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
各具特色,不需要也不可能自成体系,省域发展所形成的产业不平衡等缺陷可以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来弥补。
因此,浙江工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选择,一定要立足于统一开放的全国和全球的大市场,从加强在国内和国际的分工地位出发,坚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应把着力点放在填补产业空白,拉长产业短线,过于追求地方工业体系的自我完善上。实践这种有着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思路,浙江在改革开放前走了很长的弯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改革开放后也曾有过一些不应轻易忘却的教训。如年代末针对轻工业领先增长,抓缺门、攻短线,上了一些原材料工业大项目,最后大都成了包袱而不是动力。
鉴于浙江长期以来保持轻形主导的工业结构出于拉长产业短线、完善地方工业体系的潜意识,容易产生重化工业的发展情结。主张将重化工业作为浙江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一个主要理由是重化工业的产业关联度大于轻工业,发展重化工业可以拉长产业链,带动省内更多企业发展。从经济学上分析,判断产业关联度强弱与否,主要看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这两个指标。下面给出了浙江主要制造业这方面的数据。可能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实际上而不是理论上,多数重化工业的产业关联度还不如纺织业。
.务必立足要素禀赋,重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区域工业结构须与区域的要素禀赋条件相适应,并与市场需求相协调。要素禀赋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技术资源等。区域工业结构合理与否,主要是看区域较为丰富和便宜、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是否得到重点开发,相对应的产业是否得到重点发展。如区域比重较大的产业在相关资源上并不具备相对优势,或者相互错位,这样的结构一般来说是不合理的。
培育形成基于要素禀赋、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专业化分工地位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区域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按照区域要素禀赋,在较大程度参与国内外分工和竞争中,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没有特色优势产业,就没有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势。强调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论轻重工业,只要有可能成为特色优势产业的都要重点支持发展。
二、片面强调发展重化工业不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片面突出发展重化工业,不利于践行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对重化工业阶段的衍生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
重化工业阶段是利弊共生的阶段。重化工业对资源禀赋的要求比较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资本替代劳动力的趋势比较明显。浙江是能源、矿产资源贫乏而人力资源优势较为突出的省份,重化工业的大发展,在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
⒈资源约束的矛盾将更突出
重化工业是以能源和矿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业。工业化进入到重化工业主导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能源、矿产资源的消费急剧增加。日本是资源使用集约程度很高的国家,但在—年的重化工业时代,钢铁消费增长了倍多,能源消耗增长了倍多,其中石油消费猛增了倍。我国石油、天然气和主要矿产资源不丰,人均资源拥有水平很低,石油、天然气、铁矿和铝土矿等的人均拥有水平均排在世界位以后。发达国家重化工业化时期人均消费吨石油(美国是吨)。我国到年如人均消费吨油,总量就要亿吨,而国产能力只有亿吨,世界石油的可贸易量只有亿吨。
浙江是能源和矿产资源匮乏的省份,电、煤、油、运的供需矛盾比其他省市区来得更大。近两年,高消耗、高运量的基础原材料重工业发展过猛,使得电、煤、油、运的供需关系绷得更紧。特别是电力短缺属于全国最严重的省份。据测算,重工业的单位产值耗电量相当于轻工业的倍。到××年,钢铁、建材行业的投资达产项目新增用电负荷,就相当于全省新增总量的。并且,水资源也是重化工业的关键资源之一。电力、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属高耗水的行业,水资源不足将掣肘这些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浙江重化工业发展付出的代价将比其他省大得多。如何在重化工业发展和资源供给之间取得平衡,是日趋突出的重大问题。
.生态环境的压力将更大
重化工业物质消耗高,由此连带产生的问题是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污染较多的黑色和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重化工业是近几年的主要增长点。××年,全国工业废气排放中,以钢铁、氧化铝制造为主的黑色和有色金属、以水泥制造为主的建材和电力等个行业所占的排放比重高达;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中,黑色金属、化工、电力等个行业的排放比重占到多。如钢铁工业每年的粉尘排放量约万吨,占全部工业排放总量的左右;吨钢粉尘排放量约公斤,是世界先进水平的倍。浙江工业中为数不少的机立窑水泥、化学中间体及医药原料药生产等,也构成了主要的污染源。工业结构中重化工业比重越高,资源消耗推动经济增长的特点越明显,环境污染越严重。浙江重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正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就业问题可能进一步显现
