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设或服务,向学校投资。社会投资的具体形式十分灵活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①有偿租赁,投资者投入一定资金对学校现有的后勤设施进行改造或重新装修,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档次,学校若干年后收回管理与经营权或直接向经营者收取租金,有偿租赁主要适合于学生公寓及食堂餐厅的经营与管理。②学校在校园规划区内划定地皮,由投资者按学校要求建设后勤服务设施,学校只负责图纸的设计及全程质量监理,资金全额由投资者支付,所有建筑手续全部由投资者办理,学校全方位做好服务,若干年后所有资产及经营权、管理权全部收归学校。学校与投资者双方要商定回收年限,若学校需要在投资者经营时限内收回,双方要商定房产及有关设施的处置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适合于学校的食堂餐厅及学生公寓等长期有稳定收入的设施建设。③投资者在校园外土地上建设后勤服务设施,向学生提供后勤服务。投资者按学校要求设计图纸,取得合法的建筑手续,并承诺接受学校管理,学校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理和组织有关服务对象。最后如何处置有关的房地产及服务设施,一般有两种办法:一是投资者自己投资、自己管理、自己经营、自己收益,除非出现经营管理问题,学校不再建设相应的设施,投资者长期经营,房地产学校不回收;二是待学校经济条件允许后回收,回收时请房地产评估事务所进行房地产价值评估,学校按评估价回收,并办理房地产移交手续。这种投资方式主要适合于学生食堂餐厅、浴池、学生公寓、多功能体育场馆等服务设施的建设。
⒋私人入股所谓私人入股就是以类似股分制形式融资进行后勤服务设施的建设,当然它又不是真正意义上股分制,也不需要成立董事会。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学校根据需要取得合法手续建设后勤服务设施,施工与监理全部按有关规定确定,建设资金来自于私人入股的股金,股息从向学生提供服务按规定收取的费用或经营中获得的收益中支出,学校按还款能力若干年后退还本金,服务设施可以由学校管理经营,也可以由股东确定专人管理经营,若交学校管理,学校必须以协议形式保证最低股息,每股多少钱由学校根据需要资金多少确定。这种融资的最大特点是融资数额可大可小,十分灵活,融资速度快,学校还款周期长和还款压力小,特别适合在学校教职工内部进行,但私人入股只能适用于有稳定收益的学生公寓及学生食堂餐厅等服务设施的建设。
三、中学后勤工作社会化中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⒈后勤服务推向社会,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后勤社会化是以吸收外来资金为前提的。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提法是不准确的,正确的表达方法应该是社会化办后勤,或后勤社会化,社会化建设后勤服务设施。当然,后勤服务除了要有必要的硬件,也需要有必须的内部服务设施,这都需要很多投资,社会投资进行内部设施添置,并与服务联系在一起,这是必要的,也是充分调动投资者积极性的需要。
⒉投资学校后勤的社会人不是慈善家,而是地地道道的商人,总是要以赢利为目的,有利可图,获取利润是商人追求的目标,因此,学校吸引社会资金办后勤,必须考虑到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或社会利益,必须让投资者有利可图。
⒊无论是学校自身办后勤,还是社会办后勤,总是学校的后勤,不仅要纳入到学校的管理,更为重要的是无论后勤投入来自哪里,无论是后勤服务是社会还是学校,后勤总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后勤服务对象总是学生,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特别是工商、税务等,要让投资者享受学校办后勤的一切待遇。
⒋社会化办后勤,不是永远的,它是一种权宜之计,它是学校在资金遇到困难又要发展,又要抓住机遇条件下的权宜之计,不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一旦条件成熟,学校将要把后勤纳入到自己的管理与服务之中,因此,无论何种后勤社会化形式,都要在考虑到学校的财力、考虑到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时机收回所有权,并在后勤社会化的开始就以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以保障学校经济利益。
实施后勤社会化需要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⒈投资者所建设的各种后勤设施,必须安全可靠,比较稳妥的解决办法是,从钻探、图纸设计、申报计划、招投标、施工,学校都要全面参与,要聘请质量监理部门进行全程质量监理,考虑到参与后勤投资的多数为建筑商,实施招投标可能会挫伤投资者积极性,一般不进行招投标,但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除此之外,学校必须全面参与管理,学校更应该聘请资质过硬的监理人员,确保后勤设施的质量。也只有质量合格,无任何安全稳患,有有关部门出具的质量安全许可证方能投入使用。
⒉社会投资形式,后勤服务及管理方式,终止协议的责任与处理,将来资产归属,资产移交时资产价值的确定等,在具体实施后勤社会化之前都要明确,特别是在校外建设的后勤服务设施,在将来资产移交时,房产、服务设施、地产等如可评估等,学校在此这前,一定要集思广益,充分的思考,对可能预见的问题,都写入到有关协议中去,并与投资方签定有法律效力的文书,确保将来不留下任何后遗症。
