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高产、优质、高效区域集中。大力推广中长绒棉等优质品种和高密度栽培模式,抓住关键环节和技术措施,以优质、高产、低价参与市场竞争。全区棉花面积稳定在230万亩左右,单产要由现在的100公斤左右增加到120公斤以上,以提高棉花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棉花产业的竞争力。
第二,把畜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迅速做大做强。现阶段,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出路就是发展畜牧业。去年地区畜牧业工作会议召开后,畜牧业发展势头很好,但与全疆的形势相比,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特别在以下四个关键问题上要有大的改观和突破。一是品种问题。我区的牲畜总量不少,但产肉量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良种率太低。没有良种化就提升不了畜牧业档次,也就谈不上畜牧业的现代化。品种的改良喊了事年,可是土牛、土羊还是大当其道,随处可见,改良步伐十分缓慢。一头良种牛是一二百公斤,一头土牛产肉也就是一二百公斤,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各县(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品种改良工作,力争在5年内大见成效。二是饲草问题。发展畜牧业,牲畜首先要吃饱吃好。根据测算,全区必须有80万亩苜蓿和100万亩饲料玉米并进行青贮制作,才能保持草畜平衡,营养合理。从目前看,苜蓿完成种植较好,饲料玉米的种植不理想。希望各县(市)狠下决心,今后两三年一定要力争完成100万亩饲料玉米和700万吨青贮任务。三是饲养问题。我们要下大力气彻底改变传统饲养习惯,各级干部都要深入农村,给农民算科学饲养的效益账,让他们认识到没有科学的饲养,就没有可观的效益,自觉主动地掌握科学饲养技术,做到羊5至6个月出栏,牛16个月最多不超过18个月出栏。通过提高出栏率,到2008年产肉量达到29万吨,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700元。四是加快发展问题。农民增收的压力要求畜牧业必须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要通过小额信贷、以工代赈、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同时,通过扶持发展大户、养殖小区和专业村,尽快壮大畜牧业生产规模,使畜牧业早日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
第三,尽快把林果业发展成为优势支柱产业。必须看到发展林果业不是我区的专利,南疆各地(州)都有发展林果业的明显优势。机遇是均等的,谁动手早,谁就占据主动。我区发展林果业是比较早的,但我们的力度和气魄不如兄弟地(州),总有“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感觉。各县回去后要围绕人均30棵果树的目标,仔细清查,加紧工作。今后在发展上,必须要给林果业以正位,打破林果不能进基本农田的常规,改变过去在房前屋后、林带、毛渠等边边角角种植的方式,使优势果品形成佳果遍野、铺天盖地的规模。在布局上,要依据水土条件,突出区域特点,做到一地一品或几地一品,凸现优势果品规模,形成产业。要尽快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果木成活率,坚决杜绝实生苗进地,及时做好果树的修剪、整枝、定秆工作,适时浇水追肥,培养树势,坚决消灭“老头树”和低产、低效果树。
第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我区现在的大棚仅有2.9万亩,这与农业大区的地位不相称。在北疆和南疆的一些地方1亩大棚的平均效益达到了五六千元,相比之下,我区大棚的效益仅有三千多元,还有很大的潜力。到2008年,我们的目标是发展到10万亩,使全区10%的农户有两个大棚,如果每个大棚收入5000元,效益就十分可观。当然发展设施农业不是全区铺开,大家都搞,而是适当集中,区域化生产,不能星星卢点,搞几个样板示范点,要做大规模,形成气候,做成产业。当前大棚生产要切实解决肥料投入的问题,在我区农村进行肥料施用观念的转变和技术的革命,引导农民改变长期以来只施低效牛羊粪的传统习惯,大力推广鸡粪、人粪、猪粪、油渣等肥效高的有机肥,提高大棚的产出效益。
第五,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是各级干部要教育、引导农民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走出家门,离土离乡,开辟新的创收;,要动员鼓励农村能工巧匠出去闯市场,求得更大的发展,要放宽政策,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个体私营企业转移,努力增加非农收入。要着力培养一支懂经营、搞流通的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各级党政要建立劳动力转移的领导机构,抓紧研究制定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增加劳务收入的政策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农民到外地打工、创业,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上,各地要尽可能多地吸收本地民工参与,有关部门电要尽快制定出相应的办法。要加强对输出人员技能的培训,不断增强农村劳动力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总之,要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动员和培训,到2008年,把20万的劳动力转移出去,实现收入4亿元。
第六,切实抓好关键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必须抓好关键性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依靠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关键实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一是要认真做好节水这篇大文章-水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的保证,结构调整就是一句空话。王乐泉书记指出,南疆地区节水农业的重点是开发地下水和大力推广高新节水技术,这是南疆农业灌溉方式的一次革命,结合我区实际,当务之急是要合理调配各产业、各作物之间水的使用,大力提倡一水两用、一水多用,不争地、不争水的套种、间作栽培模式,这样做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同时,加快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把推行现代节水灌溉新技术和种植业调整结合起来,作为农业的一项重大的革命性措施来抓,比如在林果业和设施农业上,各地可以利用地下水,广泛推广喷灌、滴灌和低压管道灌溉等高新节水灌溉新技术,逐步提高普及率,最终使这种先进的灌溉方式成为我区农业的主要灌溉方式之一。继续推广工程性节水措施,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通过一系列措施为我区放开手脚调整农业结构奠定基础。
二是要狠抓“种子工程”建设。种植业要围绕推广吨粮田、“多熟制”栽培模式、中长绒棉等优质品种和高产栽培模式以及优质高产饲料种植等几个重点,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良种覆盖面。林果业要着力解决好优质果树苗木的培育问题,建立示范基地,推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畜牧业要围绕畜群、畜种结构调整,立足自繁自育抓好良种扩繁,积极推广黄牛冷配、人工受精等繁育改良技术,
