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讨论课之我见
大学课堂讨论课之我见
于晓丽 高云鹏
【摘要】大学课堂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笔者认为,大学课堂更适合开展研讨性的讨论课学习活动,具体到如何组织一场成功的讨论课,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教师应为讨论课作好充分的准备;二、讨论课话题的选择;三、不同类型讨论课的组织技巧;四、讨论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讨论课;话题选择;组织技巧;教学效果
21世纪需要的人才具有以下7个鲜明的特点:融会贯通、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三商兼高(IQ + EQ + SQ)、 沟通与合作、从事热爱的工作、积极乐观。 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大学教育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所培养的应该是高情商的合作者,而不是孤僻、自傲的“天才”,因此,笔者认为在大学课堂上应多开展研讨性的学习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研讨性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课堂学习方法,清华大学2003年11月就开始在新生中试行。新生研讨课是知名教授针对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主要教学方式是学生以小组方式与开课教授就某一专题共同开展研究,在教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口头辩论和写作训练。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而探索教育功能从知识教育向认知教育转变,教育教学组织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转变,教学方式从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方式向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型教学方式转变,从而使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
然而,组织一堂精彩的效果良好的讨论课并非易事。我们经常看到,有的讨论课上出现长时间冷场,学生唯恐被老师点名或被迫发表看法,因而面露躲闪的神情。这样的讨论课就是一场失败的讨论课。如何组织一场成功的讨论课呢?
一、教师应为讨论课作好充分的准备
组织好一堂讨论课,首先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作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认真准备不断积累,才能为讨论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师要对所讲授的课程内容驾轻就熟,将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和记忆。尤其是对即将展开讨论的内容,更要使学生深入理解,只有学生对相关知识充分掌握,才能更有兴趣和有能力展开深入的讨论。
2、教师要在授课中表现出对教学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信任,让自己的激情和信任感染学生,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3、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因为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也会影响到讨论课的成败。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提问,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感,树立自己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信心。
二、讨论课话题的选择
要使讨论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讨论话题是关键。因此,笔者认为,研讨性讨论话题的选择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对较近的话题。如,笔者在讲授《婚姻家庭法学》课时,针对“大学生在校是否可以结婚?”的问题,“大学生在校生育被校方开除”的案例,请同学们进行分组课后讨论。
2、要选择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话题。只有问题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解决的可能性时,研究才有价值。笔者所讲授的《婚姻家庭法学》课程其授课对象是在校的三年级的法学系大学生,有较好的法学专业基础和研究性学习基础,同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来自乡村和城镇,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身边发生的婚姻家庭、人口生育、以及老龄化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计划生育为何难以推行——原因何在?”、“违法生育现象的社会根源以及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等等。使学生对讨论话题充满兴趣。
3、要选择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话题。如在讲到婚姻效力时,现行婚姻法只保护合法的婚姻关系,面对日益增多地未婚同居现象,如何面对?因此“同居关系是否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的话题使同学们看到在法律保护的外延,还有一些另类群体需要法律关注。
4、要设计一些最大限度地允许学生犯错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教材是如何给‘婚姻’下定义的?”这种问题几乎不允许学生犯错,但如果这样提问:“看到‘婚姻’这个词,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可能会有不同的如“婚礼、结婚登记、一对恩爱夫妻”等答案,教师进而提问:“你想到以下问题了吗?——同性恋、事实婚姻、无效婚姻、离婚等”,通过这样的提问,强调的是教师感兴趣的是学生的思想而不是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的能力。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回答时不会遗漏什么,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参与讨论时产生的焦虑。
5、选择为下一节讲授内容作铺垫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提起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如通过一个夫妻离婚财产纠纷案例,在未讲述“夫妻财产制度”的情况下,让学生先讨论并做出初步判断结论,然后教师再指出学生判断不合法之处,引出下一节内容“夫妻财产制度”。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足,以充分的注意力接受新知识。
教师能否通过设计适当的讨论话题来实现教学目这是关键,如果选择设计的话题没有讨论价值,就不需要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三、不同类型讨论课的组织技巧
讨论课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不同,分为讲授讨论型、专题讨论型、调查讨论型等类型。
