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湖南师大公共管理学院 罗白屏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学习,忽视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情感体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彻底改变注入式的教学,倡导启发式和讨论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作为教育者有责任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观,更多的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引路人。恰当的引入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个性,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早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他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此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不仅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内容日趋丰富,体系日臻完善,对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20 世纪80 年代提出一种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能够开发智能的机会,不管其有多大的生理潜能,都不可能发展出相应的智能。而学校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开发智能的机会,引导学生发展智能。因此,所谓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来讲,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内因的积极性,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已知知识→学生具体知识→能力),使学生智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方法,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政治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启发式教学: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1.情境设置,激发思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多种教学情景,可以通过文字材料、故事、笑话、音乐、漫画、表演小品、电影故事、现代电教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在心理上营造一种由内而发的主观情境。但在创设情景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由静态到动态,变平面为立体,从不同角度或更深层次提出要求,让学生按要求分析经济、政治、哲学问题,借助情景使之成为新问题的“停靠点”,并对照思索产生定向领悟,即思维由已知目标而定向。促使学生形成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教师要想让学生自己真正地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寻求正确的答案。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2.自学质疑,构建知识。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著名学者郭沫若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过程是最好的独立钻研的过程,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重要环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疑是学生真正地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一定要注意方法,要求学生读书切忌“走马观花”,务必要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四结合”即读记结合、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忆结合,使阅读与思考真正统一起来。以往的课堂教学,有时也留下点时间让学生看书,那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花架子”而已,在那少得可怜的自学时间里,至多能起到一个“水过地皮湿”的效果,学生是根本来不及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的。鉴于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一定的方法:首先浏览大小标题,知道本课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把感悟出的问题和想法叠加、碰撞、搅拌,然后过滤,加工生成自己的观点和意向。为保证学生自学的有效性,教师在结合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字和图片甚至一些必要的解释,让学生捕捉信息,处理信息并运用信息,同时,结合文中插图或补充内容强化重点和难点知识;再次,根据勾画的内容要点尝试编列知识提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用图表式,或用表格式,或用图示法等等);最后,根据自己自学的结果,找出质疑点。
3.合作探究,关注生成。新课程改革强调身体性参与,在学习讨论过程中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因此在组织讨论时,应注重广泛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耳听,成为直接参与讨论的一员。 例如在上“感悟青春”这一课时,在完成“青春畅想”的教学任务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思考教材P41的问题,并加以引导:“青春”的字眼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活力、生机、甚至梦想,那么你们会把“青春”与那些词汇相联系呢?很多学生都参与进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都联系了“朝阳”、“灿烂”、“春天”、“翱翔”等词汇,并 《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2517.html
湖南师大公共管理学院 罗白屏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学习,忽视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情感体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彻底改变注入式的教学,倡导启发式和讨论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作为教育者有责任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观,更多的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引路人。恰当的引入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个性,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早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他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此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不仅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内容日趋丰富,体系日臻完善,对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20 世纪80 年代提出一种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能够开发智能的机会,不管其有多大的生理潜能,都不可能发展出相应的智能。而学校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开发智能的机会,引导学生发展智能。因此,所谓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来讲,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内因的积极性,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已知知识→学生具体知识→能力),使学生智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方法,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政治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启发式教学: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1.情境设置,激发思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多种教学情景,可以通过文字材料、故事、笑话、音乐、漫画、表演小品、电影故事、现代电教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在心理上营造一种由内而发的主观情境。但在创设情景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由静态到动态,变平面为立体,从不同角度或更深层次提出要求,让学生按要求分析经济、政治、哲学问题,借助情景使之成为新问题的“停靠点”,并对照思索产生定向领悟,即思维由已知目标而定向。促使学生形成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教师要想让学生自己真正地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寻求正确的答案。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2.自学质疑,构建知识。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著名学者郭沫若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过程是最好的独立钻研的过程,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重要环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疑是学生真正地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一定要注意方法,要求学生读书切忌“走马观花”,务必要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四结合”即读记结合、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忆结合,使阅读与思考真正统一起来。以往的课堂教学,有时也留下点时间让学生看书,那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花架子”而已,在那少得可怜的自学时间里,至多能起到一个“水过地皮湿”的效果,学生是根本来不及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的。鉴于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一定的方法:首先浏览大小标题,知道本课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把感悟出的问题和想法叠加、碰撞、搅拌,然后过滤,加工生成自己的观点和意向。为保证学生自学的有效性,教师在结合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字和图片甚至一些必要的解释,让学生捕捉信息,处理信息并运用信息,同时,结合文中插图或补充内容强化重点和难点知识;再次,根据勾画的内容要点尝试编列知识提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用图表式,或用表格式,或用图示法等等);最后,根据自己自学的结果,找出质疑点。
3.合作探究,关注生成。新课程改革强调身体性参与,在学习讨论过程中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因此在组织讨论时,应注重广泛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耳听,成为直接参与讨论的一员。 例如在上“感悟青春”这一课时,在完成“青春畅想”的教学任务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思考教材P41的问题,并加以引导:“青春”的字眼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活力、生机、甚至梦想,那么你们会把“青春”与那些词汇相联系呢?很多学生都参与进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都联系了“朝阳”、“灿烂”、“春天”、“翱翔”等词汇,并 《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