考、交流和碰撞。
具体而言,教师应简明扼要、精微透彻地表述概念和原理;阐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透析教材的内在逻辑。笔者曾听过一节关于“意识”的复习课,深为授课教师精辟的理论分析、精干的教学语言所折服。该教师采用 《追求政治教学语言的精炼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