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政治论文 >> 正文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思维逻辑和实践逻辑


为职业自我只是在职业实现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别人的超越;而心灵自我则是要最终实现自己对自己的超越。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我们相信绝大多数的教师在职业的实现过程中是将自己融入到课程之中、融人到教学的过程中的。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目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切实的领悟或者都能切实的实现的。我们并不怀疑大家的理解力,但关键是践行。另外,很多地方都有集体备课的过程,所以对课程目的的理解、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对教学技巧的使用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同时,在自身的努力之下、在一些教学研究人员的引导之下,所有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人员都会表现为同一个职业的自我身份。但是所有人的心灵自我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教学效果的检查中,均衡化教育就必然出现差异。这实际上就是职业自我与心灵自我之间的差异。
  
  二、对策:如何缩小这个距离
  
  要缩小上述的距离,就要考查这个距离到底有多远?从思想政治课考核的目标和要求上来看,就能找到缩小上述距离的途径。思想政治课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4)论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对照上述要求,比照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这个距离是明确的。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要能做到上述四点还是比较难的。但是我们以为要能缩小上述距离还是有可能的,这就要处理好下述三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处理好大生活和小生活的关系。
  
  生活是人类一切理性思维之源,也始终是我们思想政治课的来源。生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充斥着各种繁复的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的生活中并没有理性而清晰的对生活的不同方面的区分,比如单纯的经济生活、单纯的政治生活等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生活”;但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为了便于课堂讲解,我们可以透过生活现象发现生活的不同方面,这些不同的、单个的方面就是我们所说的“小生活”,这些“小生活”就形成了我们课程的不同领域的知识。
  
  所以我们首先要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能也不可以将这样完整的社会生活一并交给学生。而是需要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一个区分,这个区分就有了生活的不同侧面,也就是有了所谓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等等的内容。我们在对生活进行理解的时候,就要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完整的社会生活,并在学习知识与增长能力的时候,清晰地的把握生活的某些片面,做到区分生活或者大的生活与我们知识所理性区分出的小生活。
  
  其次,要让学生知道知识和生活是不可区分的,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需要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得到检验。也就是说实践出真知。这是关于知识的观念,也应该是关于生活认识的观念。所有的这些观念就形成了体系化的理论。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中获得知识,在体系化的知识中理解生活。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课程体系是来自于生活本身的,但是它又是从“大生活”中分离出来的“小生活”,让学生立足“大生活”理解“小生活”。
  
  再次要让学生区分现实的生活和知识领域的生活。现实的生活是完整的、包罗万象的,而知识领域里的生活则仅仅是生活的一个部分。现实中的生活与其他相关的内容是无法割舍的,但是知识领域里的生活却是社会生活的理想状态,是从真实的生活中割舍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走进生活,又能走出生活。让他们走进生活去理解知识,同时又能走出生活去把握理论。
  
  第二,处理好大体系和小体系的关系。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个系统,这是自然界自身形成的,也是在现代科技发达之后人们在理论上对世界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把握。系统本身会内含许多的不同层次的系统,而体系是系统内的,按照一定的规则建构并形成的。
  
  现行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从知识的体系上看就是一个系统: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这是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我们在应对社会之前就要把握这样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一个“大体系”。同时,我们分析每个知识模块就会发现,每个模块也是一个体系,这就是说一本书又是一个体系,实际上一本书或一个模块的一个单元也是一个体系,一个章节也是一个体系,所有这些就是我们说的“小体系”。既然如此,在处理课程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大体系”与“小体系”的关系。
  
  首先,思想政治课的四个模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是对应完整的生活本身的。中学生学习的完成就是对这个体系的完整把握,最终以这样的一个知识体系去理解生活、分析生活、应对生活中问题。全国高考政治学科试题(江苏卷)的最后一题充分地运用了这样一个大体系的理念,给学生提供一个生活的完整场景,需要学生运用中学所学的四个模块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打混合拳的方式,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其次,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小的体系,因为它们都是一个自恰的封闭体系。不管是从一个模块的知识来看,还是从一个模块内的一个单元的知识来看,它们的知识系统都是自恰的、完整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把这些自恰的知识系统讲解清楚,并被学生所把握,那么学生对于这个知识领域的理解就是完整。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对于一个模块来说,它其中的四个单元又合并为一个小的模块体系。因为这是一个学科的知识的体系,是思想政治课总的“大体系”下的一个学科的完整的“小体系”。这是缩小与课本距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个老师不能做到对知识体系的完整的系统的把握就不可能做一个好老师。
  
  第三,处理好大设计与小设计的关系。
  
  课程设计是教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只是对课程知识讲解的准备,实际上也是对知识体系的展现的设计。备课的过程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策千里之外的实际过程。所谓的课程设计就是对课程知识呈现的估计,是对课程知识的地位、知识的价值、知识的展现过程、知识的补充材料的安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最终的能力训练等等的预设和谋划等等。一般来说,课堂设计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效果的测验设计等等。
  
  课堂设计要有开放性特征。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理念中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就是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可见,开放性特征表现在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灌输式的。这种方式是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过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注重学生知识接受的量的多少和深度,讲得多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这种教学理念,就是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所批评的:“在岸上做动作教儿童游泳”的空洞教学理论。所以在现行课程的能力训练的安排中,以开放性教学为主导理念,在每个单元的结束时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按照课标的要求,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通过做“研究”的方式和方法来学习,以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能力和技巧。当然这种学习方式需要老师与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因而这又是一种教学方式。这种学习和教学方式的核心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方法,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更注重“实践活动”和学科的“综合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性学习和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在实现由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方式转变为师生合作探究的转换。这种教学方式当然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
  
  其次,课程的设计主要不是知识安排的设计,而是知识呈现和知识演进的设计,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发现知识的演进过程,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去梳理知识体系,并从而掌握切实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知识的演进过程实际上是问题意识演进的过程,没有问题的社会发展是不可以想象的。历史任何一个跨越式的进步都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美国教育家肯尼思·H·胡佛曾从现代教学观的角度指出,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说,我们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地使用问题的设计,在任何时候也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并激励学生去解决问题。
  
  如此看来,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仔细考虑问题的出场方式、周密谋划各种可能出现的疑义等等都是必要的。所有这些对于课程设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样的教育教学能够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的问题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当然,这里还需要的是方法论的支持,那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小组讨论式教学等等,最核心的还是探究的使用。
  
  最后是课程教学效果测验的设计。教学效果测试的设计直白一点说,就是编制一份高质量的试卷。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因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思维逻辑和实践逻辑》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277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