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 - 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喊出“我能行”
一、个案内容
2001年9月,我任教的六(1)班有个学生小B。这个学生虽是男孩,却很腼腆,平时不愿意跟别人打交道。上课也是闭口不言,即使你提问他也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小B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他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于是我决定会同本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徐小娟老师,以及其它课任老师,还有家长组成“攻关小组”,力争形成教育合力,尽快帮助他走出来,使他尽早体验成功的快乐。令我欣慰的是:我的“暗示心理疗法”居然起作用了。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耐心疏导、启发,并且通过小B自身的努力,他已经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五年级的时候,成绩是班级后几名,到六年级升学考试时,成绩已经跃居班级前十五名了。而且现在他也喜欢同学一道做游戏了,在操场上经常看到他与同伴跳橡皮筋了,看到他笑得那么开心和天真,我的心理美滋滋的。
二、个案分析
1、个体心理原因
小B同学的学习成绩开始比较差,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头脑不聪明,也不是他不用功,而是被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过身所影响的。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解除心理枷锁,让他抬起头是转化他的关键之举。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处理得好,缺陷也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优越感。”从小B的个体情况来看,他的心理问题比别人要稍严重一些,相对来讲转化的难度要难一些。
2、家庭暗示原因
小B同学来自父母离异家庭,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对他很关心,学习上要求也很严。从他的个性来看,有点像女孩子,讲话声音很小,一讲话脸就红。平时害怕成绩考不好,怕母亲责怪。母亲忙于公司生意,再加上小B不善言辞,很少深入沟通。常此以往,他变得与别人相处时,有点太乖的感觉。从他的脸上也看不出他的快乐。家长对他的过高要求,使他背上了沉重点思想负担,产生了某种恐惧感,给他的心理发张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性格内向,又胆小恐惧,害怕与人交往,学习没有快乐感成了他最大的特点。这与他的家庭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3、学习诱发原因
在学习上,小B属于不爱学习,害怕学习的那种。他的爸妈还没有离异的时候,他的成绩还算可以。进入五年级的时候,成绩已下降到班级后几名了。虽说当时老师也付出了很多,但收效不大。进入六年级后,我会同家长和以前的任课老师进行了剖析,发掘他学习上懒散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家长的经常鼓励,老师教育也缺乏计划性,班级的同伴也没有发挥良好的舆论作用。因而,他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老是遭到别人的责骂和白眼。到后来,家长和老师都有点放任自流了。所以,越来越懒,容易的知识就学点,难点的就放弃。这样成绩就越来越差,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沦为一名成绩后进生,丧失了进取心。
4、主观评价原因
其实,小B形成后来的这样情况,不能不说是家长、老师教育缺陷以及班级的不正确舆论的“功劳”。如何客观评价,科学评价像小B这样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这需要大家的教育合力。据我了解,像“你真没用!”“你真笨!”“你真不可救药!”“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这些不负责任又大伤孩子自尊的话怎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呢?孩子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笨,我就笨。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纠正的话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辈子。
三、个案结论
1、放开“缰绳”,为学生松松绑。
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优。分数就像魔棒一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常遭到别人白眼的时候,他自然不自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对这些孩子的转化不是马上去只抓他的成绩提高,固然这很重要。但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我认为,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由此,我想到了“牵着牛鼻子”干活的故事,你拉得越紧它越往后赖。你给它一点空间和自由,它反而比较卖劲。教育人似乎也离不开这个理。
就像小B这样,你若眼睛只盯着他的成绩,自然少不了训责。时间一常,转化就会变成泡影。所以,我一开始就不去谈论他的成绩,让他尽情地玩耍,尽可能地多的让与同伴一起活动。这样下来,他的心情变好了,也喜欢讲话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办了。这就为转化他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看来,当时这样想和这样做是对的。
2、自我检讨,找最佳切入口。
这里所牵涉到的不止我一个人,它还包括学生父母,原来老师和学生等等。这里我并不是在责备某个人,而是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反思。纵观孩子的成长历程,这些人群的确在起着某种作用,或好或坏,现实就是这样。如何扭转人们的观念呢?那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如,在教育小B的过程中,我发现以往教师和家长“卡、罚、骂”等不良教育的影子在他身上还有反映。于是我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会与这些人群接触,征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寻求最佳转化方案。我们几乎一致认为:先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搞好同伴关系和老师关系,以及家长关系,以“先让孩子开心起来”为突破口。 《班主任 - 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喊出“我能行”》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2187.html