三是大力推广保鲜、包装、储运技术、要结合二、三产业的发展和龙头企业的引进,积极做好农产品的加工、储存、保鲜、包装等工作,拉长产业链,延长农产品的上市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尤其是对甜瓜、杏等季节性强、不耐储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果品,更要注意搞好这方面的工作,切实把鲜果生产与保鲜、储运、销售结成一体,形成产业。
四是要加快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据统计,我区有各类涉农技术人员近万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近五千名,应该说数量是不少的,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措施难以在基层推广应用,农民缺服务、少技术的问题非常突出。问题的症结在于体制、机制的僵化。为此,地区决定结合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坚决打破铁饭碗,克服人浮于事的痼疾,把科技人员推向生产一线,使他们面向乡村,面对农民,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七,切实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实行规模经营。但要十分注意不能人为地“垒大户”。多数户贫困,少数户冒尖,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希望的是先富带后富,大家共同富裕。要根据中央、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六字方针,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宣传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需要。要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多种渠道开展集体经济创收,加大清欠力度,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空壳村”问题,使绝大多数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半数村能够达到10万元左右,解决好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要全面实现供水到村、量水到户、收费到户,切实解决目前水费收缴混乱、一些基层干部和大户把水费摊到农民头上的突出问题,给群众一个明白。继续按照“突出重点、收缩战线、整体推进、进村人户”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探索有地方特色的脱贫致富路子,力争年内解决4万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第八,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来保证。今后,必须把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加快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摆在重要的日程。要通过教育培训,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武装农民的头脑,造就一大批知识型农民,使农民的素质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适应,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发展意识,积极引导农民认识市场、适应市场、进入市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磨练增收本领。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就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向非农产业流动的劳动技能和就业环境适应能力。为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地区决定利用我区现有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等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对农民技术技能的短期培训。地、县两级劳动、科技、教育等部门要按照地区的统一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利用现有条件,不折不扣地落实地区的培训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力争每年培训2—3万农民,造就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专家”、“农民技术员”队伍。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步建立农民技术员等级评定制度。
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要把智力开发同提高劳动者素质结合起来,把基础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为重点,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这次南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全疆56个县(市),其中包括南疆五地(州)的42个县(市),对城镇和农村条件较差的205万中小学在校生,实行免交书本费和学杂费,让所有贫困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国家的九年正规教育,这是一个造福南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大事,也是事关南疆经济长远发展的治本措施。另外,自治区已经向国家申请,从现在到2008年,内地高中招生由去年的1500人逐步增加到1万人。各级党政都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关心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
(二)找准突破口,实现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经济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弱小,发展缓慢,是我区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要使我区经济再上新台阶,必须把二、三产业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力争在5到10年内使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工业发展要尽快扩张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工业发展不起来,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产业化:没有现代工业的发展,第三产业也难以超常发展。当前我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工业比重低。这一方面说明我区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小、空白点多;另一方面说明我区发展工业的潜力巨大。地区确定到2008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20%。目标虽然高,但随着我区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加快工业发展的时机已成熟,经过努力完全能够实现。各级党政一定要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快速扩大工业规模。