与轻工业相比,重化工业的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高,单位投资吸收的劳 《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2535.html
因此,浙江工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选择,一定要立足于统一开放的全国和全球的大市场,从加强在国内和国际的分工地位出发,坚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应把着力点放在填补产业空白,拉长产业短线,过于追求地方工业体系的自我完善上。实践这种有着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思路,浙江在改革开放前走了很长的弯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改革开放后也曾有过一些不应轻易忘却的教训。如年代末针对轻工业领先增长,抓缺门、攻短线,上了一些原材料工业大项目,最后大都成了包袱而不是动力。
鉴于浙江长期以来保持轻形主导的工业结构出于拉长产业短线、完善地方工业体系的潜意识,容易产生重化工业的发展情结。主张将重化工业作为浙江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一个主要理由是重化工业的产业关联度大于轻工业,发展重化工业可以拉长产业链,带动省内更多企业发展。从经济学上分析,判断产业关联度强弱与否,主要看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这两个指标。下面给出了浙江主要制造业这方面的数据。可能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实际上而不是理论上,多数重化工业的产业关联度还不如纺织业。
.务必立足要素禀赋,重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区域工业结构须与区域的要素禀赋条件相适应,并与市场需求相协调。要素禀赋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技术资源等。区域工业结构合理与否,主要是看区域较为丰富和便宜、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是否得到重点开发,相对应的产业是否得到重点发展。如区域比重较大的产业在相关资源上并不具备相对优势,或者相互错位,这样的结构一般来说是不合理的。
培育形成基于要素禀赋、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专业化分工地位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区域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按照区域要素禀赋,在较大程度参与国内外分工和竞争中,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没有特色优势产业,就没有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势。强调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论轻重工业,只要有可能成为特色优势产业的都要重点支持发展。
二、片面强调发展重化工业不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片面突出发展重化工业,不利于践行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对重化工业阶段的衍生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
重化工业阶段是利弊共生的阶段。重化工业对资源禀赋的要求比较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资本替代劳动力的趋势比较明显。浙江是能源、矿产资源贫乏而人力资源优势较为突出的省份,重化工业的大发展,在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
⒈资源约束的矛盾将更突出
重化工业是以能源和矿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业。工业化进入到重化工业主导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能源、矿产资源的消费急剧增加。日本是资源使用集约程度很高的国家,但在—年的重化工业时代,钢铁消费增长了倍多,能源消耗增长了倍多,其中石油消费猛增了倍。我国石油、天然气和主要矿产资源不丰,人均资源拥有水平很低,石油、天然气、铁矿和铝土矿等的人均拥有水平均排在世界位以后。发达国家重化工业化时期人均消费吨石油(美国是吨)。我国到年如人均消费吨油,总量就要亿吨,而国产能力只有亿吨,世界石油的可贸易量只有亿吨。
浙江是能源和矿产资源匮乏的省份,电、煤、油、运的供需矛盾比其他省市区来得更大。近两年,高消耗、高运量的基础原材料重工业发展过猛,使得电、煤、油、运的供需关系绷得更紧。特别是电力短缺属于全国最严重的省份。据测算,重工业的单位产值耗电量相当于轻工业的倍。到××年,钢铁、建材行业的投资达产项目新增用电负荷,就相当于全省新增总量的。并且,水资源也是重化工业的关键资源之一。电力、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属高耗水的行业,水资源不足将掣肘这些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浙江重化工业发展付出的代价将比其他省大得多。如何在重化工业发展和资源供给之间取得平衡,是日趋突出的重大问题。
.生态环境的压力将更大
重化工业物质消耗高,由此连带产生的问题是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污染较多的黑色和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重化工业是近几年的主要增长点。××年,全国工业废气排放中,以钢铁、氧化铝制造为主的黑色和有色金属、以水泥制造为主的建材和电力等个行业所占的排放比重高达;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中,黑色金属、化工、电力等个行业的排放比重占到多。如钢铁工业每年的粉尘排放量约万吨,占全部工业排放总量的左右;吨钢粉尘排放量约公斤,是世界先进水平的倍。浙江工业中为数不少的机立窑水泥、化学中间体及医药原料药生产等,也构成了主要的污染源。工业结构中重化工业比重越高,资源消耗推动经济增长的特点越明显,环境污染越严重。浙江重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正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就业问题可能进一步显现
与轻工业相比,重化工业的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高,单位投资吸收的劳 《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