⒊后勤社会化所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投资者有利可图,收回投资有保障;二是有利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学校的管理。社会化投入所建立的设施,到底交给谁来管理,由谁来向学生提供服务,这要看是否有利于学校的管理,是否能够向学生或学校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后勤社会化所建设的各种设施交由学校来管理,由学校来向学生提供服务是最为理想的,如学生公寓,应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住宿,由学校按规定收取公寓管理及住宿费,由学校直接与投资方结算投资者的回报,简单讲,社会投入建设设施,学校投入服务与管理。当然,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服务质量与收益是紧密相连的,投资者离开了服务,收益除非学校明确给予保障,否则不一定能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
  《中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探索与思考(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3073.html
⒋私人入股所谓私人入股就是以类似股分制形式融资进行后勤服务设施的建设,当然它又不是真正意义上股分制,也不需要成立董事会。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学校根据需要取得合法手续建设后勤服务设施,施工与监理全部按有关规定确定,建设资金来自于私人入股的股金,股息从向学生提供服务按规定收取的费用或经营中获得的收益中支出,学校按还款能力若干年后退还本金,服务设施可以由学校管理经营,也可以由股东确定专人管理经营,若交学校管理,学校必须以协议形式保证最低股息,每股多少钱由学校根据需要资金多少确定。这种融资的最大特点是融资数额可大可小,十分灵活,融资速度快,学校还款周期长和还款压力小,特别适合在学校教职工内部进行,但私人入股只能适用于有稳定收益的学生公寓及学生食堂餐厅等服务设施的建设。
三、中学后勤工作社会化中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⒈后勤服务推向社会,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后勤社会化是以吸收外来资金为前提的。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提法是不准确的,正确的表达方法应该是社会化办后勤,或后勤社会化,社会化建设后勤服务设施。当然,后勤服务除了要有必要的硬件,也需要有必须的内部服务设施,这都需要很多投资,社会投资进行内部设施添置,并与服务联系在一起,这是必要的,也是充分调动投资者积极性的需要。
⒉投资学校后勤的社会人不是慈善家,而是地地道道的商人,总是要以赢利为目的,有利可图,获取利润是商人追求的目标,因此,学校吸引社会资金办后勤,必须考虑到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或社会利益,必须让投资者有利可图。
⒊无论是学校自身办后勤,还是社会办后勤,总是学校的后勤,不仅要纳入到学校的管理,更为重要的是无论后勤投入来自哪里,无论是后勤服务是社会还是学校,后勤总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后勤服务对象总是学生,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特别是工商、税务等,要让投资者享受学校办后勤的一切待遇。
⒋社会化办后勤,不是永远的,它是一种权宜之计,它是学校在资金遇到困难又要发展,又要抓住机遇条件下的权宜之计,不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一旦条件成熟,学校将要把后勤纳入到自己的管理与服务之中,因此,无论何种后勤社会化形式,都要在考虑到学校的财力、考虑到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时机收回所有权,并在后勤社会化的开始就以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以保障学校经济利益。
实施后勤社会化需要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⒈投资者所建设的各种后勤设施,必须安全可靠,比较稳妥的解决办法是,从钻探、图纸设计、申报计划、招投标、施工,学校都要全面参与,要聘请质量监理部门进行全程质量监理,考虑到参与后勤投资的多数为建筑商,实施招投标可能会挫伤投资者积极性,一般不进行招投标,但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除此之外,学校必须全面参与管理,学校更应该聘请资质过硬的监理人员,确保后勤设施的质量。也只有质量合格,无任何安全稳患,有有关部门出具的质量安全许可证方能投入使用。
⒉社会投资形式,后勤服务及管理方式,终止协议的责任与处理,将来资产归属,资产移交时资产价值的确定等,在具体实施后勤社会化之前都要明确,特别是在校外建设的后勤服务设施,在将来资产移交时,房产、服务设施、地产等如可评估等,学校在此这前,一定要集思广益,充分的思考,对可能预见的问题,都写入到有关协议中去,并与投资方签定有法律效力的文书,确保将来不留下任何后遗症。
⒊后勤社会化所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投资者有利可图,收回投资有保障;二是有利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学校的管理。社会化投入所建立的设施,到底交给谁来管理,由谁来向学生提供服务,这要看是否有利于学校的管理,是否能够向学生或学校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后勤社会化所建设的各种设施交由学校来管理,由学校来向学生提供服务是最为理想的,如学生公寓,应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住宿,由学校按规定收取公寓管理及住宿费,由学校直接与投资方结算投资者的回报,简单讲,社会投入建设设施,学校投入服务与管理。当然,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服务质量与收益是紧密相连的,投资者离开了服务,收益除非学校明确给予保障,否则不一定能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
  《中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探索与思考(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