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政治论文 >> 正文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解题程序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解题程序技巧
  
  口刘自力
  
  命题是一门科学,考试是一门学问。高考命题总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不少考生在应对高考政治非选择题时常常不由自主地出现张冠李戴,答非所问;漫天撒网,东拉西扯;重复哕唆,挂一漏万;堆砌观点,脱离材料;思维混乱,条理不清;表述不准,层次不明等失误,严重影响了考生答题的质量和得分。实际上,上述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规范解题的程序。
  
  一、先看试题问什么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的设问集中体现着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是考生必须获取和解读的最重要的信息,也只有审准设问,才能避免答非所问。具体说来,审设问一是要明确运用知识的范围。首先要明确学科模块的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在此基础上,还要确定用本模块中的哪个具体知识。如对于一个考查《生活与哲学》的试题,还要明确试题所用的知识范围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如果是辩证唯物主义,是用唯物论、辩证法还是认识论等,一定要看清楚。二是要明确设问的主体,即是“谁”。是企业、国家,还是政府和政党?因为主体不同,它们的学科术语就不同。例如政府行为,在《政治生活》中称为“国家职能”,在《经济生活》中则称为“国家宏观调控”。在同一门学科中,如果主体不同,需要调动和运用的知识体系也不一样。例如在《政治生活》中,政府是国家机关,要依法行政,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政府为主体的知识体系是“政府的职能、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和政府的权威”;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知识体系是“党的性质、地位、宗旨、指导思想、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党的建设”。只有把主体区分开,才能正确运用知识。三是要明确设问的角度即答题的方向。是反映现象,揭示本质,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是说明理由、依据、原因,分析必要性、重要性、影响、意义,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还是回答“措施、启示”,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同样要区别开来。四是要明确设问的对象即要分析和解决的具体问题。如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关注油价、电价、房价、水价、食品安全及就业等。近年来,由于高考隐性考查社会热点,设问的具体对象往往隐藏在试题的情境材料中,这就需要我们带着设问读材料。
  
  二、再看材料说什么
  
  材料即试题的情境,是设问的载体。高考政治非选择题一般都要求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对设问起限制性作用,规定着答题的范围和方向。例如2008年全国文综卷I第38题第(3)问:
  
  材料一
  
  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
  
  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
  
  “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道理”不能漫天撒网,无的放矢,而应该“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读懂,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就是对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起作用、有帮助的那些文字、数字、图示、图画等。上题材料一、二中的有效信息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而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人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避免了粮食危机,确保了群众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三、明确相关知识有什么
  
  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上题所涉及的学科基础知识是: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选择归纳演绎用什么
  
  归纳和演绎既是思维方法,也是解题方法。在高考政治非选择题中,“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考查的是由个别上升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能力,要求运用归纳法;“运用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考查的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思维能力,要求运用演绎法。归纳法就是将材料“转化”成学科知识,做到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演绎法就是用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做到观点与材料具体的统一。上题“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用的是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将材料“转化”成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用的是归纳法;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道理阐述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抓好粮食生产(必要性、重要性)用的是演绎法。该题的参考答案就是二者的统一。
  
  五、确定条分缕析写什么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既然高考非常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考生就一定要好好地将自己的思维之花绽放在答卷上。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哪些该详,哪些该略,都必须打好腹稿,考虑清楚。组织答案时首先要紧扣设问,把握好答题的逻辑起点、切入点和出发点。如设问要求回答“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或者“分析当地政府所履行的国家职能”等,答题时就应该以“行为主体”为逻辑起点,即“企业应该……”、“当地政府履行了……”;若设问要求“运用《经济生活》说明应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答题时就应该以“问题”为出发点,即“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若遇2006年全国卷I第39题第(6)问“……今天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实践与近代史上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打开国门有着本质的不同。运用《政治生活》说明这种不同”这类设问,答题时则应该以平时的思维和写作习惯为切人点,即“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不同……”或者“改革开放以来……”等等。组织答案时还要统筹安排。是先分后总,先总后分;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还是由小到大,由内到外;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因题而异。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解题程序》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253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