重点要抓好五大产业:一是提升、壮大棉纺业:这是我区最有希望做大做强的优势产业,要积极支持新棉集团对我区棉纺行业的整合,促其扩大纺锭规模,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到2008年达到35万锭生产规模,其中精梳比例达到60%。二是水泥工业要紧紧抓住我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住房改造的契机,扩大生产规模,在牢牢占领我区市场的同时,加大外销力度。2008年水泥产量达到150万吨。三是轻工业。要围绕特色农业的发展,抓好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在畜产品、果品、啤酒、造纸、木村、甘草加工上有大的发展。要有目的地引进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带动作用强、发展后劲足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粮油饲料加工业。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投资,扩大精深加工的规模,狠抓产品质量和市场开拓。五是电力工业。电力发展要适当超前,不仅满足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要为今后工业的大发展创造条件。要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调度现有电力资源,尽快实现低成本发电、低价位供电;不断扩大用电领域。2008年用电量要达到15亿千瓦时。
工业发展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跳出自己什么都想搞,而企业建成之时就是亏损之始,越搞包袱越重的“怪圈”。现在全区国有企业已基本改制完毕,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已基本退出,以前发展工业的老路已走到了尽头。在资金、管理、人才、技术都缺乏的情况下,今后工业的发展,必须打出资源牌和区位牌,以优惠政策吸引区内外的资金,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各县(市)都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年初有目标计划,年底有考核检查,不看项目合同,要看真正履约。招商引资不能坐等上门,而要主动走出去。各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要充分利用到内地学习考察的机会,带着项目出去,带着思考出去,带着成果回来,带着思路回来。要牢固树立兵地融合的思想,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搞市场经济,不能以邻为壑。兵团搞得好的,地方就不要再搞,地方搞得好的,兵团也不要重复建设。要强化区域经济意识,兴产业、上项目都要统一规划,形成合力,共同做大做强优势产品产业。
加快发展旅游业。要突出喀什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特点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把我区独特的维吾尔文化、古丝路文化和民族歌舞、民族饮食、民族习俗、民族手工艺、民族家居等民俗文化,与旅游景点有机地融为一体,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开发力度,吸引游客,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使游客真正体味到“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的深刻内涵;同时抓住奇特的自然景观,尽快开辟新的旅游线路,推动我区的冰川旅游、原始胡杨林旅游、沙漠风景旅游、绿洲生态农业旅游等旅游项目的开展。做大做强旅游业,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我们还没有这个实力。既然自己没有能力做,就与别人联手,欢迎别人来开发。没有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来整合,旅游业就不可能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件事情上,我们的思 《在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3125.html
第二,把畜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迅速做大做强。现阶段,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出路就是发展畜牧业。去年地区畜牧业工作会议召开后,畜牧业发展势头很好,但与全疆的形势相比,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特别在以下四个关键问题上要有大的改观和突破。一是品种问题。我区的牲畜总量不少,但产肉量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良种率太低。没有良种化就提升不了畜牧业档次,也就谈不上畜牧业的现代化。品种的改良喊了事年,可是土牛、土羊还是大当其道,随处可见,改良步伐十分缓慢。一头良种牛是一二百公斤,一头土牛产肉也就是一二百公斤,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各县(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品种改良工作,力争在5年内大见成效。二是饲草问题。发展畜牧业,牲畜首先要吃饱吃好。根据测算,全区必须有80万亩苜蓿和100万亩饲料玉米并进行青贮制作,才能保持草畜平衡,营养合理。从目前看,苜蓿完成种植较好,饲料玉米的种植不理想。希望各县(市)狠下决心,今后两三年一定要力争完成100万亩饲料玉米和700万吨青贮任务。三是饲养问题。我们要下大力气彻底改变传统饲养习惯,各级干部都要深入农村,给农民算科学饲养的效益账,让他们认识到没有科学的饲养,就没有可观的效益,自觉主动地掌握科学饲养技术,做到羊5至6个月出栏,牛16个月最多不超过18个月出栏。通过提高出栏率,到2008年产肉量达到29万吨,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700元。四是加快发展问题。农民增收的压力要求畜牧业必须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要通过小额信贷、以工代赈、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同时,通过扶持发展大户、养殖小区和专业村,尽快壮大畜牧业生产规模,使畜牧业早日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
第三,尽快把林果业发展成为优势支柱产业。必须看到发展林果业不是我区的专利,南疆各地(州)都有发展林果业的明显优势。机遇是均等的,谁动手早,谁就占据主动。我区发展林果业是比较早的,但我们的力度和气魄不如兄弟地(州),总有“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感觉。各县回去后要围绕人均30棵果树的目标,仔细清查,加紧工作。今后在发展上,必须要给林果业以正位,打破林果不能进基本农田的常规,改变过去在房前屋后、林带、毛渠等边边角角种植的方式,使优势果品形成佳果遍野、铺天盖地的规模。在布局上,要依据水土条件,突出区域特点,做到一地一品或几地一品,凸现优势果品规模,形成产业。要尽快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果木成活率,坚决杜绝实生苗进地,及时做好果树的修剪、整枝、定秆工作,适时浇水追肥,培养树势,坚决消灭“老头树”和低产、低效果树。
第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我区现在的大棚仅有2.9万亩,这与农业大区的地位不相称。在北疆和南疆的一些地方1亩大棚的平均效益达到了五六千元,相比之下,我区大棚的效益仅有三千多元,还有很大的潜力。到2008年,我们的目标是发展到10万亩,使全区10%的农户有两个大棚,如果每个大棚收入5000元,效益就十分可观。当然发展设施农业不是全区铺开,大家都搞,而是适当集中,区域化生产,不能星星卢点,搞几个样板示范点,要做大规模,形成气候,做成产业。当前大棚生产要切实解决肥料投入的问题,在我区农村进行肥料施用观念的转变和技术的革命,引导农民改变长期以来只施低效牛羊粪的传统习惯,大力推广鸡粪、人粪、猪粪、油渣等肥效高的有机肥,提高大棚的产出效益。
