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正文

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探索


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能争辩质疑,标新立异;才能生动活泼,大胆探索,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设计的问题之中,他们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同时我注意尊重学生的创新活动,允许学生“越轨”或创新失败,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意见给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幼稚可笑的质疑问难我则给以呵护,如在解答“某人从甲地去乙地,去时每小时行4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6千米,求这人往返的平均速度”这题时,我先请同学们进行解答,有的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算式:(4+6)÷2=5(千米),这时,我请学生分组讨论:(1)、甲、乙两地的距离有没有告诉我们?(2)、这人从甲地去乙用的时间和从乙地返回甲地用的时间相同吗?(3)、(4+6)÷2求出来的是什么?学生相互交流,直诚探讨,最后一致认为(4+6)÷2这个算式是错误的,因为求出来的5千米只是速度的平均数。同时他们列出了正确的算式:1×2÷( 1/4 +1/6)=4.8(千米),我再请他们思考,能否再列出其它的算式,有的同学提出,甲、乙两地的距离未告诉,可设一个具体值进行求解。我请他说出怎样解答。他说:“因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因此可以设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2千米,因此可以这样列式求解:12×2÷(12÷4+12÷6)=4.8(千米)”。我和同学们都给予了他热烈的鼓掌。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质疑争辩之学风。并且在学生回答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还要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他的方法正确吗?”“谁还有不同的意见?”等语言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在奇思异想中形成主动型人格。
    六、承认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也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要与期待也不会一样,甚至很不相同。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采取面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在单式班中突破传统的班级授课的局限,我对同一班级内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分组区别要求,在群体教学中增加因材施教的因素,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与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自主合作学习组和教师辅导学习组进行要求,各组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不完全相同,课堂上允许他们以各自适宜的速度与进程推进自己的学习,并激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推进。分组区别要求的核心思想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要求。自主合作学习组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教师通过对学困生的直接教学和个别辅导,消灭“陪读”现象,更好地补差、防差。要改变以往教学目标划一要求的状况,为同一班级中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几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别是:(1)达到课程标准及教材中最低限度的要求。(2)达到课程标准及教材中全部基本要求。(3)在达到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加大难度。我还鼓励学生在达到本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高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达标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不同组别的学生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基本题、基本题+综合题、其中优等生在此基础上,还要完成一些有利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提高题。在学生各自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各层次学生,特别是帮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之以学为乐,积“小成”为“大成”。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培养和发展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适应、参与和改造社会,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

《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探索》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224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数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