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信教问题的现状、根源及对策
托镇位于渭河下游,沙县境域北总面积平方公里。全镇辖个行政村,个自然村,总人口人,汉族人,占总人数的;少数民族人,占总人数的,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东乡、苗、壮、藏、蒙、布依、满个民族。
全镇是一个以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为主的多民族乡镇,信教的群众较多,宗教意识较浓厚,有清真寺所,宗教人士名。
───托镇党组织及党员现状
托镇下辖党总支个,党支部个,村场)委会个;现有党员人,其中农牧民党员人,占党员总数的,少数民族党员人,占党员总数的,呈现出农民党员数量较多、分布面广、文化层次分明等特点。
───当前,因受宗教氛围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党员信教的现象
受宗教的影响,当前一些地方出现了个别党员程度不同的参加宗教活动的行为、更有甚者出现了背离马克思主义信念,开始信仰宗教的情况。针对以上现象,中组部早于年在《关于妥善处理解决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共产党员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违背党的性质,降低党的威信,削弱党的战斗力,也不利于正确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党员参加宗教活动及信仰宗教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弱化是导致党员信教的原因之一。政治思想教育本来是我党的一大教育优势,但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一些农村党支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正在弱化,党支部每月一次的开会学习制度很难坚持,偶然召开的支部会也是为了硬任务,思想交流的机会很少,缺少在党员中经常性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教育。与此相反,宗教组织的活动却按时进行,一次不少,对信教徒进行思想上的异化。
二、党组织缺少对党员同志的关心是造成党员信教的原因之二。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各项工作领导核心,工作任务繁重,由于工作繁忙,忽视了对党内同志生活上的关心及精神上的鼓励,使这些同志内心空虚,体会不到党组织的温暖。而一些信教徒则乘虚而入,三番五次来做工作、拉家常、谈心得,无形之中一些党员变成了信徒的朋友,进而变成了信徒。
三、在吸收新党员上,由于个别把关不严,埋下了党员信教的隐患,是造成党员信教的原因之三。一些基层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只注重发展,不注重全面考察、培养,被个别党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将一些政治不过硬,思想摆浮不定的同志吸收进入党的组织,埋下了出现党员信教现象的隐患。这部分同志,立场不够坚定,在大事大非问题上容易出现偏差,在受到宗教影响时,极易出现信教的现象。
四、宗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是迫使个别党员出现信教现象的原因之四。因我区是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且宗教意识浓厚,个别党员迫于这种宗教氛围的压力,或多或少、或隐或现的出现了不同程度参加宗教活动或信仰宗教的现象。
五、对区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活动缺乏一定的认识,是造成党员信教的原因之五。我区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特定的传统文化中逐步形成的,因为受生存环境、文化差异、宗教信仰等原因的影响,使这些风俗习惯不可避免的具有了较浓厚的宗教色彩。正是这种特殊的形式,使一些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的个别活动在实际生活中较难区分,从而造成了当前出现个别党员参加宗教活动的现象。
───解决党员出现信教的问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切实解决好党员信教问题,要以思想教育为基础,采取各种配套措施,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为解决党员信教问题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但要使党员信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实行综合治理,我镇党委积极实践,努力探索,从抓以下几项工作入手,有效的防止了党员信教现象的出现。
一是整顿好后进党支部,为解决党员信教问题提供坚定的组织保证。近几年来,镇党委在指导干部队伍组织建设中,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集中力量整顿了软弱涣散的后进村党支部,选拔了一批政治上强,立场坚定、能带领农牧民奔小康的优秀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使党支部的执政能力得到增强,也为解决党员信教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为防止党员信教现象的发生,我镇把党员是否参加宗教活动及信仰宗教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在全镇广泛开展了创建“四无”党支部活动,即:无“三不”党员(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无超生党员、无信教党员、无贫困党员。同时,以创建自治区红旗乡镇、“五好”村党支部为契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率领党员和农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生产奔小康的指挥部,成为抵制宗教势力非法活动和思想侵蚀的坚强堡垒。
二是从政治上和生活上关心党员,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我们在加强对党员思想教育的同时,注意解决好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镇党委、政府积极筹措资金为村(场)“两个一把手”统一购买了保险、配备通讯工具等,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自觉摆脱宗教的影响。尤其是对“四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代表)方面,镇党委在政治、生活待遇做出了具体规定,为解决他们的“老有所养”问题,结合地区规定,出台了《“四老”人员生活津贴发放制度》;为了解决“四老”人员“死有人管”的问题,镇村两级分别建立了丧葬理事会,并制定详实的《“四老人员”丧葬事务管理办法》。规定凡“四老”去世后,由党支部负责料理后事,对其作出公正的评价,按照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办理有关丧葬事宜,并一次性发给 《党员信教问题的现状、根源及对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83214.html