第五,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是各级干部要教育、引导农民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走出家门,离土离乡,开辟新的创收;,要动员鼓励农村能工巧匠出去闯市场,求得更大的发展,要放宽政策,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个体私营企业转移,努力增加非农收入。要着力培养一支懂经营、搞流通的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各级党政要建立劳动力转移的领导机构,抓紧研究制定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增加劳务收入的政策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农民到外地打工、创业,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上,各地要尽可能多地吸收本地民工参与,有关部门电要尽快制定出相应的办法。要加强对输出人员技能的培训,不断增强农村劳动力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总之,要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动员和培训,到2008年,把20万的劳动力转移出去,实现收入4亿元。
第六,切实抓好关键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必须抓好关键性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依靠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关键实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一是要认真做好节水这篇大文章-水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的保证,结构调整就是一句空话。王乐泉书记指出,南疆地区节水农业的重点是开发地下水和大力推广高新节水技术,这是南疆农业灌溉方式的一次革命,结合我区实际,当务之急是要合理调配各产业、各作物之间水的使用,大力提倡一水两用、一水多用,不争地、不争水的套种、间作栽培模式,这样做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同时,加快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把推行现代节水灌溉新技术和种植业调整结合起来,作为农业的一项重大的革命性措施来抓,比如在林果业和设施农业上,各地可以利用地下水,广泛推广喷灌、滴灌和低压管道灌溉等高新节水灌溉新技术,逐步提高普及率,最终使这种先进的灌溉方式成为我区农业的主要灌溉方式之一。继续推广工程性节水措施,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通过一系列措施为我区放开手脚调整农业结构奠定基础。
二是要狠抓“种子工程”建设。种植业要围绕推广吨粮田、“多熟制”栽培模式、中长绒棉等优质品种和高产栽培模式以及优质高产饲料种植等几个重点,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良种覆盖面。林果业要着力解决好优质果树苗木的培育问题,建立示范基地,推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畜牧业要围绕畜群、畜种结构调整,立足自繁自育抓好良种扩繁,积极推广黄牛冷配、人工受精等繁育改良技术,
三是大力推广保鲜、包装、储运技术、要结合二、三产业的发展和龙头企业的引进,积极做好农产品的加工、储存、保鲜、包装等工作,拉长产业链,延长农产品的上市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尤其是对甜瓜、杏等季节性强、不耐储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果品,更要注意搞好这方面的工作,切实把鲜果生产与保鲜、储运、销售结成一体,形成产业。
四是要加快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据统计,我区有各类涉农技术人员近万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近五千名,应该说数量是不少的,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措施难以在基层推广应用,农民缺服务、少技术的问题非常突出。问题的症结在于体制、机制的僵化。为此,地区决定结合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坚决打破铁饭碗,克服人浮于事的痼疾,把科技人员推向生产一线,使他们面向乡村,面对农民,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七,切实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实行规模经营。但要十分注意不能人为地“垒大户”。多数户贫困,少数户冒尖,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希望的是先富带后富,大家共同富裕。要根据中央、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六字方针,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宣传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需要。要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多种渠道开展集体经济创收,加大清欠力度,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空壳村”问题,使绝大多数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半数村能够达到10万元左右,解决好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要全面实现供水到村、量水到户、收费到户,切实解决目前水费收缴混乱、一些基层干部和大户把水费摊到农民头上的突出问题,给群众一个明白。继续按照“突出重点、收缩战线、整体推进、进村人户”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探索有地方特色的脱贫致富路子,力争年内解决4万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第八,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来保证。今后,必须把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加快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摆在重要的日程。要通过教育培训,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武装农民的头脑,造就一大批知识型农民,使农民的素质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适应,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发展意识,积极引导农民认识市场、适应市场、进入市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磨练增收本领。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就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向非农产业流动的劳动技能和就业环境适应能力。为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地区决定利用我区现有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等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对农民技术技能的短期培训。地、县两级劳动、科技、教育等部门要按照地区的统一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利用现有条件,不折不扣地落实地区的培训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力争每年培训2—3万农民,造就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专家”、“农民技术员”队伍。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步建立农民技术员等级评定制度。
