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学生的课堂发言
学会倾听学生的课堂发言
【内容摘要】:倾听学生的课堂发言,随着课改的大潮,愈来愈被教师所关注,通过请提高学生发言,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想到的和已经理解的一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讨论教师倾听学生课堂发言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五心、倾听、尊重
引言:随着课改的提出,教师对自身的素质也提高了要求。是的,教师是课改的第一执行者,如果教师还是老样子,那么“课改”又从何说起呢?而在课改中提出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要体现“学生主体”,就出现了“探究式教学”、“对话教学”等教学形式,因此也要求教师具备更全面的能力及各方面的素质。
一、 关注“倾听”
教师的素质包括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向的教育交往、完善的能力结构及健康的心理素质。而在课堂上,教师的素质又可以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板书、语言表达、教风等等,可有一样往往被我们老师所忽略(尤其是新老师)——倾听学生的课堂发言。正犹如目前“对话”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开发了智能电脑等一系列可以“对话”的产品,那么作为对时代精神的回应,在我们的课堂中,也要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语言交融,心灵交流,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教育领域里正孕育着“对话”和“倾听”的意识,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中,也有或多或少的体现。当然,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倾听”。
1、对“倾听”的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倾听”一词:“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似乎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倾听(下对上),而要让课堂教学走向纵深处,并非侧重于把学生培养为忠实的听众,我们更强调情境中教师的“倾听”。如果说,在过去“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相对于对方都是一种“他”者,双方的关系是一种“我——他”的关系的话,那么,在新课标提倡下的是一种“我——你”关系,就要求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要倾听学生。
倾听是一种民主的氛围,课堂是学生放飞心灵的天堂,时代使课堂成为精神愉悦的、畅快的交流场所;倾听是一种真诚的谦虚,甚至像一个小学生一样的谦虚,教师要蹲下身子,眼睛平视,敞开心扉,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故作姿态;倾听是一种热情的期待,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主动地去指导他们,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情感上走近学生,达成心灵的共鸣;倾听是一种欣赏和尊重,教师需要欣赏,学生也需要欣赏;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也需要尊重。互尊互爱的课堂如沐春风,其乐融融;倾听是一种宽容和包含,会减少误会和冲突,增加实现愿望的机会,是一种真正的互惠,实现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亲和……
2、教师“倾听”的必要性
教师自己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课堂发言,欣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新课程的实施,将使教育从不同层面打破封闭的围墙,主动走向开放的状态,加速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改革,教师要在要求学生认真听自己讲的同时,也要顾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观察他们的上课表现,倾听他们的议论和回答,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当他们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结论时,教师应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一个好的教师能准确判断学生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想到的和已经理解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水平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不耐烦倾听学生的发言,不加辨析地盲目鼓励,看似是对学生发言的尊重,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所以,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员,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讨论与思考的过程,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二、 案例研究分析
1、教师“倾听”不当
我们先来看一下以下的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几个新的生字朋友,同学们认真拼一拼,找出音节中的介母。
生:我会拼“小”字,介母是i。
师:你真会找,奖你一颗☆。
生:我来拼——“尖”,介母是 i。
师:你的眼睛真会看!也奖你一颗☆。
生:我会拼“写”,介母是i。
师:你真行!老师也奖你一颗☆。
生:咦?……
有的学生发出了疑问声,下面听课的教师也开始窃窃私语,可是执教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讲他的课。……
我们都知道,“i”在某些音节中是介母,如“xiao”,“jian”等,但是在“xie”这个音节中,“i”不是介母,它与后面的“e”合起来组成韵母“ie”。这个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老师不但没听到,没有加以纠正,还习惯性地给这名学生加以奖励,还漠视其他学生的“咦?”声?不知这样的教学会将一年级的学生带向何处?
相反,如果这名教师仔细地倾听学生的课堂发言,就会发现其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韵母在音节中并不都是以介母的身份出现,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拼音,也不会让其他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疑惑。再说,这名教师哪怕没听出学生的回答的错误,也总该看到其他那么多学生眼中的疑虑吧,可也没有加以追究,这是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而故意“忽视”吗?