全镇是一个以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为主的多民族乡镇,信教的群众较多,宗教意识较浓厚,有清真寺所,宗教人士名。
───托镇党组织及党员现状
托镇下辖党总支个,党支部个,村场)委会个;现有党员人,其中农牧民党员人,占党员总数的,少数民族党员人,占党员总数的,呈现出农民党员数量较多、分布面广、文化层次分明等特点。
───当前,因受宗教氛围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党员信教的现象
受宗教的影响,当前一些地方出现了个别党员程度不同的参加宗教活动的行为、更有甚者出现了背离马克思主义信念,开始信仰宗教的情况。针对以上现象,中组部早于年在《关于妥善处理解决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共产党员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违背党的性质,降低党的威信,削弱党的战斗力,也不利于正确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党员参加宗教活动及信仰宗教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弱化是导致党员信教的原因之一。政治思想教育本来是我党的一大教育优势,但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一些农村党支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正在弱化,党支部每月一次的开会学习制度很难坚持,偶然召开的支部会也是为了硬任务,思想交流的机会很少,缺少在党员中经常性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教育。与此相反,宗教组织的活动却按时进行,一次不少,对信教徒进行思想上的异化。
二、党组织缺少对党员同志的关心是造成党员信教的原因之二。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各项工作领导核心,工作任务繁重,由于工作繁忙,忽视了对党内同志生活上的关心及精神上的鼓励,使这些同志内心空虚,体会不到党组织的温暖。而一些信教徒则乘虚而入,三番五次来做工作、拉家常、谈心得,无形之中一些党员变成了信徒的朋友,进而变成了信徒。
三、在吸收新党员上,由于个别把关不严,埋下了党员信教的隐患,是造成党员信教的原因之三。一些基层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只注重发展,不注重全面考察、培养,被个别党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将一些政治不过硬,思想摆浮不定的同志吸收进入党的组织,埋下了出现党员信教现象的隐患。这部分同志,立场不够坚定,在大事大非问题上容易出现偏差,在受到宗教影响时,极易出现信教的现象。
四、宗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是迫使个别党员出现信教现象的原因之四。因我区是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且宗教意识浓厚,个别党员迫于这种宗教氛围的压力,或多或少、或隐或现的出现了不同程度参加宗教活动或信仰宗教的现象。
五、对区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活动缺乏一定的认识,是造成党员信教的原因之五。我区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特定的传统文化中逐步形成的,因为受生存环境、文化差异、宗教信仰等原因的影响,使这些风俗习惯不可避免的具有了较浓厚的宗教色彩。正是这种特殊的形式,使一些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的个别活动在实际生活中较难区分,从而造成了当前出现个别党员参加宗教活动的现象。
───解决党员出现信教的问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切实解决好党员信教问题,要以思想教育为基础,采取各种配套措施,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为解决党员信教问题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但要使党员信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实行综合治理,我镇党委积极实践,努力探索,从抓以下几项工作入手,有效的防止了党员信教现象的出现。
一是整顿好后进党支部,为解决党员信教问题提供坚定的组织保证。近几年来,镇党委在指导干部队伍组织建设中,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集中力量整顿了软弱涣散的后进村党支部,选拔了一批政治上强,立场坚定、能带领农牧民奔小康的优秀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使党支部的执政能力得到增强,也为解决党员信教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为防止党员信教现象的发生,我镇把党员是否参加宗教活动及信仰宗教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在全镇广泛开展了创建“四无”党支部活动,即:无“三不”党员(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无超生党员、无信教党员、无贫困党员。同时,以创建自治区红旗乡镇、“五好”村党支部为契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率领党员和农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生产奔小康的指挥部,成为抵制宗教势力非法活动和思想侵蚀的坚强堡垒。
二是从政治上和生活上关心党员,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我们在加强对党员思想教育的同时,注意解决好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镇党委、政府积极筹措资金为村(场)“两个一把手”统一购买了保险、配备通讯工具等,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自觉摆脱宗教的影响。尤其是对“四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代表)方面,镇党委在政治、生活待遇做出了具体规定,为解决他们的“老有所养”问题,结合地区规定,出台了《“四老”人员生活津贴发放制度》;为了解决“四老”人员“死有人管”的问题,镇村两级分别建立了丧葬理事会,并制定详实的《“四老人员”丧葬事务管理办法》。规定凡“四老”去世后,由党支部负责料理后事,对其作出公正的评价,按照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办理有关丧葬事宜,并一次性发给 《党员信教问题的现状、根源及对策》