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要把智力开发同提高劳动者素质结合起来,把基础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为重点,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这次南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全疆56个县(市),其中包括南疆五地(州)的42个县(市),对城镇和农村条件较差的205万中小学在校生,实行免交书本费和学杂费,让所有贫困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国家的九年正规教育,这是一个造福南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大事,也是事关南疆经济长远发展的治本措施。另外,自治区已经向国家申请,从现在到2008年,内地高中招生由去年的1500人逐步增加到1万人。各级党政都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关心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
(二)找准突破口,实现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经济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弱小,发展缓慢,是我区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要使我区经济再上新台阶,必须把二、三产业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力争在5到10年内使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工业发展要尽快扩张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工业发展不起来,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产业化:没有现代工业的发展,第三产业也难以超常发展。当前我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工业比重低。这一方面说明我区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小、空白点多;另一方面说明我区发展工业的潜力巨大。地区确定到2008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20%。目标虽然高,但随着我区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加快工业发展的时机已成熟,经过努力完全能够实现。各级党政一定要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快速扩大工业规模。重点要抓好五大产业:一是提升、壮大棉纺业:这是我区最有希望做大做强的优势产业,要积极支持新棉集团对我区棉纺行业的整合,促其扩大纺锭规模,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到2008年达到35万锭生产规模,其中精梳比例达到60%。二是水泥工业要紧紧抓住我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住房改造的契机,扩大生产规模,在牢牢占领我区市场的同时,加大外销力度。2008年水泥产量达到150万吨。三是轻工业。要围绕特色农业的发展,抓好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在畜产品、果品、啤酒、造纸、木村、甘草加工上有大的发展。要有目的地引进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带动作用强、发展后劲足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粮油饲料加工业。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投资,扩大精深加工的规模,狠抓产品质量和市场开拓。五是电力工业。电力发展要适当超前,不仅满足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要为今后工业的大发展创造条件。要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调度现有电力资源,尽快实现低成本发电、低价位供电;不断扩大用电领域。2008年用电量要达到15亿千瓦时。
工业发展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跳出自己什么都想搞,而企业建成之时就是亏损之始,越搞包袱越重的“怪圈”。现在全区国有企业已基本改制完毕,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已基本退出,以前发展工业的老路已走到了尽头。在资金、管理、人才、技术都缺乏的情况下,今后工业的发展,必须打出资源牌和区位牌,以优惠政策吸引区内外的资金,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各县(市)都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年初有目标计划,年底有考核检查,不看项目合同,要看真正履约。招商引资不能坐等上门,而要主动走出去。各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要充分利用到内地学习考察的机会,带着项目出去,带着思考出去,带着成果回来,带着思路回来。要牢固树立兵地融合的思想,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搞市场经济,不能以邻为壑。兵团搞得好的,地方就不要再搞,地方搞得好的,兵团也不要重复建设。要强化区域经济意识,兴产业、上项目都要统一规划,形成合力,共同做大做强优势产品产业。
加快发展旅游业。要突出喀什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特点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把我区独特的维吾尔文化、古丝路文化和民族歌舞、民族饮食、民族习俗、民族手工艺、民族家居等民俗文化,与旅游景点有机地融为一体,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开发力度,吸引游客,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使游客真正体味到“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的深刻内涵;同时抓住奇特的自然景观,尽快开辟新的旅游线路,推动我区的冰川旅游、原始胡杨林旅游、沙漠风景旅游、绿洲生态农业旅游等旅游项目的开展。做大做强旅游业,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我们还没有这个实力。既然自己没有能力做,就与别人联手,欢迎别人来开发。没有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来整合,旅游业就不可能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件事情上,我们的思 《在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