而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以对话和倾听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式来取代以往独白教学。倾听,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倡导“倾听的教育”,强调的不仅是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首先要“教师学会倾听”。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对教师而言,上课是与学生对话,是与孩子交往,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劳动。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地加以引导,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倾听是一种能力,学生的这种能力就需要教师去培养,而教师以身作则的去倾听,对学生来说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2、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课堂上,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组讨论时,学生是七嘴八舌抢着发言,大家说得热火朝天,老师时时提醒“小点儿声”“安静点儿”也不能让讨论得兴趣盎然的学生平静下来,但是,就在这时,教师对他们正在讨论的内容提了一个问题,结果课堂马上变得一片寂静,学生表现得与先前判若两人,在老师反复的询问下,也只有寥寥的几只手举起来回应。这样的冷场与刚才的热烈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也可能为此困惑、难堪,甚至因认为学生装聋作哑而气愤不已。气愤也罢,难堪也罢,冷静地想一想:学生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
在讨论时,小组内每个学生都在滔滔不绝地讲,课堂上人声嘈杂,去不知所云。每个学生只醉心于表现自己,对别人的反馈或意见置若罔闻,结果根本无法沟通。而回答教师问题时,学生已习惯教师的自作主张、霸道的做法,他们知道教师不可能听取他们的意见,久而久之,便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很少有人再回答(迎合)教师的提问了。而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教师要负很大责任。因为学生的这些表现在很大程序上是对教师的模仿,回忆一下我们所熟知的课堂情形:教师有权力要求学生对他(她)的话语认真倾听,但是又有多少教师能够要求自己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当学生的发言与自己的意见相悖时,能够耐心地听学生陈述自己的意见和理由呢?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行为中,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就要做好这个认真倾听学生发言的榜样。
3、倾听学生课堂发言的益处
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不倾听学生的发言的。曾有一堂讲述《猴子捞月》的课,讲课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出他的一种思想是认为这只猴子很傻,于是几乎全班学生都异口同声地用“不好”来回答教师“小猴子好不好?”的提问,惟有一位学生不同意,举手起来回答道:“小猴子好……”这时,只见那位教师走到学生的身旁,用鼓励、表扬的预期问他:“你能不能告诉大家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小孩子就说:“小猴子怕月亮被水淹死,去救月亮,很善良,也很勇敢。”教师听完学生的发言,带头鼓起了掌,并说:“这位小朋友也很勇敢,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而且说得也很棒,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这位教师能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发言,而不像有些教师不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说不出自己想说的,也扼杀了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事物的能力,反而是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小学生的善良、美好的情感。由此可见,倾听学生课堂发言是很有必要的。
三、 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这样说:“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能听懂我们日常范围以外的深层含义,能倾听世间各事物对我们说的话。”那么,到底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呢?我们不妨从“五心”入手。
平常心 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因为爱,所以教师不会压制学生,不会专横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因为爱,他总是要蹲下身子,以怜爱为怀,友善地看待学生。“民主、平等、博爱”的教育主题,已让我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角色定为“导游”、“主持人”以及“导演”、“舵手”等等,不再是独霸讲台高高在上,而是以一颗平常心,用和善欣赏的目光,倾听学生的心声,进行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当师生的心扉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双方的思想。这时双方的“对话”同时也是一种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的关系。
细心 倾听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师注意力要高度地专注,还要有警觉意识,将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结合,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发言中,倾听出学生独到的见解,倾听出学生丰富的情感;倾听出学生的困惑或疑虑,倾听出深刻的或肤浅的思想;倾听出学生的欲望需求,倾听出学生的差异区别。相反,如果似听非听,只能停留于表面,就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了。
耐心 课堂上学生时常处于一种“愤悱状态”,在这时,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要有充分的耐心,要有执著的精神。课堂气氛的活跃与热闹是有度的,有时短暂的沉默之后,时常会绽放出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的光芒,所以在课堂上,不要逼学生,要留一定的思考时间,留一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充分思索,表达各自的意见,而教师则要耐心的听取。
信心 我们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他们看成一个个特征鲜明的个体,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无论是发言中有失偏颇的观点,甚至是一些“异端邪说”,教师都应该积极开导,切不可训斥或者嘲笑。师生在平等交换意见时,教师专注的神情,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其间产生的“张力”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孕育出“全新的果实”。
会心 学者肖川曾描述过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状态,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与思维的共振”;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要达到倾听的最高层次,必须参与和体验,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理智世界。其要做到零距离接触、全方位沟通、纵深处发展这几个方面。
倾听是一种理解他人情感,心理体验的手段,对他人的情感、语词做出表达的方式。倾听学生是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话敢说,消除师生间的心理紧张气氛,让学生好学、喜探究的天性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学习。教师积极倾听的意图,不在于证实某种立场或想法的正确性,不再仅是“裁判”,而是要将学生不同的观点联系起来,积极的与学生的想法共舞,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里悟得知识。
有位作家这样说:“有的人会走过美丽而视若无睹,有的人会走过痛苦而漠然处之。而真正的仁人、哲人、诗人,才会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察、去感受、去分辨自己所听到的声音中不同的灵魂的震颤。”现代教学是合作的艺术,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教师必须学会倾听,不仅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更要做一个仁者,拥有宽广的胸襟,撒播爱的种子;做一个诗人,倾听花开的声音,走进学生的心田;做一个哲人,指引理性的思考,将课堂引向纵深处。
参考文献
1、 朱小蔓:中国教师新百科(小学教育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8月
2、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2年第1、2期
3、 Stephen D.Brookfield; Stephen.Preskill: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7月
4、 刘京海:成功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
5、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作者:黄高洁
单位:同山镇王沙溪小学
联系电话:8756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