2001年9月,我任教的六(1)班有个学生小B。这个学生虽是男孩,却很腼腆,平时不愿意跟别人打交道。上课也是闭口不言,即使你提问他也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小B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他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于是我决定会同本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徐小娟老师,以及其它课任老师,还有家长组成“攻关小组”,力争形成教育合力,尽快帮助他走出来,使他尽早体验成功的快乐。令我欣慰的是:我的“暗示心理疗法”居然起作用了。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耐心疏导、启发,并且通过小B自身的努力,他已经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五年级的时候,成绩是班级后几名,到六年级升学考试时,成绩已经跃居班级前十五名了。而且现在他也喜欢同学一道做游戏了,在操场上经常看到他与同伴跳橡皮筋了,看到他笑得那么开心和天真,我的心理美滋滋的。
二、个案分析
1、个体心理原因
小B同学的学习成绩开始比较差,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头脑不聪明,也不是他不用功,而是被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过身所影响的。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解除心理枷锁,让他抬起头是转化他的关键之举。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处理得好,缺陷也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优越感。”从小B的个体情况来看,他的心理问题比别人要稍严重一些,相对来讲转化的难度要难一些。
2、家庭暗示原因
小B同学来自父母离异家庭,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对他很关心,学习上要求也很严。从他的个性来看,有点像女孩子,讲话声音很小,一讲话脸就红。平时害怕成绩考不好,怕母亲责怪。母亲忙于公司生意,再加上小B不善言辞,很少深入沟通。常此以往,他变得与别人相处时,有点太乖的感觉。从他的脸上也看不出他的快乐。家长对他的过高要求,使他背上了沉重点思想负担,产生了某种恐惧感,给他的心理发张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性格内向,又胆小恐惧,害怕与人交往,学习没有快乐感成了他最大的特点。这与他的家庭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3、学习诱发原因
在学习上,小B属于不爱学习,害怕学习的那种。他的爸妈还没有离异的时候,他的成绩还算可以。进入五年级的时候,成绩已下降到班级后几名了。虽说当时老师也付出了很多,但收效不大。进入六年级后,我会同家长和以前的任课老师进行了剖析,发掘他学习上懒散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家长的经常鼓励,老师教育也缺乏计划性,班级的同伴也没有发挥良好的舆论作用。因而,他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老是遭到别人的责骂和白眼。到后来,家长和老师都有点放任自流了。所以,越来越懒,容易的知识就学点,难点的就放弃。这样成绩就越来越差,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沦为一名成绩后进生,丧失了进取心。
4、主观评价原因
其实,小B形成后来的这样情况,不能不说是家长、老师教育缺陷以及班级的不正确舆论的“功劳”。如何客观评价,科学评价像小B这样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这需要大家的教育合力。据我了解,像“你真没用!”“你真笨!”“你真不可救药!”“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这些不负责任又大伤孩子自尊的话怎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呢?孩子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笨,我就笨。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纠正的话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辈子。
三、个案结论
1、放开“缰绳”,为学生松松绑。
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优。分数就像魔棒一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常遭到别人白眼的时候,他自然不自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对这些孩子的转化不是马上去只抓他的成绩提高,固然这很重要。但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我认为,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由此,我想到了“牵着牛鼻子”干活的故事,你拉得越紧它越往后赖。你给它一点空间和自由,它反而比较卖劲。教育人似乎也离不开这个理。
就像小B这样,你若眼睛只盯着他的成绩,自然少不了训责。时间一常,转化就会变成泡影。所以,我一开始就不去谈论他的成绩,让他尽情地玩耍,尽可能地多的让与同伴一起活动。这样下来,他的心情变好了,也喜欢讲话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办了。这就为转化他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看来,当时这样想和这样做是对的。
2、自我检讨,找最佳切入口。
这里所牵涉到的不止我一个人,它还包括学生父母,原来老师和学生等等。这里我并不是在责备某个人,而是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反思。纵观孩子的成长历程,这些人群的确在起着某种作用,或好或坏,现实就是这样。如何扭转人们的观念呢?那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如,在教育小B的过程中,我发现以往教师和家长“卡、罚、骂”等不良教育的影子在他身上还有反映。于是我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会与这些人群接触,征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寻求最佳转化方案。我们几乎一致认为:先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搞好同伴关系和老师关系,以及家长关系,以“先让孩子开心起来”为突破口。 《班主任 - 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喊出“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