1、在讲授讨论型课堂中,教师先陈述5—15分钟,然后引导学生围绕某个重要的观点开展几分钟的讨论。经验丰富的教师会设计容易引起学生较大分歧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争论、辩论的热情,而且能创造一种鼓励包容和宽容气氛。教师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及时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一些简单的解释和总结,讨论巧妙地穿插于讲授之中,不会破坏讲授的流畅性,却能鼓励学生思考教师所讲的内容,并使他们在教师讲授的时段里能够更加专心地听讲。
2、在进行专题讨论课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整理材料、经过课下自己组织的讨论写出小论文,制成多媒体课件,选择一位同学上讲台表述自己小组观点。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对胆小的学生来说,还给他们创造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激发了敢于实践的勇气;同时小组群体的共同活动还使学生注意彼此的合作,在充分表现个体创造性的同时养成了团队精神。
3、开展调查讨论型的讨论课,教师要在讨论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课程内容,准备社会调查题目,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回家探亲的机会进行调查访问,获取并感知第一手资料,写成小型的社会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所表达的观点和思想的认同,或即使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思想不认同的情况下,仍然对学生能独立思考和勇于表达自己观点进行表扬肯定,都会大大激发学生对该教师的热爱和对所授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加强化了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并促进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西方有一句名言,“听过的我会忘记,看过的我能记得,做过的我才理解”。
4、教师在总结讨论课时,对学生提出的种种观点不要进行简单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因为在讨论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的线索,以及参考资料提供的相关内容,只是学生用以进行内部操作的知识结构建构的材料;而学生有针对性的围绕相关问题的讨论则是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对材料进行内部运作、创造性加工处理的知识结构建构或重建的过程;教师在总结中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种种观点不采取简单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主要是表明承认不同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内部运作方式上所存有的差异,同时也是对不同学生在自己能力水平上做出自主判断、分析,自主得出相应结论的作法的一种肯定。 这就有助于更为充分地调动学生自主地进行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讨论课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参与进来,对于那些沉默的学生来讲并不一定他们没有参与,因为讨论课的魅力就是观众与参与者一样投入,因此他们也一样积极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并从中受益。
四、讨论课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讨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了讨论课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专题讨论课可以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一方面,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接受到了最新知识和信息,解决了课堂知识的老化问题,从而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另一方面,它提高了学生查阅资料、归纳、整理资料的学习能力,从而使智能结构进一步完善。
2、讨论课可以教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即思考。不同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不同的思考,如,要求学生根据所讲授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内容自己总结两者的异同,可以促进学生的诊断性思维;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下如此结论,可以促进他们的独立性思维;请学生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如“同居关系将来能否受法律保护”,可以激发他们的“假想”思维等等;如果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正确或错误的答案,就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知识是个人凭借证据得出的结论——这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性思维。思考中学生将学会如何理性地解决问题,监控自身思考过程,质疑内心假设。
3、讨论课有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记忆。如在讲授“父母子女法律关系”时,“亲权”是一个新的概念,笔者请同学们根据“亲权”概念回顾民法总论中有关“监护”概念与“亲权”的异同,通过比较讨论,使学生对亲权概念记忆加深。
4、讨论课可以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如讨论在校大学生是否可以结婚的问题时,学生通过讨论,认为学生目前应当以学习为主,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而不是考虑建立小家庭,因为目前自己还是学生、是花父母钱的消费者,无力支撑家庭的开销。从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5、讨论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因为讨论课崇尚个人差别和独创见解,鼓励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象,这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6、讨论课(讲授课程时穿插短时间的小讨论)能使课堂气氛丰富多彩。教师无需强调学生注意听讲,学生也会关注所讨论的问题。
讨论课的教学避免了大量的知识灌输,而采用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丰富生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问、讨论的机会,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位学生曾对笔者说:“我很幸运参与讨论并且有机会上台阐述我的观点和体会,因为我发现,我听课获得的知识90%都已经忘记了,而这次讨论辩论过的知识90%我都记住了。”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并不在于通过这一活动交给了学生多少解决既定问题的答案,而在于给学生开拓了多大的自主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活动的天地,在于引发了学生多么强烈的自主追求和创造的冲动。在这里,一个好的教师并不像是一本答疑解惑的字典,也不像是一个布道释统的牧师,而更像是一个杂乱丛林中的引路者。
(作者于晓丽系济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高云鹏系济南大学法学院讲师,山东济南 25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